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沛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廖舒文 泉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改革創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因為通過改革創新能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并獲取不斷前行的動力。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也應積極改革,以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聲樂表演人才。
盡管高校對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由于受到認知水平和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高校的聲樂表演藝術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仍以實現教學目標為主,缺乏對學生的關注,導致學生接受的聲樂表演知識始終處于淺層,也難以使他們的優勢和特點得到充分發揮。
有效的教學手段是提高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因為教師選擇合適且恰當的教學手段,能充分展示教學內容。然而,許多高校聲樂表演藝術專業教師在教學中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缺乏針對性教學手段,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思維發展受到嚴重限制,學習積極性也大打折扣,進而導致難以達到培養高素質聲樂表演人才的目的[1]。
在聲樂表演藝術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要確保學生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實際上,許多高校聲樂表演藝術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能力未達到應有水平,缺乏實踐能力,教學活動多局限于對教材內容或理論知識的講解,也沒有豐富的參與團隊演出的經驗,這就導致他們教給學生的知識缺乏科學性與時效性,難以滿足當下的社會需求。
部分高校的聲樂表演藝術專業不僅師資力量薄弱,在教學資源方面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開展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各類必備資源嚴重不足,如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數量明顯不足,而且缺乏有效管理,教學器材陳舊、損壞等問題極為常見。同時,部分高校聲樂表演藝術專業所需的場館設施達不到教學要求,無法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和練習空間。
1.更新教學理念
我國高校開設聲樂表演藝術專業的時間較晚,而且教師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始終采取程式化的方式,這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專業能力的提高,無法將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所以,要想達到改革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目的,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2.增強師資力量
教師作為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主導者,其專業能力和素養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與質量。然而,許多從事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不足,不僅過于專注對理論知識和教材內容的研究,還存在著缺少參與團隊演出經歷和經驗的問題,導致聲樂表演藝術教學活動效果有限。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積極與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等開展合作,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加入聲樂表演藝術的教師隊伍中,進而促進聲樂表演藝術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1.開展靈活教學
要想順利開展聲樂表演藝術教學,教師應靈活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聲樂表演藝術教學方式單一是高校聲樂教學中較為普遍的現象,即使教師采用新興教學方式,但是如果教師長期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其只能在短期內發揮作用,無法對學生形成長期的積極影響。一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會不斷降低。基于此,聲樂表演藝術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提升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效率[2]。比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為他們“量身定做”課堂教學方案和內容,為提升學生的聲樂表演藝術素養奠定基礎。
2.提高藝術素養
聲樂表演藝術教學既是對學生進行聲樂知識、表演技巧傳授的過程,也是促進其藝術素養進一步提升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聲樂表演藝術教師不僅要將必要的聲樂理論與表演技巧傳授給學生,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使他們在實踐中將聲樂表演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充分展現出來。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觀看和傾聽聲樂作品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利用聽覺、視覺、嗅覺等感官感受聲樂作品所蘊含的思想與情感。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作品,與聲樂作品創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才能在聲樂演唱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將完美的聲樂表演展現給觀眾。
1.開展情境教學
在聲樂表演藝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提升學生聲樂表演水平的有效手段。通過情境教學,學生可以充分感受聲樂作品的內涵,利用聲樂表演技巧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提升聲樂表演效果。情境教學在聲樂表演藝術教學中的應用方式較多,例如,將聲樂作品描繪的場景作為特定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發散思維,思考創作者想要通過聲樂作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該方法可以讓學生快速而準確地掌握聲樂作品的藝術特色,也有助于他們通過具體表演展現作品的藝術內涵[3]。
2.整合各類資源
鋼琴、小提琴等樂器是聲樂表演藝術教學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許多高校并未在教學資源方面提供足夠支持,主要表現在各類樂器的數量較少,難以在教學中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高校專門用于開展聲樂表演藝術教學的實訓教室、實踐基地等場館設施比較少,限制了學生的練習空間和時間。因此,高校應加大對聲樂表演藝術教學資源的資金投入力度,提供足夠的樂器設備和場館設施,便于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充分挖掘每位學生在聲樂表演方面的潛能,進而提高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另外,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各類資源進行聲樂表演藝術再創作,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聲樂表演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再創作時,要引導學生遵循藝術再創作的原則,在尊重和保持原作品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有創意的創作,使學生的聲樂表演藝術素養得到提升。
團體表演是聲樂表演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合作教學模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體合作能力。比如,在聲樂表演藝術教學中,教師可將選定的聲樂作品進行劃分,讓不同的學生負責演唱不同的部分,這樣,學生能夠在練習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所演唱的部分在整個聲樂表演中的位置和相應的情感變化,從而學會與他人進行有效配合來完成團體聲樂表演,提高了團隊意識。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還應重視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擁有更多實踐機會。具體來說,高校可以與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可以經常參加公益表演,如文化會演、社區演出等各類活動。同時,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在表演活動中的表現,對他們的表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既要發現亮點,也要指出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面,進而使學生不斷提升聲樂表演能力與藝術文化素養[4]。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高素質的聲樂表演人才,高校必須重視聲樂表演藝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現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改革,提升高校聲樂表演藝術教學質量,使聲樂表演藝術專業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