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祥勇
摘要:中職院校是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在中職教育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為使中職學生畢業后就夠更好的就業創業,學校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學習方向及職業發展方向。本文針對我國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進行分析,在考慮綜合實際的情況下提出幾點職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對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對策
引言
在一個人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特別是對于正在經歷職業教育的中職院校學生而言,在正式走向工作崗位之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未雨綢繆的表現,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學生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準確定位,找準自身優勢,完善自身不足,在實踐中不斷的發掘自我潛能,提高職場綜合競爭力。全面且細致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明確人生奮斗的方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由此可見,中職學校為學生做好前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極其必要的。
1 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
1.1學生認知缺陷
由于中職院校的在校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心智不夠成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職業發展目標。他們往往認為來技校讀書是因為學習成績差被逼無奈的選擇,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沒有自信心,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感到很迷茫,覺得中職生畢業找不到好工作,就業比較難,對實際就業情況沒有客觀的認識。另一方面,在他們身上還存在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就是具有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很多中職生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攀高,不切實際,在擇業過程中追求“三高”式的職業,沒有正確定位和更新觀念。因為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一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薪資水平,心理就有一種落差,甚至不愿去工作,產生逃避心理,抱怨就業難。同時,怕吃苦,缺乏團隊精神也是阻礙中職院校學生積極就業的一個方面,在現在學生當中,很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被父母溺愛,害怕吃苦,缺乏到生產一線和基層鍛煉的經驗以及缺少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而且不善于與人交往、我行我素。
1.2社會支持度不夠
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向社會輸送不同類型的技能型人才,以此來滿足勞動力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然而針對中職院校學生普遍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的現狀,政府有關人力資源部門并沒有針對中職學生的現狀提供有力的就業指導平臺,因此使得這些學生在畢業后面臨擇業問題時,多數是迷茫和無措的。在國家一直強調教育平等性,倡導工匠精神的前提下,中職院校的學生仍舊受到社會和市場的歧視。某些時候社會和市場不愿意給予中職學生提供優良的就業平臺,這讓中職學生沒有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沒有足夠的信心。另外,由于缺少相關部門在職業規劃方面的有力引導和投入,導致中職生的就業就出現了一個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企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另一方面由于中職生的觀念和角色還沒轉變,不愿去企業當技術工人,這就造成了企業的“用工荒”和學生“就業難”問題,因此發揮相關部門的導向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2 應對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難題的有效對策
2.1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中職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過程中,要不斷加深對就業市場的了解。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在校課程不僅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是為了以后能夠更好的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如果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強,就會使學生的學習不具有針對性。只有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使其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確定職業生涯航向,才能對未來的總體就業趨勢有一定把握。另外,通過對行業和市場信息的搜集對比來發現自身的就業優勢,能更好的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點是否與行業需求相匹配,轉變觀念準確定位,不斷調整心態,提高自我適應能力,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培養敬業精神,使其在將來面對職場中出現的各樣問題時更加的得心應手。
2.3社會和市場要提高包容度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背景下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對社會在人才的供應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因此在中職教育環節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政府的相關部門應該為中職教育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平臺,加大對中職教育在職業生涯規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規劃意識,熱愛本崗本職工作,不輕看自己所從事的崗位,清楚的認識到任何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也是貢獻于社會,也能實現人生價值。此外,社會及市場也要提高對中職學生的包容度,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給予中職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習平臺,使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發現自己的特質和特長,從而更加明確自己適合的工作崗位。企業也要幫助學生提高職業技能,肯定其工作價值,讓中職學生在一線崗位上也能發揮其自己的功用,這將使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更好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發展,市場對于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依然很大,中職院校仍是為國家培養勞動技能型人才的主力軍,因此加強中職院校對學生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引導學生客觀理智地進行擇業和就業,從而不斷增加社會就業率,增強社會的穩定性,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謀映,吳常海,李定敏.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技能課課堂教學效率探究[J].中文信息.2019,(12).203,137.
[2]王芹.當好"故事"主講人煥發課堂新活力[J].語文課內外.2018,(26).132.
[3]王琳.試析職業規劃在中職德育教育中的滲透方法[J].赤子.2019,(2).223.
[4]楊杰.論中職德育課程中職業生涯教育的滲透[J].才智.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