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泥河子希望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數感是學生高效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升的關鍵所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將數感的培養放到重要位置上,并在課堂中逐步滲透數感,以及想辦法應用高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數感。學生的數感得到提升以后,他們獲取數學知識的效率就會升高,數學綜合能力也會隨之升高,為后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人們普遍認為,數感就是對數的一種情感或者感覺。數感的培養應用從娃娃抓起,學生只有建立了數感之后才能夠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生活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生活法是小學數學教師最常使用的教學手段,能夠促進學生全身心融入數學課堂中,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逐步形成數感。學生數感的形成有利于他們高效掌握數學運算方法和技巧,學習效率也會進一步升高。
例如,學生在學習“數一數”一節時,小學數學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同學們家里一共有幾個人,都有誰,你們能夠一一說出來嗎?”有的學生表示自己家里有三個人,分別是爸爸、媽媽和自己。有的學生說:“我的家里比他家多一個人,我還有一個哥哥!”還有的學生道:“我的家里還有爺爺和奶奶!”教師繼續問道:“你們能夠說出家里的總人數嗎?”學生們再次陷入思考和數數中,拿起手指進行數數,教師也隨之將數字“1-5”的書寫方法教給學生。當學生掌握了前五個數字以后,教師鼓勵他們應用這些數字表示生活或者周邊的一些事物的數量,并給出了“1 支鉛筆”的例子。很多學生仿照例子將“2 只襪子”、“3 塊橡皮”、“5只鴨子”等回答出來。在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們能夠認識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也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對于生活的意義,同時數感也由此形成,為后續學習簡單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奠定了基礎。
小學生年級尚小,在學習一些新知識和技能都會與其他知識點出現混淆現象,對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如果教師將相似的知識點通過對比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們能夠在對比中發現相同以及不同點,掌握知識的效率也會逐步升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對比法引入課堂,促使學生在對比中掌握數學知識,并以此增強數感。具備了較強數感的學生在對比環境中也能夠快速找出不同,數學綜合素養也會得到提升。
例如,學生在學習“認識100 以內的數”中關于“比較數的大小”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一上課便鼓勵學生列舉出將前面學習的一些100 以內的數字,并將之記錄在黑板上。當記錄了一些數字后,教師問道:“同學們能夠說一說這些數字的大小順序嗎?”有的學生說:“50應該在43 后面,它比43 大!”有的學生道:“25 一定在99 的后面,99 最大了!”結合學生的回答情況,數學教師利用多媒體將小松鼠和小白兔撿貝殼的例子展示出來,帶領他們通過此例題中數量的比較,使其逐步掌握比大小的方法。在對比環境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比較和判斷數的大小,數感也由此增強,為其后續學習更大的數字以及數字間的比較打基礎。
游戲活動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促進學生天性解放的一種有效途徑。小學數學學科知識較為基礎,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顯得有些枯燥。為了促進學生數感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活動通過游戲的方式展開,促使學生在玩耍過程中掌握相對應的數學知識。具備了數感的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會踴躍回答問題并參與課堂活動,數學學習效率也會更上一層樓。
例如,學生在學習“倒數的認識”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教師一上課先將“呆”、“土”、“吞”等字眼的卡片展示出來鼓勵學生說出這些字倒過來會形成什么字,并且自己列舉出其他例子。在猜字游戲中,學生們興趣很高。此時,教師又將“27、35、58……”一組數字卡片展示出來,鼓勵學生搶答這些數字倒過來的數字。很多學生通過類比能夠快速將“72”、“53”、“85”等數字回答出來,教師也由此引出“倒數”概念并展開倒數教學。當學生逐步發現倒數學習的樂趣并掌握了倒數相關知識點以后,教師又組織了接龍游戲,促使學生自主說出兩個數成績為1 的算式,以此加深他們對倒數的認識。
估算又稱估計或預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快速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當小學數學教師運用估算法展開數學教學活動以后,學生們能夠在估算的過程中數感得到發展與提升。發展了數感的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進而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課堂活動中高效地汲取數學知識。數感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為其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估算”時,小學數學教師一上課先帶領學生一起進行了口算比賽,鼓勵學生自主口算出“1×10、30×3、6×20、3×23……”算式,并且請學生自主說出口算過程,促使他們逐步回憶出一位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一位數等方法。隨后,教師利用情境創設方式,將李叔叔給敬老院送菜椒的例子,鼓勵學生自主列式計算出“每盒12 個菜椒,十盒一共有多少”,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間的關聯性,并由此逐步掌握計算方法。當學生掌握了口算方法以后,數學教師“王伯伯購買60 袋蒜頭大約重多少千克”的題目展示出來,鼓勵他們自主進行估算和筆算。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估算,能夠使學生形成數感,并高效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一言以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逐步將生活、對比、游戲、估算等方法或者手段引入課堂,以此促進學生形成、增強、提升和發展數感的同時數學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小學生具備了數感以后,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能夠真正得到實現,進而在學習中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