程序
本文聚焦互助養老這一養老模式,分析在積極老齡化背景下互助養老發展的優劣勢。文中首先對積極老齡化的三大核心理念做出解讀,其次就我國當前三種互助養老形式,即據點活動式互助養老模式、結對組圈式互助養老模式以及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進行簡要介紹和特點分析,最后基于積極老齡化的背景和理念,筆者分別從優勢、劣勢兩個角度分析互助養老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期為我國日益加重的老齡化狀況盡一份綿薄之力。
人口老齡化是當前世界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其主要表現在兒童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老齡人口具有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征,應對養老形勢刻不容緩。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2019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由11894萬人增長到17603萬人,占總人口數的比重由8.9%增長到12.6%??梢姡覈睦夏耆丝诒戎夭粩鄶U大,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現實挑戰。如何看待我國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如何做到有效應對是我們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積極老齡化這一概念包含三大核心理念:第一,轉變在傳統思維中對老齡化的認知,打破老年人是社會的負擔與包袱這一固守屏障,對老齡化持積極樂觀態度,它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必然出現的狀態。第二,從積極老齡化三大核心內涵,即“健康”“參與”“保障機會”來看,老年人是中國人口大軍中不可小覷的一部分,積極老齡化的提出與倡導要充分開發老年人的價值,挖掘老年人的優勢資源,包括資金、權利、經驗智慧等,促進老年人重新融入社會,將老年人的社會地位從“被動”“消極”“弱勢群體”轉變為“積極”“主動“、有社會價值的群體,引導老年人參與到社會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有益服務中來,年老及退休并非意味著退出社會,而是以一種新的態度開始新的生活。第三,促進積極老齡化的落地實踐,不止需要老年人自身的積極投入,社會各界也應該積極行動,共同承擔責任,促進新型老齡產品的研發與應用,開發一系列適老助老的老齡產業,總結和借鑒各地發展養老模式的有益經驗等。
在“十四五”時期,我國的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這意味著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發展互助式養老,標志著我國開始探索低成本、適國情以及宜推廣的養老模式?;ブB老的提出與探索與積極老齡化的目標不謀而合,其都在探尋一種模式,在保障老年人健康、安全等一般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老年人人力資源,使得老年人在其晚年生活也能有事可做、有價值可尋。
河北省肥鄉區于2008年開創的“幸?;ブ骸别B老可視為中國互助養老模式的起源,其創造性地提出“集體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務”的互助模式,同時打造了“肥鄉幸福院老年人手藝品”品牌文化,在互助院居住的老人們通過做手工藝品充分發揮其余熱,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樂。2012年在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中,該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廣,從此之后,全國各地的互助養老正如火如荼地建設開來,其中以三種不同形式的互助養老模式為重點。
其一,據點活動式互助養老模式。該模式以社區居委會為主要的管理者和組織者,為社區內的老年人提供活動室,定期由社區工作者根據不同的主題組織召開活動,老年人可通過不同主題的活動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該模式為老年人尋找老伙伴,并通過社區解決養老難題提供了平臺,在豐富老年人日?;顒拥耐瑫r也增加了其社區歸屬感。
其二,結對組圈式互助養老模式。該模式主要依靠社區的力量,以社區中的獨居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社區工作者會提前錄入本社區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并定期更新,包括健康狀況、服務需求等,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尋求幫助的平臺,并在雙方同意的前提下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服務匹配,即由社區內一位健康的低齡老年人為社區中一位或多位有需求的高齡老年人開展服務,服務內容可包括日常照顧、衛生保障、聊天等。
其三,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該模式主要以上海長寧區為主要試點?!皶r間銀行”項目致力于拓展長寧區“幸福養老”的理念,鼓勵低齡老年人為高齡老年人提供一定時長的非專業服務,按照一定規則記錄服務時長,并將其輸入自己的“時間銀行”,以便未來換取相同時長的養老服務。通過公益時間積累、兌換的方式,能夠鼓勵更多低齡健康的老年人去照顧需要關愛的高齡老年人,不斷擴大養老服務的社會參與度。
綜上所述,自互助養老開展以來,全國各地都進行了試點,并根據本地區的社會環境與養老狀況提供不同形式的互助養老服務。其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從服務對象來看,互助養老更加關注獨居老人,該群體存在的困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其晚年生活無人照料,子女由于外出務工等原因處于離家狀態,很少能關注到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尤其是高齡的獨居老人更加需要定期看護與照顧;另一方面,獨居老人的精神得不到安慰,獨居的狀態使得老年人的精神更加空虛,需要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緩解孤獨感。第二,從服務內容上來看,互助養老的服務內容更加完善和具體,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狀況,服務內容從單一的健康照料、衛生服務拓展到更有意義的陪伴、精神撫慰等,從更廣闊的角度照顧到獨居老人的需求。第三,從服務方式上來看,互助養老越來越注重大數據等信息平臺的使用,主要用于老年人的信息錄入、信息維護、需求采集、服務評估等工作,為工作人員開展助老服務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
優勢分析
第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黨和國家一直都十分重視老齡事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眹鴦赵阂蚕群蟪雠_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民政部等十部委也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實施意見》,對老年服務產業的發展作出部署。由此可見,政府對老齡事業投入了較多的資源與力量,在此條件下,互助養老也能夠順勢發展。
第二,豐富的老年人力資源。我國已于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此后,隨著社會發展,我國的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老年人比重越來越大,老年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多。而互助養老就是提倡老年人之間的互幫互助,豐富的老年人力資源為不同于傳統養老的互助養老提供了人力基礎,在老年人自愿服務的基礎上,會有源源不斷的低齡且身體康健的老年人投入到這一互助服務中,同時,老年人自身的資源和價值也會被充分利用起來,實現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再利用。
第三,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從全球視角來看,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是創新的時代,中國在國際化的影響下,其高科技實力、信息化水平也在迅速突破,將科技運用于養老或互助養老,都將再助力中國的養老事業,以科技水平、互聯網水平為支持的養老服務,將會更便捷、更高效。
劣勢分析
雖然積極老齡化的理念與互助養老存在一致性,但在中國要想大力發展互助養老,還存在以下的顧慮因素:
第一,老年志愿服務意識的培育。從動力角度,互助養老旨在讓老年人尤其是低齡老人能夠自愿加入互助服務,因此,如何激發老年人的互助意識,使其積極投身到互助服務中來是一大問題;從參與的持續性角度,互助養老希望在老年人健康的前提下,能夠可持續性地從事互助事業,并可以對其他初次進入互助養老體系的老年人進行引導和培育,因此,對于激發老年人持續性投入也需要尋找相應的激勵辦法。
第二,新養老模式的認可和接納度。雖然互助養老是對傳統三大養老模式的輔助和創新,但其發展也接近十余年的時間,該模式并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與實踐,所以,在老年人心中對互助養老的認可和接納程度距離理想水平還存在差距,如何宣傳互助養老模式,如何引導更多老年人加入其中,如何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互助養老中也是一大難題。
雖然老齡化需要被解決,但不應該視其為一項嚴重的社會問題,其更多傳遞的是一種機遇和挑戰,在積極老齡化的指引下如何有效鏈接老年人的資源,實現最大化利用將預示著互助養老時代的到來,在這一過程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社會也將繼續向前邁進。當然,互助養老的推進不是一蹴而就的,還受到老年人參與意愿、整個社會資源鏈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但其確實為養老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方向和動力,成為當下銀發浪潮的新選擇,除了老年人,社會各界也應該積極加入這一事業當中,共同為老年人打造有意義、有價值的晚年生活。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
參考文獻:
[1]董若瑛.“互助養老”模式探析[J].法制與社會,2020(20):118-119.
[2]張嶺泉,郝雅奇.城市社區互助養老模式及社會工作介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