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路珊 魯迅美術學院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社會需求的變化,在商業空間中,人們越來越看重多維度、全方位、多感官、有創意的體驗消費。電商沖擊實體商業已成既定事實,但實體店可以通過沉浸式設計體驗來引導人們進入實體商業空間。沉浸式設計有著巨大的想象和延展空間,商業空間不僅僅是商業空間,更是造夢空間和藝術空間,同時具有較強的審美性。因此,本文從沉浸式設計入手,探討商業空間的沉浸式設計趨勢及其應用價值。
沉浸理論最先由Csikszentmihalyi(1975)提出,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集中注意力,并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知覺,讓人們進入一種沉浸式的狀態。如今,在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沉浸式體驗已經逐漸運用到各個領域,尤其是對于商業空間,沉浸式體驗大大提升了展示設計的娛樂性功能性和親和力。
傳統商業空間以售賣商品居多,社交氛圍營造效果較弱,同時還出現了商品滯留、商家虧損、人與人之間彼此冷漠等問題。以何種方式轉型,使其成為提供聚會和邂逅的交際場所是值得商家和當代設計師思考的問題。
商業空間設計的種種要素能喚醒人們的記憶,即屬潛意識。然而,傳統的商業空間設計體驗感并不豐富,并且吸引不了消費者,往往導致消費者的購買欲下降。
歷史文化、傳奇故事、地理風俗、影視劇情等主題性和故事性的植入能使商業空間更具獨特氛圍和趣味性。國內大多數商業空間在具體空間設計上多數僅為裝飾材料的堆砌,而忽略場所空間的情境創設會使商業空間顯得單調無味。
沉浸式設計用藝術和科技為商業空間提供了全新的可能,讓人們集中于在眼前的場景創建并感到精神的喜悅和滿足,暫時忘記現實的情境,也是一場具有代入感的心靈體驗。
沉浸式情感體驗的本質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五感六覺,對于一個空間的體驗感受,消費者會從色、光、聲、溫、味五個維度進行評估。例如,“喜茶”作為新潮茶飲的代表品牌,在消費場景體驗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在不斷為消費者制造驚喜的同時,也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勢能。“喜茶”廈門磐基名品中心店,由國內優秀的事務所BLOOMDESIGN 綻放設計呈現,在這一次的合作中,綻放用年輕化的設計語言來傳遞“喜茶”現代禪意精神中的“東方意境之美”。
讓消費者在商業空間中實現一兩次消費容易,但讓消費者記住品牌文化、實現多頻次消費卻并不容易。因地制宜結合品牌融入商業空間能讓消費者們更加了解產品和服務。例如,位于三里屯商區的布魚盈科店,日間是咖啡店,晚間則變為酒吧。設計者營造“深海觀景”的效果,把空間和虛擬影像結合起來,塑造了一個沉浸在海底的特殊視覺體驗,還把印象派畫家的畫作幻化成墻上靈動的浮光和掠影,開業不到一個月,就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多次打卡。
在商業空間注入主題場景化沉浸、講好空間故事,能激發人們的想象。消費者在主題場景化的沉浸空間中,會有自己的所觀、所聽、所感,主題商業空間的故事性情節極具感染力。
“主題場景沉浸”即“主題事件沉浸”,“事件”意味著變化,層層推進著人們的情緒。主題化的場景沉浸是商業空間的文化力量,不可缺少。
沉浸式設計是藝術、科技與生活的“碰撞”與“融合”。以交互式沉浸構建公共活動為切入點、迭代升級商業空間沉浸體驗、注入主題場景化沉浸、講好空間故事等策略能有效解決傳統商業空間功能單一、趣味性弱、缺乏主題性和故事性等問題。新媒體技術使商業空間的展示手段更加多樣化。沉浸式設計中的科技感、交互性、故事性、趣味性實現了商業空間的創新發展,蘊含其中的設計思維和敘事哲學較傳統商業空間而言也有了很大的革新,因此,商業空間積極轉型沉浸體驗式設計是未來商業空間發展的主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