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妮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普及,高中語文教學重心發生轉移。教師不僅要普及好知識,還要使學生的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就目前情況來說,現代文教學仍未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結果自然差強人意。要想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需要創新教育教學。本文就如何依據教材,內外合璧提升現代文閱讀教學質量進行研究,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現代文教學;閱讀能力
一、以教材為中心,學一篇知一篇
(一)熟悉教材考綱
任何事情都有技巧可言,現代文閱讀亦是如此。學生需要把握兩個關鍵點,一是基本篇目,二是基本目的[1]。基本篇目包括語文教材的必須篇目和推薦課外閱讀篇目兩部分,基本目的有兩個,分別是傳授閱讀方法,講解閱讀技巧。在以前,教師喜歡讓學生自由閱讀,并不會過于干預,更不會給予系統指導。閱讀理解能力能否有所提升,取決于學生的悟性高低。很顯然,這種做法有失偏頗。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方式。
盲目采取行動,只會招致失敗,所以需要找準切入點。教師可以從考綱入手,深入分析高考題型。縱觀歷年高考題型,考察點無外乎這幾點,現代文中有哪些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有什么哪些?用到的修辭手法有哪些?記敘的順序及描寫的角度又是什么?現代文中涵蓋哪些要素?分別是什么?情節包括哪幾部分?作者是如何進行論證的?在課堂上,教師要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這樣才能收獲不錯的效果。
(二)把握閱讀目標
新課程標準已提出多年,但總是落實不到行動上。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經常能看到這一慕,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在臺下或左顧右盼,或思想游離到課堂外。本來有補救的機會,但教師大包大攬的做法,讓機會白白流失。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雖然吸納了知識,但能力發展卻受到了限制。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機械式訓練,會讓學生生厭。
新時期有新要求,教師應有新作為。倘若將現代文閱讀比作“游覽勝地”,那么教師則擔任“導游”一職,學生自然而然就變成了“游客”。“游客”在“導游”的帶領下,瀏覽大好河山。在此期間,“游客”不只是記錄美好時光,還會發出感嘆。“導游”適時地講解,能夠讓“游客”的理解加深。當遇到相同情況時,“游客”就能說的有模有樣。
提到《故都的秋》,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學習這篇大作時,不妨以問題開道,引發學生思考。教師先拋出一個問題,作者為何會以院子破屋為觀察點?隨后,給學生留出探討答案的時間和空間。時間一到,就將舞臺交給學生,有人將原因歸結于年代感。教師再提出一個問題,這樣寫的好處在于什么?學生思考片刻,便給出了答案,即破屋可以給人滄桑感,符合寫作氛圍。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所欣賞的是殘敗生命?這個問題可不簡單,需要學生從中提取關鍵信息。為了盡快找到答案,學生必然會更加努力的閱讀。因為個體存在差異,所以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在最后,教師揭曉答案,這正是作者的趣味所在,并向學生傳遞一個信息,悲涼感也是一種感受,不能說悲涼就不美。
不同作家對秋天的理解不同,在杜甫眼中,秋天是酸楚的。為了表達這種情緒,杜甫在《登高》一詩中創造了六種意象。學生因為沒有經歷過,所以無法感同身受。教師不妨帶領學生親近大自然,隨著游覽的深入,學生發現了另一種美,終于明白劉禹錫為何能寫出“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詩句。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還原秋天的美,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再普及一下背景資料,彌補學生的認知缺陷。最后,組織角色扮演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能獲得不錯的效果。這時再回過頭來重讀《登高》,學生就會明白杜甫的身不由己。描繪秋天的作品數不勝數,創作時間相近的作品,想要表達的觀念相似。在講解《登高》時,教師可以結合其他的優秀文章,幫助學生解析教材主題。這種縱橫聯系、融會貫通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
二、堅持內外合璧,開闊閱讀視野
雖然說教材是幾代人的心血,但教師的目光不能僅限于此,通過不斷擴充閱讀范圍,讓學生有一個更加開闊的眼界[3]。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教師要有計劃地實施,帶領學生走進閱讀世界。以《宇宙的未來》為例,闡述如何開展拓展教學。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牽扯的知識點比較多,如果只是閱讀課本內容,難以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引導,讓學生準確把握主題內容。隨即,布置一項任務,即搜集相關資料,對其進行認真研判,最后在課堂上呈現自己的觀點。因為個體存在差異,所以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而應逐個評價、逐個指導。科普類文章比較有趣,可以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當時機成熟,教師可推薦其他類型的文章。當然,決定權在學生手上,教師只提一個要求,那就是做好讀書筆記。有的學生喜歡摘抄精彩片段,有的學生喜歡撰寫一些感悟。不管采用哪種方法,學生都會收獲匪淺。
三、總結
現代文閱讀是語文學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學生理應掌握的一項能力。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在語文課堂上依然沿用傳統方法,嚴重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習動力不足,閱讀能力自然無法發展。要想打開眼前局面,需要教師做好兩件事。第一,以教材為中心,讓學生學一篇知一篇。第二,堅持內外合璧,不斷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只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就會有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秀娟.高中現代文有效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0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