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鑫鑫
(江蘇省海門中學,江蘇 南通 226100)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知識素養,還要在思想、品質、身體健康等方面的提升,這樣才能成長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因此,中學體育教師應在體育課堂上有意識地開發隱性課程,為養成教育的有效實施創造良好條件。因此,結合中學體育教學實際分析養成教育視域下中學體育隱性課程開發的實踐路徑是十分必要的。
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促進每位學生全面主動發展,促進每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良好個性的養成。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較強的周期性,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而后制訂教學計劃、學習目標。從定義上來看,養成教育,就是指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語言習慣、思維習慣進行教育。隨著新課改、素質教育持續深入,養成教育的重要作用也充分體現,對學校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思想成熟的重要時期,只有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學生才能在語言、行為、思維、習慣上得到突破與發展,并形成規范,對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養成教育是中學教育中不可忽視的教育內容。
隱性課程,又名潛在課程、隱蔽課程、自發課程,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無意識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和文化影響,間接開發出更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學習的能力,逐漸培養其良好的個人意識與綜合素養。體育隱性課程,包含較多內容,要想有效完成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就必須考慮體育課程實際情況、學生個體所表現出的學習狀態等因素,針對體育教學過程進行合理規劃,確保課程設計的合理性,在凸顯體育教學核心的基礎上,更好地展現出體育課程特有的一些潛在文化、知識、技能、內涵等,為后續體育教學工作有序進行打好基礎,加快養成教育落實。
目前,我國中學教育正處于改革的關鍵階段,對課堂教學產生了諸多影響,尤其是中學體育教學,以往并未受到過多的關注,沒有充分發揮中學體育教育在培養學生健康行為、良好習慣及健全人格等方面的作用。素質教育的提出,使體育課程、養成教育成為中學教育的熱點,與當下的教學課程改革要求相契合,對推動課程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體育隱性課程主要通過學校體育文化、體育運動氛圍、體育教學環境、體育教師行為方式等,不斷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包括個人意識、思想、精神、意志品質等,與體育顯性課程相結合,進而構建較完善的體育教育課程體系。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等,與養成教育的理念相契合。因此,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對推動養成教育展開有著重要作用。
學生成長與發育極易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不同的行為、思維、語言習慣。中學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需從不同維度,利用體育課堂,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確保體育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養成教育可以借助中學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得以較好的實施,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體育課堂,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另外,中學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能陶冶學生情操,一方面從學校校園物質設施建設,為學生體育鍛煉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則從軟環境出發,打造具有校園特色的體育文化,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同時積極開展各類體育活動,為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奠定堅實基礎。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以知識教育為主,學習語文、數學、外語等主要學科知識是首要任務,體育、音樂、美術常被忽視。學生長期處于高壓的學習環境下,體育教學工作難以有序進行,學生身體素質難以提升,學生常缺乏鍛煉意識。中學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能夠從學生精神、道德、心理層面等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道德品質,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除此之外,中學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還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體育運動中。利用中學體育隱性課程,體育教師可以從內在培養學生的體育文化、體育精神,使學生充分了解體育鍛煉的深刻內涵,以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體育相關知識。
養成教育與中學體育隱性課程相輔相成,對中學體育教育工作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體育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設計,較好地開發中學體育隱性課程,為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創設更多有利的條件。
中學體育隱性課程開發對中學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體育教師既要保證教學質量,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課堂,確保中學體育教學的有序進行。體育顯性課程主要包括體育運動技術、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體育隱性課程,則包含于體育顯性課程,如學習態度、情感體驗、價值取向等,均屬于體育隱性課程范疇。長期以來,中學體育教師能夠了解體育隱性課程的大概含義,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實際教學中很難較好開發,需在今后結合養成教育的相關內容,做深入分析,實現對中學生的有效引導。例如,在中學體育課堂上,中學體育教師應轉變以往“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理念,將體育理論知識、教學實踐、思想引導相融合。一方面,中學體育教師應注重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順利轉變傳統認知觀念,從學生興趣出發,優化體育課程內容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了解學生的運動心理,并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做調整。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促使學生在多元化體育教學活動中,逐漸培養高尚的精神品質,最終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對學生而言,體育教師是重要的引導者,是體育課堂組織者。在新時代體育教學觀念下,體育教師應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中學體育教師常忽視學生的差異性,單一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很難吸引學生,加上應試教育思想,很多學生對中學體育課程存在抵觸情緒,導致學生很難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因此,中學體育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個人魅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積極開發中學體育隱性課程,輔助養成教育的落實。體育教師必須嚴格遵循養成教育理念,不斷完善自身能力,提升個人魅力,尤其在思想道德修養方面,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以自身規范行為、良好的言行舉止、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質、過硬的專業技能感染學生,進一步強化養成教育工作。
體育管理通常是指體育教師針對班級學生開展的管理工作,不同的管理方式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心理、性格等有著很大的影響。體育管理工作往往由體育教師獨立進行,缺乏對學生意見的考慮,是一種專制型管理模式,學生很難真正融入課堂,只有服從體育教師的各項教學安排,中學體育教師也很少關注學生的真正需求,使師生關系存在一定問題。中學體育隱性課程開發是以學生為主體,體育教師必須轉變體育管理方式,構建民主型管理方式,才能有助于學生參與,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民主管理方式下,體育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想法,理解學生思維。在中學體育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也能善于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選擇,當獲得支持與尊重以后,學生會呈現出良好的學習成果,課堂中積極配合體育教師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從本質上改變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態度。
和諧師生關系是保證體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體育教師應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想法、特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中學體育課堂,這是養成教育、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師提出的共同要求。因此,體育教師應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與風貌,在課上善于與學生溝通交流,與學生以平等的身份溝通、交流,讓學生感受體育教師的尊重,這對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而言尤為重要。通過這種方式,從心理、精神、意志品質等多個層次滿足學生需求,形成積極、正向的引導,為學生良好行為、思維、語言習慣的養成,創造有利的教學環境,以培養出具有良好品質、健康行為、健全人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目前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落實,中學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識教育,而是從多個渠道全方面開展教育工作。養成教育是以培養學生良好思維、行為、語言習慣為核心開展教育工作。隱性課程是指學生在無意識間獲得的經驗、思想、價值觀等,與養成教育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中學體育隱性課程的開發,有助于養成教育的實施,培養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為此,體育教師應通過優化體育課程內容、提升自身魅力、加強體育管理工作、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等實施途徑,為養成教育與中學體育隱性課程開發創造良好條件,打造高效中學體育課堂,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