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管類專業課程建設存在與中國現實貼合不夠緊密等問題,通過思政教學設計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感、高尚的道德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對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和成效,保障國家和企業的利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思政建設要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參與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手段和方法,全面提升學生德育水平。
關鍵詞:經管類課程;思政教學;教學手段;德育水平
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于經管類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高等學校的規模特別是經管類專業設置的數量和就讀人數也增長迅速,經管類人才的培養對于支撐中國快速發展的內外部經濟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伴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經管類專業及課程建設存在與中國現實貼合不夠緊密等一些問題也日益顯現。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特別是在國際經貿合作中,西方國家的扭曲事實、惡意打壓等問題也需要在課程建設中正確引導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加強愛國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合格的經管類建設人才。
一、高校經管類課程設置及教學基本情況
早期我國高等學校經管類課程設置多借鑒國外,包括教材的使用等借鑒西方較多。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西方課程體系對于中國的適用性不高,忽視了經濟發展的特色。在課程設置中理論性課程較多,更多的關注知識的傳授,實踐性課程以及對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較少。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核心課程包括國際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貿易函電、國際結算等課程,這些課程在不同的高校均有開設,同質化嚴重。課程交叉開設問題也較為突出,往往在一門課程中講授的內容,在另外一門課程中又會大篇幅出現,使得學生聽課積極性大幅下降,課堂授課的效果不佳,對于整體教學而言,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課程設置對于實踐環節重視程度不夠,學生難以真正了解社會的真實需求和經貿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同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僅限于課堂知識的傳授,且灌輸式教學問題普遍存在,學生也很少有機會參與到老師的科研項目中來,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欠缺,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培養不夠重視,經管類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多為金融、貿易等大型企業,這些企業往往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學生良好的法治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對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和成效,維護合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秩序,保障國家和企業的利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經管類課程體系和授課內容的優化,對于學生個人發展以及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經管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經管類課程應用性較強,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現實,在借鑒西方經管類課程設置的基礎上,要根據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將這些內容反映到日常授課過程中去。同時,增加實踐環節,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更好的結合。如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對國情社情深入了解,在實踐活動中感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尋求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問題的解決路徑,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通過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管類課程思政建設要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將學生的知識培養目標與思想道德素養等思政培養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在日常授課過程中要合理組織教學環節,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課程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明晰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德育內涵,將思政教學貫穿到課程教學的全國中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在輕松的授課環境中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培養良好的價值觀。思政元素的設計和植入不能過于生硬,要實事求是,根據課程內容結合實際感觸或現實經濟社會中的具體事例進行講解,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從專業入手合理引導學生的思維和行動,明白更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激發情感力量,不主觀臆測,強行灌輸,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以經管類專業的國際商務談判課程為例,在涉外經貿活動中,作為企業管理和國際商務人員,談判決策切中商務談判的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通過價值觀的培養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對企業和國家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在國際商務談判過程中全面踐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統一思想,以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培養熱愛之情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課程內容講授,培養學生自如的涉外禮儀和適當的商務謀略。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提升鍛煉溝通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從具體內容看,如國際商務談判中涉及的博弈論、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等理論內容的講解,要通過國際商務談判小案例、中美經貿談判等現實案例闡釋如何堅持底線思維,不卑不亢維護國家利益,將競爭與和平、底線思維、遵紀守法、正確的職業操守、國家利益至上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授課過程中來。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禮儀慣例、國際商人交往中的日常交往禮儀等內容的講解過程中,通過案例導入闡釋談判過程中如何堅持誠信友善、尊重他國的習俗差異、回顧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文明,將誠信友善、文化自信、文明弘揚等思政元素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學生。
三、經管類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經管類課程思政的教學要充分考慮課程特點、授課方式以及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訴求,從整體考慮,科學合理的使用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將知識運用到解決實踐問題中來,并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參與式教學法。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的互動,通過內容的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獨立思考,科學的作出判斷,通過老師與學生觀點的交流與反饋,使學生深度了解所學知識,確立正確的分析問題的思路與價值理念。啟發式教學法。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以及對現實問題觀察的程度,在課程具體內容講解過程中,要注重合理引導學生,通過啟發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案例教學法。在教學組織環節,案例教學生動易理解,可以合理運用這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刻講解,讓學生多角度對問題展開全面的了解。如通過南車、北車惡性競爭案例等闡釋談判人員的底線思維,如何堅持正確的職業操守,維護國家利益,讓學生產生感情共鳴。通過國際商務談判小案例、中美經貿談判等現實案例闡釋如何堅持底線思維,不卑不亢維護國家利益等。通過案例教學,達到印象深刻、觸類旁通的思政教學目的,全面提升學生德育水平。
本文受山東財經大學教研教改項目:“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改革與建設研究(項目編號:jy201822)資助。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2]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 (7):10-14.
[3]李粵霞."課程思政"實施的理念與路徑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20.
[4]何迪, 張維, 王婧美."知識傳授,創意啟蒙,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經管學科課程思政改革模式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07):143-145.
[5]佘妍文.應用型本科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建構研究[J].長江叢刊,2019,(15):173+175.
[6]陳文標.融入"國學"思想的《企業管理基礎》"課程思政"實踐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23):131-132.
[7]靖舒婷."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經管類課堂教學創新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6):127-130.
作者簡介:趙明亮,男,1985年2月生,山東昌樂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