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麗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長期細致的教育工作,一個良好班集體的建設應具有共同奮斗的目標,并且能夠為了共同的目標竭盡全力;有健全的領導核心和組織機制,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有良好的班級風貌和諧的班級環境。如何從多個角度形成教育合力,發揮出班級的教育價值和功能。基于此,對班級建設與管理策略進行如下探究。
關鍵詞:小學;班級;建設與管理
前言:《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明確指出:“班主任的主要任務就是按照“五育”發展的需求,全面開展班級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從多個方位去教育學生、指導學生,讓學生逐漸成為具有偉大理想、良好道德素養、豐富文化學識、強烈規范意識的社會公民。”班主任不僅是學生的教育者,同時也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班級文化建設的落實者。小學生年齡小,身體、思想、內心都處于發展階段,生活閱歷少,自律能力差,天性天真浪漫比較幼稚。所以,班主任必須了解班級情況,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一、分析班情,奠定基礎
班主任接一個全新班級時,面對幾十個陌生的教育對象。如何讓這幾十名學生逐漸轉化成具有較強凝聚力、團結的班集體呢?首先,班主任要了解學生基礎情況,掌握學生人格、興趣、家庭狀態等,認真分析班級情況,要留心班級中的每一個細節,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在開學報名時,認真細致的觀察學生外貌、言行舉止、精神狀態,時刻注意學生情緒、思想變化,掌握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活動中,了解學生的品質、思想意識、人際關系等。此外,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掌握家長的教育方式。例如:當學生遇到學習困惑時,班主任必須要放下自身威嚴的架子,以平等和藹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接觸和交流,了解問題的根源,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法。如“不論學習什么知識,總是記不住?!卑嘀魅慰梢詫⒁恍┍痴b知識的方法告訴學生,如“提前瀏覽內容,熟悉后背誦”、“分階段背誦”等,幫助學生出謀劃策解決學習困擾。同時,班主任還要了解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看法和評價。認真傾聽學生所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針對性的調整管理的措施,積累更多的經驗,為有效管理奠定基礎。
二、完善機構,注入動力
班集體的建設與管理要有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隊伍,他是班級管理的中堅力量[1]。所以班主任必須重視班干部的選拔與培育,發揮班干部在班級建設與管理中的“榜樣”作用,形成班級管理核心。首先,要重視班干部的選拔。班干部是班集體建設和管理的“領頭羊和有力實施者。在班干部選拔上班主任要拋開自己的成見,摒棄自身的主觀意識,從客觀的角度去選拔班干部,可以采用民主投票方式選拔,學生將自己內心的班干部人選名字寫在紙條上,將紙條放置在匿名箱中,最后計票數,同一崗位,票數多的學生擔任班干部,并制定一個月的“試用期”。打造一支具有較強凝聚力的班干部隊伍。其次,要重視班干部的培養。當班干部走上自己的“崗位”時,班主任就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讓班干部快速成長。先進行有效指導,為班干部工作開展搭建平臺,指導他們如何有效管理班級。班主任還要適當的放權,讓班干部獨立開展工作,當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再尋求班主任幫助,通過這種方式能讓班干部快速成長,形成良好的班級管理能力。也可以制定輪換制度,班干部的崗位進行輪換,爭取讓每一位班干部都能夠體驗不同的角色以及崗位的職責,從而使班干部得到全面的發展,讓整個班級充滿鮮活的生命力。
三、創建文化,優化環境
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其中精神文化對學生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相對較為明顯。精神文化能將學生帶入到具有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環境中,能不知不覺的支配學生的行為,提升學生的精神層次[2]。班主任要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重視精神文化創建,強化班級學生的凝聚力。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晨會的形式創設精神文化。每天的晨會由學生輪流做主持人,主持人可以自由的組織各式各樣的晨會形式,如朗讀文章、講述趣味故事、唱一首歌曲、分享熱點新聞等,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甚至會主動在課后搜集資料、反復練習,希望能夠在晨會中表現自己的才能,散發人格魅力。這種文化創建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還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使班級的環境變得更加新鮮健康,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快樂學習、茁壯成長,接受教育、分辨是非,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突出主體,交還權利
新時代的學生,生活條件發生了質的提升,多數學生在家長的關愛和長輩的溺愛中成長起來,如溫室中的花朵,這樣環境成長的孩子變得更加柔弱,其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對較低。很多孩子在初入小學時,甚至書包都不會自己背;在課堂上,鉛筆斷了也不會削,要等班主任幫忙;不會打掃衛生,甚至連清潔工具都不會使用;在放學之前,需要班主任提前幫忙收拾書包。針對這些情況,班主任要以正確眼光對待,不能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學生。所以,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必須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去鍛煉學生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過度于追求速度,而是要讓學生明白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真正將實踐的機會還給學生,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更多生活技能。例如:針對學生不會背書包的情況,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游戲,如“看誰背的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面前都放著自己的書包,聽班主任口令,誰以最快的速度背上書包就獲取勝利,并收獲一朵鮮艷的大紅花;針對學生不會打掃衛生的情況,教師可以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漸了解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嘗試著使用。通過這些方式,能讓學生逐漸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結論:綜上所述,班級管理是門科學也是門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思想的重要工作。需要班主任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去管理、引導學生,使學生快樂茁壯成長。良好的班集體是幫助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讓學生自主規范思想行為,使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辛學偉.積極心理學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有效運用[J]. 林區教學,2020,(06):101-103.
[2]李育苗.淺析小學班主任班級良性建設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 家長,2020,(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