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偉 于鑫淼 葉振風 賈兵

摘要 依據當前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要,結合 “果樹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課程”特點,分析該課程存在的問題,設置了合理的實驗教學內容、保障措施和適宜的評價體系以及加強實踐教學課程思政的教育,以此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為培養“雙創”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 雙創人才;教學改革;評價系統;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265-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69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 in Fruit Tree
HENG Wei,YU Xin-miao,YE Zhen-feng et al (School of Horticulture,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6)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current society,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ing experiment in fruit tree”,we analyz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and set up reasonable experimental content,protec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in practical course.In present study,we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the course,which would lay a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Key word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Teaching reform;Evaluation syste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基金項目 安徽農業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2018aujyxm119)。
作者簡介 衡偉(1979—),男,河南西平人,博士,教授,從事果樹種質資源利用與創新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從事果樹種質資源利用與創新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27;修回日期 2021-03-19
在本科教學過程中,開展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作用[1]。目前,一些高校開展實踐教學的學時較少,特別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偏少,不能滿足社會對“雙創”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加強本科教學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建設,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是實踐教學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促進“雙創”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2]。
果樹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果樹方向的學生可以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的實踐教學加強對果樹栽培學、果樹育種學、果樹病蟲害防治、園藝產品貯藏與加工等理論課程的理解和吸收[3-4]。從實驗材料的準備、藥劑配制、結果與分析、實驗總結,學生很難在1~2次實驗課程內就順利完成;而且,學生對實驗環節如何設計、內容如何銜接也很難把握。目前,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還存在的問題是設置的實驗相對比較獨立,缺乏系統性、關聯性,如測定“果實中乙烯含量的測定”“果實中糖酸含量的測定”等,這些內容各自相對獨立,難以體現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的特點。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分析該課程實驗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如何找到適合果樹專業本科教學開設的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內容是提高這門課程效果的根本。因此,筆者通過對科學性、連續性實驗內容的設置,教學條件的保障以及合理的評價體系等教學模式的探索,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勤于動手并解決問題的能力[5]。
1 實驗的選擇及設計
實驗內容的選擇關系到實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實驗內容過少或容易,就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實踐動手的目的;如果選擇的實驗內容過多且難度較高,不僅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也容易引起學生失去信心。所以,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的內容應該依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本知識,兼顧當今學科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有利于學生深入掌握已學知識并將其系統化和實用化[6]。參與該實驗課程的指導老師結合各自研究方向沉淀的科研基礎,與學生充分溝通、深入探討制定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的內容,主要圍繞果實品質評價(6學時)、貯藏期間果實品質變化(6學時)、果實病害的分子生物學鑒定(12學時)以及數據的科學統計分析(6學時)等4個方面進行開設(表1)。指導教師讓每組學生利用課外查閱文獻,并設計實驗方案,時間為1
周。經過共同討論,確定一組最佳方案,并列出實驗藥品和儀器清單給指導老師。
2 實驗的實施與評價
之前,學生無法參與實驗課內容、實驗方法的設置,指導教師已經為其準備好實驗課程所需的一切,不需要學生參與。學生只需要在實驗課堂上,根據指導教師講解的操作步驟按部就班操作就可以了。因此,學生缺乏對實驗材料、實驗內容背景的了解,也不知道如何配置化學藥劑和使用儀器設備。現在,指導教師和學生討論出實驗內容,每組學生根據具體內容自己提出詳細的實驗方案。指導教師幫助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儀器和試劑、藥品。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每組獨立完成實驗內容。如果遇到和學生設想的結果不一致或問題時,由每組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只是起指導和引導的作用。每個實驗內容原則上安排3個課時,可根據實驗內容的特殊性適當調整。實驗內容結束后,學生要及時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科學分析實驗結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學生應在7 d內嚴格按照科研論文的要求書寫實驗報告,并上交給指導教師審閱。所有實驗結束后各自小組學生依據實驗結果制作PPT,讓一名學生代表小組講解自己的實驗報告過程、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講解,且解答其他組學生和教師的提問,使每組學生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有一個的充分的認識,并相互交流和溝通。最后,還要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開展實驗后的心得體會。同時,收集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豐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內容。
3 實施全方位保障,建立長效機制
3.1 學院政策性投入和激勵
學院應提供充足的實驗教學用房和實驗經費,為實驗提供充足且必要的儀器、藥品。同時,可以采取合理的學時分配措施,讓實驗室管理教師和指導教師的工作量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結合學科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學院組織指導教師制定實驗課程教學大綱,把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的教學工作落到實處。同時,組織大實驗所有指導教師開展交流活動,針對實驗過程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總結,不斷更新實驗內容和方法,使得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7]。
3.2 學院方面系統性融合和積極性鼓勵
依托學院的本科教學平臺,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同時,充分發揮學院教師的PI實驗平臺和安徽省果樹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條件,提高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將與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相關內容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項目,加強大學生“大創”基金與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的融合,提高項目質量,也使得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的內容更加豐富。
4 完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評價體系
之前的評定成績僅僅依據實驗報告,沒有反映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特別是對勤于動手操作、善于動腦分析問題的學生不公平[8]。所以,該實驗課程成績根據不同的權重可以分為4部分:查閱資料、設計方案為20分;實驗開展過程30分;驗證性試驗為30分;分析、撰寫實驗結果和PPT匯報實驗結果20分。整個評分由所有指導老師依據學生出勤、作業、具體表現和實驗報告等綜合情況討論后給出,這樣更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實驗過程的積極性。
5 加強實驗課程思政導入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協作、愛心奉獻等能力和素養,指導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開展思想政治知識的教育[9]。這就要求指導老師要立足果樹方向開設的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的特點,深入發掘每個實驗內容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將嚴謹務實、敢于探索和“三農”情懷等“思政元素”,運用案例教授、分組討論等形式融入該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園藝產業在我國脫貧攻堅以及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的情懷。如在“蘋果中花色素的測定”實驗課中,指導老師講完果實中花青素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內容后,可自然轉到“課程思政”內容:為了選育出富含花色素的果樹新品種,果樹研究先輩和專家以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為基礎,勇于創新,持之以恒地堅守在育種一線,無時無刻不在向人們傳遞艱苦奮斗精神和為國為民為農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
綜合性設計性大實驗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本科實踐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10]。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設計實驗,學生有了明確的實驗任務,使得學生主動去思考,融入實驗課堂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和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得以提升,而且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同時,實踐課堂能夠培養學生愛農情懷,讓學生畢業后切實扎根江淮大地、踐行“大別山道路”,更好地服務“三農”和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秀芬,劉樹堂.高校實驗教學改革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9(28):19-20.
[2] 韓志敏.以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淺談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J].參花,2019(7):142-143.
[3] 張桂霞,彭立新,任志雨.果樹栽培學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建設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6):227-228.
[4] 白茹,馮建榮,魯曉燕.《果樹育種學(各論)》實驗教學優化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2):274-276.
[5] 田運生,劉維華,王景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 29(2):126-129.
[6] 陳永富,朱秋華,尹尚軍.高校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基于基礎生物實驗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27):54-56.
[7] 黎煊,龍長江,高云,等.以學生為主體基于開放實驗基地培養現代農業創新人才[J].湖北農機化,2016(3):56-58.
[8] 王保建,劉吉軒,陳花玲.基于“項目”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及學生評價體系改革[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3(3):22-23.
[9] 劉杰,王宏偉,邢敏,等.思政教育在《果樹學》教學中的探索[J].高教學刊,2018(19):68-70.
[10] 林小虎,張衛國,楊立銘,等.農業院校遺傳學實驗教學體系優化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 39(2):1250-125 1253.安徽農業科學,J.Anhui Agric.Sci. 202 49(20):267-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