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正雄 何春棉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在人才的需求方面,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的要求都越來越高。新時期我國想要在發展建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能夠牢固掌握各類知識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有思想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素質人才。只有培養出能夠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定維護黨的領導、時刻準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努力奮斗的人才后備軍,才能保證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
關鍵詞:中職生;思政課;教學
引言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的責任。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我國“十四五”時期的人才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不僅對職業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知識技能提出了新要求,還對其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素養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國家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但是,當前的中職思政課教學仍存在固化僵硬、師生疲累的問題,教學的策略亟待改進,使之更加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
一、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現狀
(一)學校層面
部分中職學校對思政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重技能、輕思政”現象。思政課在周總課時數的比例比較低,雖然普遍能達到國家所要求的每周2節的授課時數,但增加授課時數的意愿明顯不強。有的學校因開展活動或為了有更多的專業技能授課時間,擠占思政課時間或打亂調整思政課的授課計劃,造成了思政課的邊緣化,在師生中形成思政課不重要的誤區,且這種誤區長期存在。對思政課的專業考核和日常教學監督和考核手段還不夠健全,導致教師在思政課課程開發、教學研究、技能競賽中缺乏積極性。
(二)教師層面
思政課教育專家、名師較少,教師配備不足。思政課教師外出參加培訓的機會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目前,學生每天接觸的外部環境及網絡中的正負能量信息量都是巨大的,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思政課教師給學生傳授了書本理論知識,但還沒有做好如何教學生應對負面信息影響準備。
二、中職生思政課教學策略
(一)“活動體驗化”策略的應用
如前所述,當今時代,學生的個體意識得到空前強化,追求個性成為潮流,而信息化的背景也讓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群體自以為懂得很多,往往不服從學校和教師的管教,對學校和課堂產生逆反心理。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在這一背景下很難讓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需要教師發揮創新能力,設計更加新穎有趣的活動,寓教于樂,給予學生更生動的學習體驗。“活動體驗化”教學策略即在此背景下誕生。思政教師在課堂上開展豐富多樣且極具趣味性的活動,將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趣味化,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內容能夠達成更優質而有效的輸出。課堂活動的教學策略早已有之,但其在思政課的應用方面還可以更進一步,通過對活動開展的形式進行拓展和創新,對其與思政課程的結合程度進行深化,為學生創造更具適應性的活動體驗感。在策略的應用方面,首先要明確活動的工具作用,確保思政教育的內涵能夠扎實融入。例如常見的課堂辯論賽,若活動設計合理,可以大幅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并且使班上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一般的課堂辯論賽受時間限制,同時由于辯論賽本身的形式,往往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發言的機會,思政教師可以對辯論賽的形式進行簡化創新,不再對學生按照對立辯題進行事先分組和發言代表的選拔,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寫下辯題,引導學生思考后直接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每一個學生參與辯論的機會均等。而在辯論主題的設置上,教師需要統籌教學內容和時事民生,使辯題的設計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從而幫助學生在深化知識理解的同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綜合能力
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扎實的理論功底,才能理直氣壯、用心用情用功講好思政課。送教師外出培訓是提高教師能力的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方式。除培訓以外,還可以邀請知名教育專家學者到校講學,校內教師可以成立思政課小組,開展小組研討、聽課、競賽等活動,形成比學趕超的學術氛圍。
(三)建立健全多方協調的保障機制
一是發揮好思政課實踐教學領導小組外聯協同功能,做好和實踐教學基地溝通協調工作,促進館校合作、校企合作和家校合作。二是建立專項經費保障機制。學校要設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專用撥款,并對經費的使用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思政課實踐教學組織運行機制。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納入學校整體育人規劃,各個部門相互配合,順暢銜接,推進思政課整體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四是建立專門的實踐教學監督系統。實踐教學要做到前有計劃、中有檢查、后有反饋和總結。做到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時刻不忘對接實踐教學的目標與規劃。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獎懲要制定具體的量化指標,建立良性的運作機制,助推思政課實踐教學走上正軌。
(四)健全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在教師評價方面,學校要將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納入整個思政課評教系統之中,制定對思政課教師進行實踐教學的評價標準。其中尤其要注重多角度、多層面、立體化的考核標準,降低評價的隨意性,評價結果要和教師薪金、職稱評聘掛鉤,激發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在學生成績的評定上,要體現實踐性與開放性。實踐教學的考核要注重對學生實踐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表達、動手創作、合作協調等能力的考查。要嘗試把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組別互評結合起來,發揮好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思政教師要樂于并善于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伯樂”,助推學生的健康發展。
結束語
中職生群體大多處于成年前最關鍵的時期,所學的內容又偏向技術和實踐,日后將是社會各行業不可缺少的支撐者,其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日常化、實際化,實踐教學要學,理論知識也不能缺席。通過對思政課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將勞動與知識融合,觀念拓展進入課堂,以更加有趣的活動進行展現,這必將是當前以及未來中職教育思政課創新教學策略應用的重要內涵。
參考文獻:
[1]何琦.對高職思政課教學中踐行立德樹人理念的思考[J].東西南北,2018(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