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春 任麗艷
摘要:目的:分析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病恥感的影響因素,評價針對性護理應用效果。方法:擇尋常型銀屑病患者90例,依據抽簽法均分兩組,為其發放病恥感問卷,甲組常規護理、乙組疊加針對性護理。結果:護理后乙組自尊評分較高(P<0.05)。結論:病恥感是阻礙尋常型銀屑病治療的原因之一,分析病恥感影響因素,實施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關鍵詞:尋常型銀屑病;病恥感;影響因素;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1--01
尋常型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以皮膚表面白色鱗屑、透明薄膜為主要臨床癥狀,經久不愈;同時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因素產生病恥感,出現治療依從性較低、并發癥等現象,阻礙治療。本文重在分析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病恥感的影響因素,同時評價針對性護理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擇在我院門診接受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患者90例,編錄時間:2020年1月-12月,依據抽簽法均分兩組。甲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齡(32.50±1.02)歲,平均病程(3.00±0.25)年;乙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齡(32.50±1.00)歲,平均病程(3.00±0.20)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甚微(P>0.05),可對比。
1.2 方法
1.2.1影響因素調查
對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展開調查,為患者發放我院自行制定的病恥感問卷,主要對患者病變部位面積與嚴重性指數(PASI評分)、病變部位是否暴露、不良心理狀態、被拒經歷以及社會家庭支持力度等內容進行調查。實施調查前需告知患者以及家屬調查目的,為其講述填寫方法,回收。
1.2.2護理方法
甲組:常規護理。指導患者日常生活自我護理技能,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指導用藥,并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預防相關并發癥方法。
乙組:聯合針對性護理。
(1)PASI評分以及病變部位: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針對性干預,對于PASI評分較高,病變部位暴露、性格敏感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述疾病相關知識的同時,指導患者自行緩解心情的方式,例如聽音樂、看書等;采用冥想法進行正性引導,糾正患者錯誤認知觀,消除患者精神創傷,阻斷心理壓力來源;引導患者正視疾病暴露部位,為其講述既往療效較優病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
(2)不良心理狀態: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對不同程度負性情緒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采用認知干預,以調查、傾聽以及交談等形式,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引導患者轉移情緒,拓寬興趣,憶樂忘憂,以主動想象的方法改善心理狀態,采用肌肉放松訓練,促使患者全身肌肉得以放松,以達到心理放松目的;為患者介紹病友,消除患者孤獨感,縮短與他人相處距離,利于良好心態的形成。
(3)社會以及家庭支持力度: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家屬日常生活中與患者交流溝通技巧,幫助患者正確認知疾病,樹立治療信心;邀請患者家屬參與治療過程,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時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消除患者孤獨以及自卑感,提高患者疾病治愈信心。
(4)被拒經歷: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交流,知曉患者被拒經歷并進行言語疏導,耐心、熱情為患者提供幫助與服務,消除患者心理隔閡,告知患者正確對待被拒經歷的重要性,加大社會宣傳力度,促使人們正確看待疾病,維護患者自尊。
1.3 觀察指標
(1)影響因素調查結果。
(2)病恥感優化。對患者病恥感優化情況進行評分,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20分,分值越高患者自尊感越強,則病恥感優化效果更優。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行t檢驗、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影響因素調查結果
問卷結果得出:病恥感因素為:PASI評分、病變部位暴露、不良心理狀態、被拒絕經歷、社會以及家庭支持力度各占:40例(44.44%)、30例(33.33%)、30例(33.33%)、25例(27.78%)、15例(16.67%)。
2.2病恥感優化
甲、乙組護理前:(12.85±2.47)分、(12.87±2.45)分;護理后:(14.25±2.58)分、(16.76±2.84)分;經計算:護理前t:0.039、p:0.485;護理后t:4.388、p:0.000;兩組護理前評分差異甚微(P>0.05),護理后乙組評分較高(P<0.05)。
3 討論
尋常型銀屑病難以根治,且極易復發,病情越嚴重患者治療、護理時間越長,同時需要消耗大量精力、財力。大眾對銀屑病疾病誤解導致患者在與人交流、工作中出現被拒現象,使患者感受到被厭惡,且敏感性增強。不良心態會促使患者皮膚感受器釋放P物質,對自主神經反應敏感性造成刺激,加速皮膚角質化,引發細胞增生,造成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紊亂,加重銀屑病;社會公眾的保守反應,歧視等加劇患者自我恥辱感。
依據以上因素,乙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針對性護理取得顯著效果,護理后乙組自尊評分較高(P<0.05)。針對性護理是依據影響因素進行的目的性護理,研究中通過對患者講述疾病相關知識,緩解負性情緒等方式,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消除心理隔閡;通過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溝通,為患者搭建與家屬之間相互理解的橋梁,提高家庭支持力度,促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通過加大社會宣傳力度,促進公眾對于尋常型銀屑病疾病認知度提高,消除大眾因疾病陌生而產生的歧視感;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糾正患者負性心理,正確面對疾病,重新回歸社會。針對性護理的實施可有效規避常規護理的弊端,通過疾病嚴重程度以及病恥感影響因素對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促使患者獲得全面、系統性護理。
綜上: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因多種因素產生病恥感,不利于患者后期治療,因此結合患者病恥感產生因素給予針對性護理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曾建梅.心理護理在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8, 34(9):136-137.
[2]馬慶飛.心理護理開展于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的價值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 26(23):178-178.
[3]曹露丹 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銀屑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作用[J].先進急診醫學,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