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
摘要:新時代對于環境保護工作愈加得重視,在工作的執行過程當中,環境監測屬于其中尤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對于數據的準確測取,并將其科學合理的解釋與運用,以更好地實現環境管理。同時,監測質量對于環境管理及規劃、污染源的管控等方面亦是具備一定的影響作用。對新標準及制度的出臺,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據國家標準執行,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落實,以更好地推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
關鍵詞:新形勢;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分析
引言:
環境監測屬于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基礎且核心的部分。在這一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與深化過程當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的凸顯,相應對于其要求及標準更是不斷地提升。在具體工作的實施落實過程當中,則需將其貫穿至各個環節,并結合新形勢的大環境條件下,亦需要不斷的探索及創新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以防范檢測質量的風險,進一步提升質量管理的水平。
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監測工作的基礎方面存在薄弱現象,致使監測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其對于監測質量管理的影響因素更是涵括了科研能力、人才資源等方面。且現階段的相關監測儀器設備等資源并不具備較高的科技含量,且數量較少,在使用頻率以及故障方面的比例更是較高,對于應急監測的設備及儀器更是少之又少[1]。
其次,在監測的能力建設方面存在不足現象,且地區間的發展亦是不平衡現象顯著。主要受各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以及歷史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在監測能力建設方面仍有所欠缺。多數三級站人員素質相對較低,且裝備條件不足,工作的有效開展則實施困難,監測的運行經費更是難以保證;二部分二級站的建設亦是遠不能達到標準要求。
第三,在考核管理辦法方面,監測質量保證并不完善,且部分管理制度在實施與執行方面未能有效落實,個別員工對于企業單位的發展信心不足,更是缺乏市場競爭的理念意識。
第四,在綜合分析水平方面,仍有待提高。目前的監測報告質量并未達到相應的標準,其內容上缺乏系統性、綜合性及規律性,且現狀反映較多,而變化原因較少。同時,現階段的人才資源方面更是嚴重匱乏,致使監測管理工作的效率相對較低,其綜合分析水平更是難以有效滿足現實管理需求[2]。
二、新形勢下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質量管理制度
制度的完善與制訂是管理工作有效落實的根本保證。一方面,在質量管理工作的多個方面都需要進行進一步明確訂正,包括管理的職責、機制、基本要求及主要內容等,以促使相關人員能夠在工作時有所依據及方向,以有效改善現時下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性問題。除此之外,還應當將定量考核、同步監測等制度納入其中并加以完善,以構建更為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3]。另一方面,部分監測質量管理制度需將其所涉及的各業務領域加以完善,并嚴格督查其執行情況,以有效改善現階段不均衡的管理制度及實施狀態。同時,還需進一步將自動監測系統及新業務領域的管理制度進行補充制訂。此外,在評價模式方面亦需要規范化處理并制訂,尤其在管理理念方面需進一步強化,將其評價模式由實驗室內的量控制拓展為整個監測站。
(二)加強質量管理人員管理
作為質量監督管理人員應具備與自身工作相符的專業技術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將質量作為工作任務的首要立足點。要全面推行監測站的質量管理,將質量的目標、職責等加以明確,并制訂相應的發展規劃戰略,結合質量控制保證,將既定的質量目標及方案策略進行落實。同時,還需要正確落實國家制訂的相關標準要求以及技術規范等內容,并配備先進的監測手段,積極跟進國際或國外先進標準。對于質量成本方面亦需要加強重視及管理控制等,以全面提升質量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及效益。
(三)完善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建設
在時代的發展條件下,我國現階段已逐步建立了四級環境監測站,尤其在近年來,環境監測軟硬件更是在不斷地強化,對于多種環境污染因子都能夠具備一定的監測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效果。但同時,現階段在網絡運行方面亦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不足,監測站并未能真正有效的網絡化,其源自于多方面影響因素,包括網絡建設的滯后性、系統結構布局的缺失等方面,且缺乏相應的組織與整合,導致監測網絡體系的功效并未能夠將其作用價值有效發揮,從而難以切實滿足現階段環境管理需求?;诖?,網絡體系的建設亦是目前需要完善并強化的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且需依據統一管理、系統化分類、明確職責任務等多個方面作為基本思路進行全面建設。
(四)加強監測質量控制
一方面,在選用質量管理策略時應因地制宜,并依據具體的對象條件的工況進行核查。于環境監測的管理工作而言,現場情況有著多變且復雜的現象,因而與相應的規范技術則難以形成統一,作為管理工作者則需具備一定的變通意識,能夠結合實際進行管理方式的靈活應用,并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展開質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當監測對象發生變化時,亦需要適時進行質控手段的調整,并將質量管理落實于整個監測期間,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一步確定并修改質量管理要求,并將質量保證要求融入其中。此外,在新形勢下,環境監測更需要側重于環境管理服務,進一步優化質量管理的方法及手段,在質控意識及工作方面,應拓展至能夠保證監測數據可有效為環境管理工作提供使用價值,而非單純的監測環境[4]。也就是說,監測質量的管理工作不應局限于陳舊的思維模式上,而應依據監測的目的進一步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以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的管徑管理需求。
結束語
對于環境管理中質量的監測控制管理而言,這一項工作內容既復雜又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對于環境保護的有效落實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需加強對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視,結合新形勢的發展以及現實情況,進一步改進并完善管理工作的落實,以提高環境監測質量,更好的推進這一項管理工作的持續發展,為良好環境的建設與管控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張靜. 新形勢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問題與對策初探[J]. 工程技術:文摘版:00219-00219.
[2]王小春. 新形勢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探討[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18, 043(002):65-67.
[3]張梁. Discussion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新形勢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探討[J]. 北方環境, 2019, 031(004):156-157.
[4]柴群中, 陸人武, 高立定. 新形勢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探討[C]// 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暨浙江環博會論文集.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