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瑞 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
聲樂演唱是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體現,演唱者不僅要用動聽的歌聲將聲樂作品“唱”出來,還要用“演”將聲樂作品的內涵和情感表現出來。聲樂藝術其實是一門視聽藝術,觀眾欣賞聲樂作品時不只是要聽還要看,因此,演唱者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演唱技巧,還要有相應的舞臺表演。
本文將從聲樂教學中歌唱與表演的重要性展開研究,重點分析只有“唱”與“演”并重,才能體現出歌唱藝術的真諦,并且深入調查研究“唱”與“演”俱佳的培養方式、方法,最終獲得能完整詮釋聲樂作品的能力,為今后的聲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1.科學的發聲方法適用于各種風格的聲樂作品
科學的發聲歌唱是聲樂教學的重中之重。一個好的歌唱者,一定要有十分扎實的歌唱技巧來支撐其演出,優秀的歌唱者一定是在日積月累的練習中積累了深厚的歌唱功力,這是歌唱的基礎。有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就相當于有了一個好樂器,進而在這個樂器上可以“演奏”出各種風格的歌曲。
2.有針對性地進行發聲訓練
無論美聲唱法還是民族唱法,都要通過練聲曲訓練發聲的技巧和聲域的統一。男聲與女聲不同、各聲部不同,而且不同的個體有相同性和不同性,因此,聲音的訓練方法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聲樂教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在練聲的過程中,正確地運用歌唱的氣息很重要,因為氣息和肌能協調才能更好地歌唱。氣息訓練可以通過“打嘟”“狗喘氣”“聞花香”等方式體會和練習,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歌唱技巧,才能實現聲樂演唱的完美展現。
在歌唱表演中,如果說歌唱是主體部分,那么表演就是錦上添花的內容,好的歌唱加上表演才能讓整個演出更加完美。沒有表演的歌唱也就失去了靈魂,只是技巧的展示,而忽略了作品深層的含義,因此,根據不同的聲樂作品來確定舞臺表演風格是不可忽視的一點。
出色的歌唱家是通過無數的歷練而獲得成功的。因此,聲樂教師要讓學生多參加一些舞臺表演,這是提高學生歌唱能力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培養舞臺表演能力的有效方法。
歌唱者在演唱一首作品前,首先要了解這首作品的創作背景,對作品所要呈現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深入分析。只有對歌曲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抓住作品情感的精髓。對于歌劇作品,我們還要注重對人物形象和心理的揣摩,掌握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樣才能在舞臺上準確、完整地表達作品。
動作與演唱的協調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者的協調是演唱者在歌唱表演中自然而然、發自內心的舞臺表現。平時,學生可以對著鏡子來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協調,表情處理是否自然,從而達到更加完美的演唱效果。
1.提高綜合文化素質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弊x萬卷書后的感悟會使我們對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好的嗓子,不一定能詮釋好的歌曲,好的音色雖然是歌唱的目標之一,但不能作為唯一標準,如果好的聲音沒有文化修養作為基石,是無法完美演繹聲樂作品的,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2.提升藝術修養
音樂專業素養是合格的演唱者必備的素質之一。藝術是相通的,所以聲樂學習不能只局限于音樂這個藝術領域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舞蹈、京劇、地方民歌、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學生逐步形成藝術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進而更好地演繹聲樂作品。
在聲樂教學當中,教師先要引導學生把基本功練扎實,而且在訓練學生歌唱技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表演的重要性,要多地給學生創造舞臺表演的機會,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夯實聲樂理論基礎,掌握歌唱技巧和表演能力,為他們以后走上更廣闊的舞臺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