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娟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學校的教學方式要順應趨勢,推陳出新,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揚棄。微課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其輕松、簡要的學習特點深受學生和教師群體的青睞,對師生雙方都有著積極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發(fā)展,農村中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也慢慢得到普及,為農村小學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提供了物質條件。
關鍵詞:微課;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
引言:微課作為新時代的產品,以短視頻的形式將課本以內以外的知識盡數(shù)呈現(xiàn)出來,具有簡明扼要、碎片化、制作簡易等特點,能夠與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相迎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和掌握程度。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日新月異,在農村小學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再稀缺,為微課的引入提供了技術保證,使微課的推進成為必然。
一、微課在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飛速提升,資源的合理分配,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資源的差距逐日縮小。農村小學中引入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設備,為微課在農村小學教學課堂上的推進打下了物質基礎。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教學方式也要作出相應的推陳出新。微課給學生提供了碎片化學習的平臺和空間,以短小精悍的短視頻為形式,以簡明扼要的語文知識為內容,讓學生在課上可以提起學習語文的興致和精神,抓住重點內容,構建知識框架,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課下,微課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語文作業(yè)通常都是完成習題冊上的題目,眾多的科目堆積在一起,致使學生對做題產生厭惡的情緒。隨著微課這一教學方式的普及,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刷短視頻來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也可以為次日的課程提前預習,與做習題冊所達到的功效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減負,提高學生在學習上所投注的精力和心緒,從而幫助學生以一個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汲取豐富的語文知識,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在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的策略探析
(一)利用微課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課本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自己就會充分利用時間自主學習知識。如此一來,教師的教學工作將事半功倍,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將以極高的效率進行。微課作為一種輕松的學習方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容易被學生們所青睞。但是,形式只是為內容而服務的,能否勾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關鍵在于微課的內容。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進行微課的選擇和制作時,要盡量使內容具有趣味性一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打造出迎合學生學習需要且賦有知識價值的微課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另一方面,通過微課來輔助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對課文有一個基本而清晰的認知,并提前進入學習狀態(tài),以及這篇課文所特定的情境氛圍,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并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的《草船借箭》之前,教師可以在微課上引介三國演義的影視劇或動畫片,讓學生們提前觀看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一故事片段,在驚險刺激的情節(jié)吸引下,學生們很容易對課本文章生發(fā)出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本的學習中去。教師在講解文章時,看到學生的專注度和主動性都很高,自己的教學狀態(tài)也會隨之提升,進而更熱情、更投入地為學生進行講述,將課堂上的學習氛圍烘托至一個頂端。在這樣一種教學狀態(tài)和學習狀態(tài)下,不僅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更深一層地認識到課本中的知識,教師也將在無形中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二)利用微課為學生構建系統(tǒng)性知識
任何一門理論知識都經過了諸多學者的潛心鉆研和反復修正,知識內容繁多且相互關聯(lián),具備高度的系統(tǒng)性。小學語文的知識自然也呈現(xiàn)出系統(tǒng)化的特點,從筆畫、字音、字義、詞語、修辭、段落、閱讀到寫作,各個知識模塊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雖然微課是以短視頻的形式傳輸知識,呈現(xiàn)出碎片式的學習特點,但其內容不能隨之過于零散,讓學生摸不清規(guī)律,理不清頭緒。教師在進行微課內容的選擇和制作上,一定要考慮其內容的系統(tǒng)化,既要能突出重點內容,也要補充必要的相關知識,使得各個內容之間串聯(lián)起來,形成系統(tǒng)性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搭建起知識框架,擴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例如,在對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的《江南春》進行備課時,語文老師可以把以下內容編入微課當中:擬物、對仗、夸張等修辭手法的相關簡述,杜牧的生平簡介,詩中的意象,山郭、南朝、酒旗等詞語的注解,詩的立意和感情色彩等。在形式上,教師可以采用名師的講授視頻,可以自己錄制講解視頻,可以結合圖片與文字做成靜態(tài)的視頻,也可以在圖片和文字的基礎上穿插自己的講解。總之,視頻內容的確定是關鍵,形式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喜好靈活選用。通過將這一系列相互聯(lián)系的知識點匯編到微課內容當中,可以使得學生對《江南春》一詩的認識更加豐富而深入,并且在此過程中養(yǎng)成系統(tǒng)化學習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掌握劃分知識的技巧,以及將不同知識相聯(lián)結相貫通的能力,從而對往后語文知識的學習乃至各個科目的學習都起到極大的幫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農村小學的技術設施得到改善和普及,在農村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成為必然趨勢。在以簡明扼要、碎片化學習為特點的微課教學中,學生可以提起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擴展自己的語文知識面,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小學語文老師要充分利用資源,在微課的內容制作上深思熟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并為學生構建起系統(tǒng)性的知識框架,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陶新英.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的問題與途徑[J].山西青年,2018(14).
[2]王晶.微課,語文課堂的“一股清流”——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4).
[3]申秀花.探究“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
[4]曹占發(fā).小學語文微課教學優(yōu)勢及應用方式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