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幫窕
摘要:隨著新課改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全面落實,教師轉變了以往急功近利,只追求高升學率的教學模式,并以新課改的理念武裝了自身,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對學生進行了綜合培養,從而不斷促進了學生的整體和諧發展,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成績。基于此,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優化策略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歷史;教學優化
引言
《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后,總結了考生的重要科考科目,其中的科考項目由語數外三門組合而成。除了英語可以擁有兩次考試的機會,不用區分文科與理科外,其他的內容不會變化。從這些政策中能夠了解到,我國傳統的文科與理科的考試模式已經逐漸發生了改變。歷史學科將會成為文科與理科混合的科目之一。
一、教學目標的轉變
在新高考背景下,各大高校對學生的錄取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僅要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還需要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且高校還采取“以專業投檔”的方式進行錄取,也就是學生報考的專業會受到所學學科的限制,這就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目標也發生了轉變,由傳統的知識為本轉變成素養育化為主。高中歷史的教學大綱也發生了改變,大綱要求對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進行考核,重點考查內容是對歷史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目前唯物史觀被認為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論,為學生認知歷史事件提供了重要基礎,也為史學研究奠定了起點;時空觀念則要求學生將各部分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在特定時空解釋和評析歷史事件;史料實證則在選擇、甄別、辨析史料的基礎上做到論從史出;歷史解釋則以各種史料為基礎,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評判;家國情懷是內化知識與方法的過程,同時也體現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要求。
二、小組合作探究,加深學生學習體會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可以轉變學生機械模仿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歷史教學課堂的主角,從而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學習思維,進而不斷加深自身的學習體會,十分有利于高中歷史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教師要積極利用小組合作探究進行歷史教學,以此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之間進行多邊的溝通與交流,從而不斷助力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提升。例如,以《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為例,在進行教學之時,我先為小組學生組織了以下活動:查閱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關資料,包括三大制度產生的背景、時間、地位、作用等等。然后,小組學生在課下利用多種方式,如上網調查、查閱圖書等,收集了相關材料,并利用網絡平臺,及時進行了溝通與交流,分享了彼此查閱到的資料,以此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方便了學生進行互動。
三、結合生活,激發情感的共鳴
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很多知識都是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故事情節,但是在歷史考試中學生還需要對這些歷史事件進行分析與研究,這無疑是對學生的挑戰。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結合現實生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更好地理解當時的歷史,產生情感的共鳴,學會從歷史人物的角度出發看待事情,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觀念。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通過真實的事物理解當時的歷史,擁有更加立體的感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教師在教授《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相應的紀念館,讓學生通過歷史文物了解古代中國的賦稅制度,或者播放一些相關的影片和圖片,從視覺和聽覺雙重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古代中國的賦稅制度。我們也可以采取從今到古的講述順序,讓學生先了解現代的賦稅制度,在了解古代的賦稅制度,這樣學生可以更容易接受這些歷史知識,比如,春秋的初稅畝、曹魏時期的屯田制、唐朝的均田制和宋元明清時期的純粹租佃制等等,最后利用正序的方式為學生總結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變遷,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案例深入地理解歷史,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四、基于史料實證,深入歷史解釋
歷史學家用于科學研究的“歷史”不是真實的歷史,只是歷史發展史上留下的史料中介物,不管這些中介物多么豐富多彩和真實,都不能自己說話,因此要由史學家做出歷史解釋。學生對歷史的認識需要經過理解和解釋思維活動的相互作用,依托于歷史發展整體及宏觀解釋以前和眼下的內在聯系中,深入了解史實所顯示的歷史狀況,因此,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素養至關重要。培養歷史核心素養離不開夯實基礎知識,只有在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前提下,才能清楚如何看待歷史問題和理清歷史解釋思路。因此,教師要重視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促進歷史素養的發展,合理運用史料進行教材解讀,逐一突破重難點知識,深化其理解記憶,在夯實知識應用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利用所學解決復雜的歷史問題,不斷提高歷史解釋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很多因素都有著重要的關系,首先,我們應該為學生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明確當前的教學目標;其次,我們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嚴格的把控,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和圖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最后,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積極總結,以此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蔣曙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索研究[J].求知導刊,2020(40):28-29.
[2]謝發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探索[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0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