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焱
(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肖邦,全名為菲得利科·肖邦,1810 年3 月1 日出生在華沙附近的小村莊沃拉,肖邦的父親是法國人,在華沙的一所中學當法語老師,母親是波蘭人,為某個沒落貴族家庭的后裔。肖邦是波蘭歷史上成就最大的音樂作曲家、鋼琴家。肖邦自小就在音樂方面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愛好和天賦,從小喜歡民間音樂的他7 歲就創(chuàng)作了第一首波洛奈茲舞曲(g 小調)。1822 年開始,肖邦就經(jīng)常跟隨華沙音樂學院主任約瑟夫·愛爾斯那學習作曲。1825 年開始發(fā)表自己的作品。同年受邀華沙音樂學院進行管風琴演奏,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由于他表現(xiàn)優(yōu)秀,獎賞了肖邦一枚鉆戒,那一年肖邦15 歲。1829 年起,肖邦開始在各地進行旅行演出。之后定居巴黎。
肖邦于1836—1837 年間創(chuàng)作了這首作品,用于獻給達左爾伯爵夫人。作品整首為F小調,手指及手臂柔軟性練習曲,兩聲部旋律在滑奏下,有朦朧的夢幻之感。急板,3 段體。第一段為F 小調、降A 大調、F 小調、降A 大調;第二段降A 大調、降B 小調、C 大調、F 小調;第三段F 小調。當時是肖邦在異國他鄉(xiāng)且練習曲的風格開始轉變的一個時期,李斯特在此時期瘋狂追求達左爾伯爵夫人,肖邦也在此時期為了幫助好友獲得佳人芳心,創(chuàng)作了這首緊快急促的鋼琴曲獻給達左爾伯爵夫人,一方面表達了好友想要追求佳人的迫切心理,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肖邦當時內心因為國家落敗而焦躁不安的心理。
肖邦在作曲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了他的前輩巴赫的影響,總的來說,他的和聲體系并沒有脫離于古典和聲體系。但肖邦往往喜歡在這些主和弦的基礎上,注入新鮮的元素,比如:和弦外音,裝飾音、經(jīng)過音。使我們往往分辨不出原本的基礎和弦是哪種和弦。正是這些和弦外音、裝飾音等使得肖邦的練習曲又增添了濃重的感情色彩。
肖邦op.25no.2 練習曲既是一首快節(jié)奏的鋼琴練習曲,同時也是一首肖邦個人情感的練習曲,因此根據(jù)筆者上文對肖邦的大致介紹以及概括,對于肖邦練習曲op.25no.2 的演奏,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演奏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1.對鋼琴技巧的掌握
技巧還是練習曲的第一大難題,在演奏肖邦練習曲的時候,最基本的應該是手指的技巧可以去演奏出曲目應有的技術難點,大多數(shù)的肖邦練習曲是快速的,在練習的時候應多慢練,達到技術熟練之后再提高演奏速度。技巧的種類繁多,在演奏的時候需要穩(wěn)、準。肖邦練習曲對演奏琴鍵的顆粒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大琶音、手指快速跑動都需要極為清晰的顆粒性。
2.對音色的控制
在演奏練習曲時,如果表現(xiàn)不出肖邦的藝術特色,那說明這樣的演奏是不成功的。在技巧熟練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對手指方面進行更加嚴格的要求。在觸鍵的問題上,根據(jù)肖邦每首練習曲想要表達的情感特色,分開去處理。活潑、明朗的情緒要求觸鍵干凈、利落;悲傷、柔情的情緒要求觸鍵連貫、深入;憤怒、激烈的情緒要求觸鍵具有爆發(fā)力。這都是在表達肖邦的情感中需要去摸索的,怎樣才能更好地演奏出內在的情緒。
3.對表情符號的處理
在肖邦練習曲中,這也是表達肖邦藝術情感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對演奏與教學過程中的強、弱等表情符號都絕對不能忽略,力度是這里至關重要的,是整個肖邦練習曲中的出彩之處。
4.踏板的運用
踏板的運用也不是非常單一的,有多種形式,在演奏肖邦練習曲的過程用,有短音踏板、長音踏板,都可以使肖邦的一些情感表達得更為細致。在真正的演奏與教學中,并不是單單的僅有這兩種基本的踏板,演奏者可以根據(jù)自己對音樂作品上的不同理解,在踏板的使用上制定自己的踩踏方式。
肖邦的這首作品是用三連音構成貫穿整首的op.25no.2 練習曲三段體2/2 拍,在快速演奏三連音的同時需要注意每個音符的平均。這就要求演奏者對于一指以及手臂的靈活延展能夠運用自如。肖邦的作品向來以華麗炫技著稱,但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在彈奏op.25no.2 練習曲的過程中對于技巧性的把握以及節(jié)奏性的掌控要比單純的華麗炫技更為突出,在op.25no.2 練習曲的練習過程中,正確的技巧掌握不僅是對于演奏一首作品會產生嫻熟的理解,包括其他作品的技巧處理也會有很大的進步和提高。之所以分析肖邦的練習曲是因為肖邦在創(chuàng)作方面雖然發(fā)揮了藝術家自由浪漫和大膽改變的天性,但他始終保持對于自己國家的熱愛,并在作品中體現(xiàn)了自己的民族愛國主義情懷,所以他是當之無愧的愛國鋼琴詩人。
對于這首作品而言,初期練習要放慢速度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把握每根手指的力量保持在同一水平之上,三連音的特殊性要求每個音在流動性的基礎上維持每個音的平均時值,而同一音型結構的反復在演奏中需要不停運動手腕來帶動速度,除此之外大臂帶動指尖控制音色的強弱也是整首曲子的演奏要點之一。
慢速練習過程中只有排除手上其它所有多余的動作才能正確地把握快速演奏,并且要做到只運用掌關節(jié)來鍛煉每個手指的獨立性,在曲子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結尾分別有跨度較大的音階連接,彈奏者就需要憑借著內心聽覺以及肌肉記憶把握鋼琴鍵位,一指和五指需要盡量張開避免大幅度的移動來斷開音的連貫性。手指需要放松,并不是要求在練習時必須高抬指才能達到手指的獨立,而是需要反復運用大臂帶動指尖來達到力量的傳送。因此需要放松手腕進行上下左右的快速移動,避免在演奏過程中出現(xiàn)手腕僵硬的狀態(tài)造成曲子的時快時慢強弱無規(guī)律等問題。除了對于整首曲子的速度要求之外,由于肖邦的作品富有極強的個人感情色彩,因此在演奏過程中需要正確的技巧處理來作為情感表達方式的體現(xiàn),因此手指在觸鍵時需要指尖站穩(wěn),靈活運用肢體帶動手臂和手腕的運動方向,每個音都需要彈實,避免手腕來回晃動造成個別音直接略過或者彈奏不清晰,肖邦作品華麗的特點之一是充分地將技巧性與藝術家的情感發(fā)揮相結合,在演奏的過程中指尖的穩(wěn)定是情感表達技巧的細微體現(xiàn)。而靈活運用肢體以及手腕,手臂來控制音色,以及富有彈性的演奏旋律特征是肖邦作品的藝術性的體現(xiàn)。
在肖邦創(chuàng)作這首練習曲的同一時期,波蘭戰(zhàn)敗,華沙陷落,所以肖邦在這首作品中右手旋律的快速彈奏,是肖邦內心因為祖國現(xiàn)狀的悲慘而感到焦躁不安的真實寫照,而左手的三連音配合像是一聲聲嘆息,似乎在訴說自己身為一個音樂家無法幫助祖國抵抗外來入侵者,而自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人侵略,自己又無能為力,這種無奈又悲傷的心情無法訴說,只能化作一聲聲嘆息寫進了作品里面。
肖邦練習曲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將技術與情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的練習曲本身具有練習曲應具有的技術性,同時還富有浪漫主義追求情感表達的特質,時刻保持著把技術性與他想表達得內心情感相結合,通過音樂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氣息,因此,在彈奏他的鋼琴練習曲時,不僅僅要注重技術的處理,還要注重情感的抒發(fā)與表達。對于這首作品而言,當時肖邦身處異鄉(xiāng),在巴黎聽到華沙淪陷的消息,心中悲憤交加,因此在演奏肖邦的鋼琴練習曲時,應當充分掌握對情感的表達,即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祖國命運的牽掛,以及強烈的民族熱情。我們在演奏肖邦的練習曲之前,若對肖邦的生平、經(jīng)歷進行一番了解,那么對我們演奏他的作品時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情感的處理會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得出,準確地演奏出肖邦op.25no.2 練習曲,需要在很多方面加以總結研究,一定要把它的技術性與藝術性完美地整合在一起,這樣才能達到對肖邦op.25no.2 練習曲的完美演繹。
“練習曲”這種類型的音樂是作曲家為鍛煉某些類型的演奏技巧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曲目,雖然這種音樂體裁的內容往往比較簡單,獨特,音樂思想往往很淡薄,但正是因為有很多名人創(chuàng)作了很多相關的練習音樂,使學習者能夠系統(tǒng)地發(fā)揮技術系統(tǒng)化,這對于鋼琴練習中練習者對演奏更復雜、難度更大的曲目進行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培訓,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因此,這一流派在音樂上也有其研究價值,而肖邦的練習音樂作品可以說是鋼琴練習曲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本文通過對肖邦練習曲Op.25no.2 的研究和分析,力求更深刻地對他的練習曲作品進行理解和學習。肖邦的作品,是技巧與音樂的完美結合,也是技術與情感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