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忠
摘要:目的 ?對成人疝氣患者實施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對該治療模式的效果進行探究。方法 ?抽取確診的成人疝氣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共計52例,所有患者在隨機的原則下進行分組,26例為對照組,給予傳統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另外的26例為實驗組,給予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手術創口、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恢復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日常健康狀況評分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創口長度更短,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小,術后恢復時間更短,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日常健康狀況各維度評分更高,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方法治療成人疝氣患者手術情況更佳,利于患者的恢復,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成人疝氣;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并發癥;日常健康狀況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2--01
疝氣是成年人中較為多發的外科疾病類型,且男性發病多于女性。對于疝氣臨床上常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傳統手術及無張力疝修補術,其中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其創傷小、出血少、并發癥發生率、恢復快、術后活動受限小的優點在該病的治療中得了廣泛的應用[1]。本研究為了深入探究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疝氣的效果,選取了5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以分組的方式對比了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手術治療方法,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收治的成人疝氣患者,樣本數為52,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年齡為26歲。將所有患者在隨機的原則下進行分組,其中的26例為對照組,另外的26例為實驗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統計后結果顯示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價值較高。
1.2方法
對照組中的26例患者給予傳統的手術方法。而實驗組中的26例患者則實施無張力疝修補術,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的方法,選擇好位置做切口,以與腹股溝平行的位置直到腹外斜肌腱膜做切口,充分分離組織,充分顯露腹直肌外緣及腹股溝韌帶,游離精索,觀察疝膨出情況及形態,游離疝囊,將大的疝囊切開之后關閉,將部分疝囊殘端切除。將疝囊縮小以能夠容納網塞的大小,仔細觀察疝環及周圍的關系。置入圓錐形的充填網塞,之后將其進行固定處理,固定使用的是不可吸收線,固定位置為疝環周圍堅韌的組織。使用合適的平片放置于精索平面之下,并與四周的恥骨筋膜、聯合腱等進行縫合固定[2]。做好常規止血處理并將切口進行逐層的縫合。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所用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恢復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前術后的日常健康狀況評分進行對比。其中并發癥包括慢性疼痛、陰囊水腫、創口感染,日常健康狀況包括的維度有情感領域、社會功能及生理功能。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的數據均納入到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并進行X2檢驗,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使用P<0.05表示。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更短、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小、術后恢復時間更短,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2.3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日常健康狀況評分比較
在手術前情感領域、社會功能及生理功能各維度評分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半年統計得出,實驗組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當前,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治療成人疝氣的常用方式。該方法不會對腹股溝造成破壞,也不會使其發生扭曲,修補材料能夠與解剖層次對合,不會受到張力的影響,降低了復發率。無張力疝修補術使用的補片材料為人工生物材料,多采用聚丙烯單絲材料進行修復,能夠充分發揮抗感染的作用,與人體有較高的相容性,安全性高。但有部分患者在治療后會發生一些并發癥,如慢性疼痛、陰囊水腫、切口感染等。這就需要在手術中需要仔細地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各項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率及日常健康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證實了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疝氣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何兆臣.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成人疝氣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7):108.
[2]任忠,高松梅.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2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