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豪
數字經濟催動企業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自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地,基層財務面臨著怎樣的問題和考驗?本文以四川電信為例,分析了基層財務在數字化轉型下的問題,為基層財務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三條建議。時代催動變化,趨勢引領未來。
在多年來“大移智聯”的推動和2020年新冠疫情的加持下,數字經濟加速了在社會經濟中的 “顯性”熱度。面向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自上而下地提出了智慧財務變革,但變革怎么落地,這是頂層設計很難說細說清的。
數字經濟最早由美國復合技術聯盟主席D.塔帕斯科特在1995年提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深化,逐漸成了社會經濟增長和企業管理變革追逐的“新貴”。什么是數字經濟?根據中國信通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相關解釋: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化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和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普遍開始構建中臺,以期通過“大中臺+小前臺”模式,利用大數據賦能基礎管理。財務管理作為企業基礎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不管“你愿或者不愿”,都必須成為數字化的基底,但數字化并不只是信息化、數據化,傳統的財務報表和財務分析也不是數字化。當傳統財務管理遇到數字經濟,我們必須面對以下的問題。
數據化到數字化的認知壁壘
數據是財務最熟悉的東西。傳統的財務管理就是將業務結果轉變成財務數據,并基于數據開展事后分析及應用的全過程。數據化和數字化是有本質區別的:一是數據化只是既成結果的展示及應用,數字化是事件過程的實時反映,數據化到數字化需要實現數據從錄入到實時收集的轉變;二是數據化只是財務側的結果輸出,數字化可以鉆取并支撐業務層行動,數據化到數字化要實現工具自動化到決策自動化的轉變,數據分享到數據驅動的轉變;三是數據化應用大多只局限在事后某場景流程的具體分析,數字化應用卻能根據需求及時輸出不同場景的數據支撐。
集約化到分散化的管理變化
一個企業,不管組織機構和業務范圍多復雜多龐大,經營結果都體現在三張報表上。傳統的財務管理,這是一個自上而下定規則、自下而上自適應的集約化過程。財務部門很難也很少去探究數據背后的“故事”,因為能力受限,因為業財間的天然博弈,集團型企業因財務組織間的差異和博弈更會增加數據的“神秘”。但數字化要求打開管理節點,把數據揉到管理的具體環節,通過透析相關節點的情況以實現管理的提升,這是一個分散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傳統財務管理有很大的區別。如果你不理解數字驅動的本質,這個環節揉不開掰不細,數字化就不可能實現。以四川電信為例,雖然集團及省公司在倡導和推動會計標準化,但核算的標準化未考慮市州預算、資金及業務模式的差異,所謂的標準化也只是報表的簡單“粉飾”。
不確定性風險的增加和管理
數字經濟是一個經濟系統,是時代背景下的國家戰略導向,是各行各業都在加快融入的未來趨勢。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加快,大數據、智慧化成為新常態,如果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融入數字化,企業經營管理將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挑戰。一是經營機會的不確定性,數字經濟帶來商業模式、商業機會的變化,如果企業不及時跟進,就不可能把握住機會;二是經營風險的不確定性,外部監管機構數字化監管方式的轉變,必然對企業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三是數字經濟下的網絡開放,增加了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不確定性。而以上的不確定性都需要財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才能解決。
近年來,四川電信財務管理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省公司層面先后完成了智慧資產、智慧核算、智慧稅務等平臺搭建,基層財務也基本完成了從核算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變,財務管理逐步從事后,向事中和事前過渡。數字化進程看似順利,但深入分析各平臺及基層財務的運營情況,數字化實則還有很遠。
數字化能力不對等
四川電信數字化由省公司牽頭搭建,基層落地執行,牽頭、落地與數字化本就是相悖的,數字化需要的是“數據+算法+模型”的驅動。目前,四川電信大多基層單位不具備開發的實力和能力,省公司主導的IT系統只聚焦于全省層面的數據匯聚,大量基層數據無法接入系統,仍是信息孤島。同時,受KPI考核,基層管理思路、人員結構等影響,數字化在基層難以穿透,基層大多沒有能力和動力去探索或開展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標準難統一
數字化的前置數據化,數據化的底層是標準化?;鶎迂攧諡榱酥螛I務,需要一定的灰度,灰度就可能導致內容及標準的不一致。如設備物品的采購,按照集團公司《會計核算辦法》“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價在2000元以上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應作為固定資產”,實際操作中,設備購買資本性支出無預算,基層單位只能從成本支出,類似的情況或者基層單位對經濟實事項、會計科目的執行差異(如:渠道租入房屋裝修走代理商補貼還是走房屋維修),使得數字化錄入數據的維度有差異、質量不保證。標準不統一則內容不統一,內容不統一則對比分析輸出的結果就無意義。
組織架構的不適應
目前四川電信單位財務部門按傳統條線設置崗位,崗位的設置是為了完成專業條線工作,但數字化是一個環,條線分明的組織架構既可能造成數據口徑的差異,也可能因為崗位職責的差異,導致員工離數字化遠近不同,影響部門內部的和諧。同時,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到來,基層財務還需要這么多管理人員嗎?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面向數字化的未來,基層財務能做什么、該做什么,這是需要領導層提前考慮并推動改變的。
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并不神秘,也不高深?;鶎迂攧找欢ú灰O定數字化只屬于頂層設計的思維限制,尤其是基層財務單位的負責人,應該認真理解。一是加快新思維錘煉,帶領團隊積極參與新業務、新系統、新項目,吸收新知識,主動認識數字化是什么。二是加快數字化轉型思考,結合管理現狀和數字化轉型要求,從業務流程再造和財務管理流程再造提前布局,逐步完善并鞏固業務數據化到數據資產化的管理。業務數據化即把所有的業務對象、邏輯、規則、結果都用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構建并提升無接觸的數據感知能力。數據資產化即形成一套數據管理能力,把數據像資產一樣管理。三是堅定財務價值管理理念,強化資產價值化,尤其是數據資產價值化的管理意識,通過場景來驅動數據的使用,用數據驅動公司的決策流程。
加快管理的標準化建設
數字化的基礎是數據,數據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關系數字化能否實現?;鶎迂攧找欢ㄒ饤墶安徊燃t線、埋頭支撐”即好的思想,要從流程和系統兩個維度為數字化提前準備。流程是輸入標準的問題,包括業務流程標準和數據口徑標準,沒有業務流程的標準,就不可能有統一的業務數據,沒有數據口徑的標準,就不可能有統一的財務數據。系統是輸出標準的問題,業務流程、數據口徑等輸入標準的建立和運營,如果都只是靠人來維系,這個人轉崗或離職怎么辦?系統就是減少這種脆弱性?;鶎迂攧找欢ㄒD變觀念,強化系統管理,加快構建并完善流程及IT系統建設,主動融入數字化。
探索新型專業職能培育
數字化不是用軟件代替人,數字化底層還是人。基層財務人員怎樣才能在數字化中發揮價值?首先應該調整線性模式的專業職能劃分,把線性結構變成杠鈴結構,以前各司其職做好專業的職能結構在數字化的沖擊下,有些崗位將變得不再重要或不再需要。未來基層財務組織崗位職能可能只有兩種。一是數據收集崗,與傳感器元件功能相似,在數字化暫時無法直接觸及的地方或環節及時收集、匯總、上傳數據。二是模型設計崗,數字化要達標決策自動化,必須通過數據-算法-模型三步,基層財務離業務近,能結合業務設計出前線需要、符合實際的模型,也只有這樣的模型才能真正及時正確地指導業務成功。數字經濟下,基層財務管理的很多崗位都可能被替代,但這兩種崗位或者擁有這兩種能力的人肯定不可替代,這是基層財務人員應該主動靠近、主動培育提升的能力。
(重慶理工大學MBA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吳思儀.數字經濟下如何提升企業財務價值[J].財會學習,55-57.
[2]張志華.數字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J].內蒙古煤炭經濟, 2018(21):85-86,90.
[3]楊宇華.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會計之友,2018(18):60-66.
[4]卞鵬飛.數字經濟時代財務轉型的原因及實現路徑[J].中國市場, 2018(36):192-193.
[5]張開科.數字經濟時代財務管理模式研究[J].江蘇商論,2019(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