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微
摘要:在展開高中生物教學課程時,需要老師深入挖掘關于學科素養、學科發展等多方面的素材,將這些素材滲透至教學任務當中。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出現,帶給了生物教學諸多活力,讓生物教學的作用有所提升。新課程背景下,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在教學活動之中滲透德育,提升對學生教育最終成效。本文將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將老師在傳授出的專業知識巧妙融入德育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高中生物教學水平,讓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愛國情懷,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堅守本心永不言棄的精神。
關鍵詞:高中生物;德育滲透;科學素養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生物學科正在不斷快速的發展,其中生物科技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運用也越發廣泛,對生物的教育也逐漸提高了重視程度。重視生物課程當中的設計,希望能夠充分良好地發揮出生物教育之中蘊含的價值。教師更需要善于挖掘生物當中的德育價值,并且與教學課程進行相互融合,全面優化教學課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盡可能的了解,生命的存在意義以及生命當中的本質,讓學生能夠領悟到教學當中的科學研究以及相關應用,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學之中需要滲透德育教學原因
當下老師在開展高中生物課程并且進行教學的時,需要根據教學當中的核心思想以及相關內容,制定相關課程。將生物德育滲透到日常教育之中,讓其中的思維、科學精神、道德品質等全部展現出來,提升高中學生對于思想相關科學方面的認識。高中生物教學教材之中的內容因為形勢特殊,所以便決定了,現在的高中生物當中蘊含了很多的人物事跡和道德內涵,這些都是可以當做德育教材來采納使用的。現在生物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學科,更是無數科學家竭盡一生不斷的探索研究出來的成果,每一個重要發現,都是他們用汗水與智慧創造出來的,很多生物的教材在老師進行教學時,都能當做學生學習的榜樣和原型進行模仿。在提升高中生學習生物蘊含的價值后,還需要提升高中生對社會主義當中的核心價值觀有所了解。例如:在教學“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整體”這節課的內容時,因為細胞當中的多樣性以及統一性,揭示了細胞當中的互相作用,可以讓細胞互相協作,完成生命體的協作與團結能力。又或者,對于“神經調節”這一章內容的講解,在講述精神系統進行調節課程的時候,講述其中的激素的作用;在甲狀腺激素在幼兒時期當中,會形成呆小癥,幼兒時期兒童,大多都會得甲亢;生長激素會讓幼年時期的兒童身患侏儒癥,幼兒時期還會得巨人癥。
二、高中生物教學課程滲透德育方法途徑
高中生物課程在采用教材或借助相關資料進行授課時,老師都需要提升其中各個環節蘊含的德育滲透。生物老師需要積極踴躍地探索,積極開發生物德育當中的知識,讓教材內容能夠更加合理巧妙與德育進行融合,隨后展開教學,不斷的引導帶領學生擴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多去思考,多去感悟關于道德的故事。
(一)培養學生科學技術發展,讓學生擁有愛國情懷
高中生物課程當中的必修課里,有一個訪談,真實展現了鄒承魯院士的思想與事跡。其團隊當中的環境十分艱苦,實驗室之中的環境也十分簡陋,但是在這種環境之中,卻第一次使用了人工合成的方式,將生物活性蛋白質當中的結晶牛胰島素。這是當前生物科學歷史之上的一大壯舉。例如,對于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這一節的講解,在進行對學習有關蛋白質功能一課的時候,老師更需要帶領學生多對蛋白質進行分析,盡量查看其中存在的功能,獲得免疫功能/抗體、運輸功能/血紅蛋白、結構功能性/結構蛋白、催化功能/酶,以及激素功能之中的胰島素、胰高血糖等不同的物質展開學習。在帶領學生認識相關蛋白功能之后,老師還可以用講述故事的形式,來讓學生深刻體會,當時鄒承魯院士在進行合成激素蛋白胰島素的全部過程,讓學生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鄒承魯院士的科研精神,讓鄒承魯院士成為學生們學習樹立的榜樣。
(二)培養學生堅守本心,樹立永不言棄的科研態度
在高中生物教學之中,如果生物知識當中還蘊含著眾多的創造思維,更需要運用靈活多變的科學方式進行教學。例如:高中生物教學之中所學習的中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對遺傳因子的發現,以及基因當中的染色體當中的關系以及本質,需要表達出來的知識等,這些都是高考之中的重點,老師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與時間進行對相關重點知識的講解,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地了解生物遺傳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對生物了解的過程與個體的發展,樹立學生對基因遺傳以及基因安全方面的認識,了解疾病預防的原理以及相關策略,實現其中的重要現實意義。在講解這些知識的之后,既可以使得學生意識到人類遺傳病是可以檢測和預防的,通過為學生介紹相應的檢測和預防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習慣。
(三)培養學生環境意識,讓學生珍愛保護環境
在學習生態與環境一課程時,便是高中生物當中難度相對較大的課程內容,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學生需要進行對整個課程進行了解,在了解研究了內部個體之后,對其中的生物以及生物環境的互相作用便能夠具有一定的了解,盡量讓整個生態系統都保持完整的存在,這些都屬于動態平衡之中的一項,這是整個生態系統當中能夠達到的穩定平衡狀態,讓課堂學習的背景和環保方面德育滲透到教學當中。例如:在學習“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生存提供資源和適宜環境”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感受一下生態系統被破壞之后,會帶來的危害有多大,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愛護環境,維持生態系統,保證生態系統的穩定。在這種學習情況之下,自然可以提升學生的環境意識,促使學生主動承擔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人與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的建設中。
結束語:綜上所述,生物教學當中的教學知識需要盡可能地滲透思想道德,這樣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讓高中生物課程用德育的方式展開教學,能夠體現多重教育價值,傳遞正確的生物學科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愛國理念、環境保護的意識,讓這些優良品格,能夠成為高中生物老師需要挖掘的德育教學能夠發揮的作用,前面發揮德育課堂教學功效。
參考文獻:
[1]龔軍輝.在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09):45-48.
[2]王可敬. 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的德育滲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