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摘要:目的 探究化療便秘患者應用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聯合穴位貼敷聯合治療的效果。方法 將2018.01~2021.05本院62例化療便秘患者納入研究,根據隨機排列法分為常規組31例,予乳果糖治療;試驗組31例,予乳果糖及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穴位貼敷治療,觀察時間指標,干預前(就診時)、干預后(干預10d后)Bristol糞便性狀評分變化。結果 干預后,試驗組排便持續時間、排便間隔時間均短于干預前(P<0.05),且短于同時期的常規組(P<0.05);干預后,試驗組Bristol糞便性狀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高于同時期的常規組(P<0.05)。結論 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能夠顯著改善化療便秘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確切。
關鍵詞:中醫定向透藥;穴位貼敷;化療;便秘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是通過全身用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或殺滅腫瘤細胞,從而達到延長患者生存周期的目的[1]。便秘是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相關數據表明,化療患者中便秘的發生率可達到15%,中晚期患者甚至可高達40%[2]。近年來新型藥劑及長效5-羥色胺受體阻滯劑的使用,使得化療后發生便秘的風險增加。臨床常規的治療方式為灌腸、口服瀉劑等,可緩解癥狀,但部分患者長期使用可產生藥物依賴,并對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影響。中醫認為化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人體正氣,最終導致腸失濡養而傳導無力,引發便秘,故治療應從益氣、養血、潤腸等方面著手。中醫定向透藥、穴位貼敷均為中醫特色技術,為進一步探究二者聯合應用于化療便秘中的療效,本文對2018.01~2021.05本院接收的62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8.01~2021.05本院62例化療便秘患者進行研究,根據隨機排列法分為常規組31例,試驗組31例。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②年齡超過18歲;③均符合便秘相關中西醫診斷標準[3-4];④已接受1次或多次化療療程;⑤預計生存期>6個月;⑥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結直腸癌患者;②化療前存在腸道病變者;③化療前存在便秘者;④皮膚存在潰瘍、感染等情況;⑤過敏體質者;⑥患傳染性皮膚病患者;⑦存在嚴重的器官功能損害者;⑧患出血性疾病者。常規組:男22例,女9例;年齡42~75歲,平均(58.63±6.82)歲;病種:乳腺癌3例,食管癌8例,胃癌10例,肺癌10例;BMI為18.4~24.9kg/m2,平均(22.13±0.78)kg/m2。試驗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42~75歲,平均(58.42±6.69)歲;病種:乳腺癌2例,食管癌6例,胃癌12例,肺癌11例;BMI為18.4~24.9kg/m2,平均(22.05±0.72)kg/m2。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乳果糖(廠家: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進口注冊證號:H20120387;規格:667mg/mL)口服,20mL/次,tid。連續治療10d。
試驗組:(1)乳果糖:用藥方案與常規組一致。(2)中藥定向透藥:透藥方組成:丹參:60g;川芎、三七:各50g;當歸、蒼術、紅花:各20g;冰片(單包):5g。取上述中藥碾碎制成藥貼。取穴:脾俞、大腸俞、足三里、天樞等。將電極片貼于上述穴位,調節適宜的輸出強度及熱療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注意相鄰的藥貼間相隔適當的距離,調節定向,治療20~30min/次,1次/d。連續治療10d。(3)穴位貼敷:按照1:1:1取生大黃粉、枳實粉、芒硝粉,加入凡士林攪拌均勻制成藥膏,取上述穴位進行穴位貼敷,持續3~4h。連續治療10d。
1.3 觀察指標
以時間指標、干預前后Bristol糞便性狀評分變化完成對干預效果的評價。(1)時間指標觀察:記錄患者干預前(就診時)、干預后(干預10d后)排便持續時間、排便間隔時間;(2)糞便性狀:與干預前后采用Bristol糞便性狀評分進行評估,硬塊且散在計為1分,硬塊但成條計為2分,成條有裂紋計為3分,成條且光軟計為4分,軟膠狀便計為5分,糊狀便計為6分,稀水樣便計為7分,統計平均值[5]。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時間指標的比較
干預后,試驗組排便持續時間、排便間隔時間均較干預前縮短(P<0.05),且縮短程度大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Bristol糞便性狀評分的比較
干預后,試驗組Bristol評分較干預升高(P<0.05),且升高程度大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針對化療患者而言,藥物的刺激易引起惡心、嘔吐、納差、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飲水量的下降、飲食不規律,同時部分患者長期臥床,加之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最終引發便秘,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減少、大便干硬等。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臨床上對于癌癥患者的治療,除提升其生存率、延長其生命周期外,還注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需加強對化療不良反應的預防,以達到提升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的目的。乳果糖是常見的緩瀉劑,口服后可保留水分,增加糞便體積;還可刺激結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在緩解便秘的同時利于結腸生理節律的恢復,目前已在化療便秘患者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單一用藥結果存在局限性,故還需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
中醫認為惡性腫瘤多為本虛標實,本就存在氣血不足、正氣虧虛等,而化療為“以毒攻毒”之法,在祛除癌癥邪毒的同時可損傷人體正氣,導致脾氣虛弱,無法運化水谷精微,最終形成腸燥、氣虛、血虛、津虧等,致使腸道失濡養,大腸無力傳導。中藥定向透藥、穴位貼敷均是在中醫經絡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治療的手段,其中大腸俞、天樞調暢腸腑氣機,恢復大腸傳導功能;足三里、脾俞潤腸、養氣,從而改善便秘癥狀[6]。中藥定向透藥是將電療與藥療相結合的一種治療方法,電極貼片中的藥物成分可經皮膚滲透作用于相應穴位,發揮祛瘀通絡的功效,調節腸道蠕動功能。方中的丹參、川芎、紅花活血、養血;當歸潤腸通便;三七補氣補血;蒼術、冰片清熱解毒;諸藥聯用共奏養血、補氣、補血、活血等功。穴位貼敷中使用的大黃、芒硝瀉下通便;枳實破氣消積,可促進腸道消化,改善便秘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經上述聯合干預后,患者Bristol糞便性狀評分較干預前顯著升高,排便持續時間、排便間隔時間較干預前顯著縮短,且變化程度大于常規組,差異顯著,提示聯合治療能夠強化治療效果,顯著改善便秘情況。分析原因在于:中醫定向透藥、穴位貼敷與乳果糖可從不同的作用途徑發揮改善便秘的作用,聯合應用時可起到協同作用,從而強化治療效果,積極控制便秘情況。田蓉蓉[7]發現經聯合干預后,患者大便的顏色、性狀明顯改善,進一步證實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穴位貼敷聯合治療在改善化療便秘癥狀方面的優勢。但由于本研究選取的樣本容量較少,數據缺乏代表性,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尚需做進一步的完善。
綜上所述,對化療便秘患者實施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穴位貼敷聯合治療,能夠改善便秘癥狀,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蘇丹,周晉華,蘇雙馥.中藥穴位貼敷聯合5-HT3受體拮抗劑治療化療相關性惡心嘔吐Meta分析[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8,30(6):1053-1057.
[2]吳怡,張云玲,孟嚴琴.中藥穴位貼敷聯合常規護理干預腫瘤化療后便秘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0,52(13):163-165.
[3]陳灝珠,林果為,王吉耀.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126-1127.
[4]房志學,黃忠誠.多學科協作模式下慢性便秘的診治[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20(12):1342-1344.
[5]方錦舒,朱寶龍,翟萍萍.增液承氣湯聯合乳果糖治療化療后便秘的臨床療效[J].中醫藥學報,2021,49(5):79-82.
[6]陳樂,金春暉.中醫定向透藥療法對化療后患者便秘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設備,2017,32(s1):134.
[7]田蓉蓉.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化療便秘患者的護理干預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4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