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章
摘要:目的:分析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21年6月接治的48例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n=24)與觀察組(n=24),分別施以開放手術治療與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比較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與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應用價值顯著,可明顯減少對患者機體所造成的創傷,提升手術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效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36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臨床上,泌尿系統結石的類型較多,常見的有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腎結石等。其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泌尿系統結石就是腎結石,當結石直徑>2.5cm,就被稱為復雜性結石。由于此類型的結石體積相對較大,因此就無法采用體外碎石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開放性手術就成為了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的有效方法[1]。但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及理念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并正在逐步替代傳統開放性手術,可有效減輕手術操作對患者機體的創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基于此,該研究主要就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展開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我院于2016年1月~2021年6月接治的48例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在知情情況下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4例。對照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33~75歲,平均(50.13±5.54)歲;病程1~12年,平均(4.76±0.92)年;疾病類型:膀胱結石3例,腎結石11例,輸尿管結石10例。觀察組男14例,女10例,年齡34~76歲,平均(51.01±5.79)歲;病程1~11歲,平均(4.95±0.97)年;疾病類型:膀胱結石4例,腎結石11例,輸尿管結石9例。兩組基線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施以對照組開放手術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全麻,醫生要結合患者CT診斷結果,對結石具體的位置進行確定,并根據結石所在位置來調整患者體位,選定手術切口。一般情況下,手術切口為斜形切口,長度在5~7cm之間。其次,要逐層切表皮組織,充分暴露腎臟與腎盂,將結石取出。最后要采用生理鹽水對手術部位進行沖洗,將殘留的結石清除體外,合理留置引流管,并逐層縫合切口,遵醫使用抗生素藥物。
1.2.2觀察組
施以觀察組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術中,對患者采取全麻,調整為截石位,在膀胱鏡下,使用F5輸尿管導管插入到患者患側適當的位置,并適當調整體位,將患側腎區墊高,使用B超掃描技術進行準確定位,在超聲下十一、十二肋下范圍選擇合適穿刺點,把通道從8F擴張至16~20F,并留置Peel-away鞘[2]。之后,要借助超聲、腎鏡與氣壓彈道、鈥激光,對結石病灶進行粉碎與沖出處理。待手術操作完畢后,要合理留置導管,對病灶殘留情況即雙J管進行密切的觀察,若有病灶殘留情況,需進行二次手術。
1.3觀察指標
(1)圍術期相關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
(2)臨床療效。根據結石清除情況、泌尿功能恢復狀況等判斷兩組的臨床療效。顯效:結石徹底清除干凈,泌尿功能恢復至正常狀態,泌尿時無痛感;有效:結石基本上清除干凈,殘留的結石不會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泌尿功能顯著改善,偶有輕微痛感:無效:術后有結石殘留,泌尿功能未得到有效改善,且泌尿痛感較為強烈。
(3)并發癥與復發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此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與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并發癥與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作為泌尿外科的一種常見病癥,若得不到有效的干預,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持續性疼痛的癥狀,同時也極易引發其他并發癥,甚至會損傷到患者的腎功能。研究發現,腎臟結構十分復發,并且會隨著結石體積的不斷增加而遭受到相關并發癥的影響[3]。現階段,手術時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最常用的手段,但由于傳統的開放性手術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的損傷,手術操作風險及難度較大,且術后恢復較慢,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其整體治療效果并不客觀[4]。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與完善,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尤其是在復雜性泌尿結石的治療方面,其優勢更加突出,具體表現為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等[5-6]。
在本研究中,選擇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的觀察組,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5.83%,明顯高于選擇開放性手術治療的對照組87.50%。同時,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較少,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也顯著較早,手術時間與術后住院時間也均短于對照組。說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的療效要優于傳統開放性手術,并且更加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另外,此項研究結果還顯示,經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的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均顯著低于開放性手術。說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能夠更加徹底的清除病灶結石,有效減少疾病的復發[7]。但在臨床時間中,要想有效保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治療效果,就要注意如下幾點:第一,明確腎盞為首選穿刺目標,在此位置進行穿刺,通道最短;第二,要從腎穹隆處進行穿刺,該位置可有效減少出血量[8];第三,若選擇筋膜擴張器對通路進行擴張,就一定要保證擴張到位,避免導絲脫出;第四,當T-作鞘進入輸尿管(腎通道)后,為了防止結石發生大幅度的上移,形成殘留,就要將結石頂住進行粉碎[9]。
綜上所述,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可明顯減少患者的機體損傷,加快術后康復速度,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杜浩,高海峰,高占峰,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51-53.
[2]吳海彬.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和微創經皮腎取石術治療腎盞結石的效果對比[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1):47-49.
[3]喻漢波.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應用效果[J].東方藥膳,2020(15):52.
[4]盧加禎,羅保權,張超民,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2019,3(23):21-23.
[5]唐政權.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東方藥膳,2019(17):47,55.
[6]李南南,張麗娜,銀秋菊,等.開放取石術與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的效果比較[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4):36-37.
[7]符遠迪,廖志武,鄭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7,10(3):250-252.
[8]王勇.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在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治療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8,18(38):143,145.
[9]何鵬,羅一釗.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復雜性泌尿系統結石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