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新
摘要: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基礎,課程思政離不開課程思政教育素材,本文就課程思政教育素材的選取原則和方法,尤其是怎樣挖掘化工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素材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化工;課程思政;教育素材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在此教育背景下,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升教書育人水平,成為每個教師的應盡之責。
一、選取思政教育素材的原則和方法
1.思政教育素材選取的原則
一要貼近學生,思政教育素材的選取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所在,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積累、對所學內容的熟悉程度,不能只從教師自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使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二要貼近生活,思政教育素材應是幫助學生理解、領會、深化教學內容的輔助材料,思政教育素材應來源于生活,尤其是學生的生活。三要貼近教材,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載體,思政教育素材要圍繞教材和教學大綱,不能漫無目的、缺乏針對性地去搜集思政教育素材。
2.思政教育素材選取的途徑、方法
思政教育素材選取的途徑應該多種多樣,可以是黨報黨刊、政府文件、工作報告、統計數據,可以是權威專家的論著、論述、報告、講演,可以是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漫畫、評論、觀點、數據,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名人傳記、經典名著、著名小說、神話傳說,也可以是生活閱歷、經驗總結、個人感悟、人生啟迪,也可以是電影、電視、戲曲的視頻片段等等。思政教育素材在選取的方法上可以采用自己積累、網上搜索、查閱報刊資料等。
3.思政教育素材選取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一要處理好質和量的關系,一節課的教學時間有限,思政教育素材既要有一定的量,但更應該重視思政教育素材的質。二要處理好思政教育素材與教學內容主體的關系。選取的思政教育素材不能喧賓奪主,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只能是教學的補充和輔助手段。三要處理好思政教育素材之間的關系。思政教育素材選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思政教育素材之間也應該存在合理的邏輯關系,不應是零散的、缺乏聯系的一個個素材的堆砌,而是與教學主體有機融合,形成體系。
4.思政教育素材的呈現方式應該多樣化
思政教育素材在呈現方式上可以是文本資料(故事、歷史事件、文學作品、成語典故)、漫畫、圖形(柱狀圖、坐標圖、扇形圖等)、數據、視頻資料、音頻資料等。
二、化工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素材的來源
在化工專業思政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思政素材的挖掘、收集,在進一步加工整理后進入課堂教學。
1.社會熱點
當專業課程教師具備了較強的課程思政意識以后,就會對與專業相關的時政新聞有著高度的敏感,會及時將其與課程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進行聯系,形成映射關系,成為教學素材。如江蘇鹽城響水縣化工園區爆炸事故。慘痛的教訓讓社會各界對這一問題的反思討論十分熱烈。事故頻發不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而且加劇了公眾“談化色變”的恐懼心理。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產過程存在高風險的化工行業該如何發展· 產生這樣的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化工行業在生產技術的總體能力和水平上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產品技術結構還是低端、落后和同質化的,這就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結構的現狀,也是我們必須要承認和正視的產業結構現實,因此,需要積極推動我國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另一方面,這些事故多是由操作不當或設備失修引起的,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要求,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隱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全面、客觀的認識化工和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聯系,引導學生建立“協調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生產理念。
再如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稀土之爭,在基礎化學課程,元素周期表中,稀土元素本來是不被重視的學習內容,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忽然吸引了師生的眼球,成為元素周期表中的焦點。教學過程中我們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稀土元素的用途、我國稀土資源的分布情況、我國稀土化合物的分離加工工藝技術狀況,同時了解我國科學家獻身國家稀土工業的事跡等等。
2.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
對高職院校,前沿學術理論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但同學們對很多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卻有濃厚的興趣和極強的好奇心。如在講解氫鍵這個看不見摸不到的作用力時,向學生介紹了“我國科學家首次直接‘看到氫鍵’”。我國科學家裘曉輝帶領的研究團隊對一種專門研究分子、原子內部結構的顯微鏡—非接觸原子力顯微鏡進行了核心部件的創新,極大提高了這種顯微鏡的精度,終于首次直接觀察到氫鍵,為爭論提供了直觀證據。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了相關圖片,同學們既對中國科學家首次看到氫鍵的成就感到自豪,也為他們對相關設備創新式的改造由衷的敬佩。而這正是課程思政所追求的結果。
通過查閱專業期刊等,可以獲得豐富的有關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的素材。
3.專業課程內容
專業課程內容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政素材。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攻堅戰的關鍵物資口罩、防護衣、消殺物質、各類藥物都是化工產品。將化工和抗疫相聯系,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化工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通過介紹許多企業、組織和個人為武漢生產、募集和捐贈抗疫物資的事跡,展現他們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再如,在化學反應速率學習中,人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認識從定性了解“化學反應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到近似的經驗規律“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率增加到原來的2~4倍”,再到較為準確的“阿侖尼烏斯經驗公式”,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學生感知到人類對自然科學規律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有機化學中的各類以化學家名字命名的人名反應、試劑和催化劑等,無不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元素。
參考文獻:
[1]景曉霞,王衛兵,賈李娟,武洋仿.化工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研究[J].廣東化工,2021(10):305-306
[2]王曉軍 ,王后雄,劉樹信,唐杰. 新師范化學教學論課程思政構建與實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5):45-49
[3] 歐陽卉. 藥物分析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探索[J].教學探索,2021(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