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發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城鄉發展道路中的關鍵途徑,也是對鄉村價值進行高度認同和重視的方式。本文先總結了鄉村振興戰略和非遺項目發展之間的關系,指出鄉村振興為非遺發展提供了機會,非遺項目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動力。然后在創設鄉村文化品質,加強鄉村非遺保護合理性等相關基礎上,分析和闡述鄉村戰略下非遺項目的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非遺項目;關系;發展思路
鄉村文化的復興,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關鍵內容,同時也是鄉村戰略的關鍵支撐基礎。而非遺項目作為鄉村文化中的關鍵構成部分,其和鄉村振興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這兩者之間相互支撐和促進,對于鄉村的發展進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都有很大的意義。因此,本文對鄉村振興戰略下非遺項目的發展進行分析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鄉村振興戰略和非遺項目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振興戰略為非遺項目發展提供新機會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非遺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新機會。鄉村振興戰略包含了很多方面的任務,和以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比,更加注重質量的提高,是對以前城鄉發展的傳承與改進。鄉村經濟的發展趨勢能夠為非遺項目的保護與發展形成更大的創新空間,市場貿易的開放也會加強對非遺對外傳播,生產工具的創新能夠讓傳統手工藝發規模性保護提供可能性。鄉村經濟發展下,非遺項目供應會得到催化,這些都會讓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更加適應現代化與商業化的發展趨勢[1]。
(二)非遺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在鄉村振興中,非遺項目能夠豐富鄉村文化內涵,促使鄉風文明建設和實現產業發展。鄉村的非遺項目有很多,比如表演、節慶活動、禮儀祭祀以及手工技藝等形式,并且還包含了十分深厚的鄉村氣息和濃厚的歷史文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經過對非遺文化的挖掘、保護與發展,可以為當前日漸匱乏的鄉村文化注入新鮮內涵,激發鄉土文化的活力,讓鄉村社會可以成為村民的精神園地。在鄉村振興中,非遺項目還能夠加強鄉村的凝聚力,幫助鄉風文明建設。非遺文化中包含了很多促進個體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傳統道德資源,比如忠孝禮儀、崇德向善等等,這些都為鄉村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最為基本的保障。經過提取、呈現和宣傳,使用多種方式提煉出非遺中所包含的利于建設人和人、人和自然和諧關系的道德元素,對其進行激活,讓好的情感品質能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以此促進鄉村社會形成和諧尚美的風貌[2]。在市場化背景下,科學開發與使用鄉土文化,提升文化生產力,成為很多鄉鎮經濟發展的新途徑。非遺項目作為鄉土文化的精髓,其是永遠不會過時的資源,有著極其豐厚的價值。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非遺項目的發展思路
(一)回歸鄉村非遺價值,創設鄉村文化品質
鄉村的非遺項目價值回歸和恢復,需要在生態文明視野下進行理解與促進。人們在鄉村傳統生活之中,依舊保持了十分樸素的觀念,尊重自然和規律,經過集體的智慧,在物質生產與自然資源上和諧共處,在精神上以群體為載體,讓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間可以友好相處,這是十分理想的生態文明社會形態。鄉村社會中發展出了特定的鄉村文化,而非遺項目是鄉村文化中最有地方性特點的構成部分,非遺是人和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相處、交流與思考的形式,是生態文明的一種體現,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存行為。
(二)多方融合,加強鄉村非遺保護合理性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要各級黨委、政府的兼顧統籌,對非遺項目的保護與發展也需要進行多方融合,保障合理地融入鄉村文化建設中。比如一些古村落的保護,建設特色的文化街,修建和創造特色小鎮等等,這些都是發展非遺項目的重要措施。在實際工作中,文化振興是作為重要的內容,其中是要對傳統的鄉村文化內涵進行提取和挖掘,傳承保護優質的本土文化,建設基層綜合文化服務機構,建設文明鄉鄉村。現在很多省市都在擬定進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方案和意見,這些方案與意見要在本土實際與特色基礎上,綜合原本的規劃與政策,盡量把鄉村文化與非遺項目的發展有效布局與計劃。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古村落的建設與打造,建設特色文化街等,這些都是復興非遺生存空間的關鍵對策。并且地方政府在把非遺項目融入到鄉村文化建設的子項目中時,還需要重視合理地協調,以免有重復性建設與多頭管理相關的現象。
(三)建設非遺發展主體,加強鄉村治理
鄉村非遺主體的缺失是目前鄉村文化衰落的原因,非遺傳承人的年齡逐漸變大,知識面也很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本身具備的傳承能力十分弱。并且鄉村中適合傳承的年輕一代大部分都到外地務工,傳承對象培養比較缺失,類似年畫和剪紙等這類鄉村特色的手工技藝都有著傳承斷層的危機。在最近幾年中,政府大力指導與幫扶之下,鄉村非遺傳承逐漸進入到校園,將學生當做傳承的重點對象。在此過程中,地方的文化服務中心要承擔起這部分工作,經過組建興趣小組、文化節或者是組織競賽等相關方式,讓更多的人群了解與學習當前的非遺項目。這些項目都可以經過文化服務組織一些表演比賽和教學班、講座等等,向當地的人群宣傳屬于自己的非遺項目。通過這種方式,將地方文化在新生代中廣泛地傳播與傳承,盡量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其中,以此來重新建設非遺傳承主體。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要完善自治、法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其中鄉賢是提高鄉村治理的關鍵力量。鄉賢一般都是村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充分發揮這些人的知識才干與情感作用,能夠為鄉村治理與德治提高效果。鄉村非遺傳承人很多都是手藝人,其各自都具備了絕技,并且也深入感受了本地歷史與文化,見證了鄉村的發展。在這其中就需要把非遺穿人稱培養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主要力量,這樣不但能夠加強其自豪感,促進鄉村非遺項目的影響力,并且也利于鄉村文化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以此來用非遺項目凝聚人心,用文明鄉風來促使自治,用民俗信仰來進行道德治理。
三、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背景下,非遺項目的發展可以為其提供動力,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為非遺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對鄉村文化品質進行創設,建設非遺項目發展的主體,提取非遺項目中的元素,創新鄉村產業。經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對非遺項目進行有效的保護與發展,從而促使鄉村的穩定發展。
注釋:
[1]李平平.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29):49-50.
[2]崔瑾.鄉村振興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J].農業經濟,2019(06):45-46.
[3]林青.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32-37.
[4]史小建,張寧.芻議美麗鄉村建設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J].新西部,2017(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