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曉 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對聲樂教學內容進行全面解讀,根據不同模塊的教學特點選擇合適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構建多元化、信息化聲樂課堂。教師應根據歌曲演唱需要講解樂理知識,在識譜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視唱能力;根據聲樂課程教學需求,提煉歌曲蘊含的樂理、視唱難點,據此制作微課,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樂理知識,提升學生音準和節奏感;運用微課開展視唱練耳教學,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感官,提升視唱練耳教學質量;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教學,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在課下自主回看教學視頻,指導學生課下進行聲樂練習;巧妙運用音樂App 開展教學,鼓勵學生錄制自己的演唱視頻,幫助學生發現演唱中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演唱水準。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包括聲樂基礎知識、發聲練習、兒童歌唱發聲與教唱和合唱教學等內容。目前該專業聲樂教學主要針對教材歌曲采用鋼琴伴奏開展教學。中職學生思維比較活躍,這種一成不變的聲樂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1]。一些教師很少主動了解當下幼兒園熱門歌曲,只是圍繞教材開展聲樂教學,這影響了聲樂教學的效果。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以培養幼兒教師為主,聲樂教學作為幼兒教師的基本素養,應該得到學校和音樂教師的重視,但是很多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和幼兒園音樂教學相脫節。例如,很多音樂教師針對幼師資格證音樂考試內容和教材內容開展教學,忽略了融入幼兒園音樂教學內容,沒有在課堂上融入最新的幼兒園音樂教學理念、幼兒歌曲。
隨著現代音樂發展,信息技術和音樂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微課、音樂App 和線上教學信息化工具使用較少[2]。例如,音樂教師主要運用鋼琴伴唱來開展音準訓練,沒有采用智能化音樂教學軟件和線上教學平臺開展教學,導致聲樂課信息化教學水平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視唱練耳教學效果。
樂理是聲樂教學的基礎,但很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樂理對他們來說有較大的學習難度。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開展樂理教學,詳細講解五線譜、轉音、節奏和音準知識,還可以用微課導入具體的發聲口型和氣息控制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樂理知識,穩步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
音樂行業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化教學可以將互聯網音樂教學素材、最新的音樂理念和國外音樂作品融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堂,將學生帶入多元化的音樂世界。音樂教師可以用信息化技術融入各種風格的歌曲,如當下熱門的幼兒歌曲、英文歌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教師可以用信息化技術導入幼兒園音樂課教學視頻,將幼兒園音樂課程視頻作為教學素材,豐富聲樂課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校期間便能熟悉幼兒園音樂課教學內容和流程[3]。音樂教師可以把幼兒園歌曲作為聲樂課教學曲目,如《愛我你就抱抱我》《感謝有你》等歌曲,為學生講解這些幼兒歌曲的五線譜、演唱節奏、鋼琴曲譜和轉音技巧,提升學生的幼兒歌曲演唱能力。
樂理是聲樂教學的難點,主要包括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區、音色、和聲、復調、調式、調性等知識。音樂教師可以用微課講解樂理知識,如錄制不同音色、音區和力度的旋律,讓學生反復聆聽這些旋律,引導學生對這些旋律進行分析,包括旋律的節拍是什么,旋律中跨越了哪些音區,音調有怎樣的變化,等等。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結合具體旋律進行精講,如五線譜中如何區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辨別歌曲的演唱節拍,辨別休止符和強音,為學生系統性講解基本樂理知識。教師可以隨時暫停和回放微課,并在微課中添加相關文字說明,幫助學生透徹掌握這些樂理知識,為下一步唱譜和歌曲演唱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歌曲錄制微課,在微課中進行五線譜和簡譜的對比,介紹歌曲曲譜中的節拍及四四拍、四三拍和四二拍的演唱方式、升降調和強弱音,帶領學生哼唱曲譜。在學生能夠準確哼唱曲譜后,教師可以開展演唱教學,提醒學生注意轉音和假聲的轉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準。
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開展視唱練耳教學,提前把歌曲演唱技巧錄制成微課,在課前發送給學生,讓學生跟隨微課進行練唱。在聲樂課上,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微課中的節奏、音調、氣息和升降調等知識,對演唱難度大的段落進行精講,幫助學生盡快熟悉整首歌曲的演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演唱,并錄制學生演唱視頻,把學生演唱視頻作為聲樂課教學素材,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開展生生互評,讓學生點評同學的演唱視頻,分析同學對音準的把握是否準確、吐字是否清晰、真假音轉化是否準確、演唱時是否全情投入等,讓學生從中取長補短,更好地學習聲樂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微課導入幼兒園音樂課教學視頻,開展情景模擬教學,把聲樂教學和幼兒園音樂課銜接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在微課中介紹幼師《愛我你就抱抱我》歌曲教學案例。這首歌曲曲調歡快,采用Rap 演唱方式,在教學中,幼師設計了相應的動作,打造了童趣化音樂課堂。學生根據這首歌曲設計教學方案,并演唱這首歌曲,針對每句歌詞進行講解,尤其對Rap 演唱部分進行講解,劃分這部分歌曲演唱時的停頓。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幼兒歌曲曲庫,還提升了學生的演唱水平。
音樂教師可以靈活設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案,錄制學生線上演唱視頻,開展針對性聲樂教學。例如,在教唱《黃河大合唱》時,教師可以對八個樂章進行介紹,把朗誦詞和多聲部合唱教學結合起來,提前制作合唱視頻,讓學生熟悉這首歌曲的聲部劃分與和聲,讓學生提前熟悉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講解不同聲部的演唱技巧,如男女生領唱部分、多聲部配合與和聲技巧,并用五線譜介紹各個聲部的音調、節奏與和聲技巧,明確各個聲部切入演唱的時機,避免學生出現搶拍和慢半拍的問題,展現合唱的獨特和聲魅力。學生可以在課下自主回看合唱教學視頻,還可以自主成立合唱團,根據線上合唱教學視頻進行練習,排練《保衛黃河》和《怒吼吧,黃河》等歌曲,掌握二聲部和多聲部合唱技巧。這樣能夠在豐富聲樂教學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音樂審美能力和愛國熱情,提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
隨著音樂App 和音樂直播平臺的出現,學生聽音樂和學音樂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愛的手機音樂App 開展聲樂教學,調動學生唱歌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唱吧App 開展教學,讓學生根據這一軟件給出的音軌和歌曲伴奏進行演唱。學生在演唱中可以看到自己音高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音高和氣息,從而提升樂感和音準。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唱吧App 錄制自己演唱的音頻,并把演唱音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每周組織學生投票選出一首最喜歡的歌曲。音樂教師針對每個音頻進行點評,指出學生演唱中存在的問題,開展針對性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唱吧伴奏音頻開展教學,為學生分析每一句的演唱節奏、音調和氣息控制,讓學生準確記憶歌曲中的“過門”,避免學生搶拍,進一步提升聲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組織班級唱歌比賽,綜合軟件演唱得分、教師打分和學生投票成績,評選出班級最佳歌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演唱興趣。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師要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積極收集互聯網優質音樂教學素材,利用微課開展樂理教學,讓學生掌握節奏、音樂、音調、音色和音符等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識譜能力,還可以用微課展示最新的幼兒園音樂課教學視頻,豐富聲樂課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利用音樂App 開展聲樂學習,激發學生的演唱興趣,全面提升聲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