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樂 四川音樂學院
在流行音樂演唱中,情感要素是指演唱者全面理解歌曲蘊含的情感,并在演唱中通過技巧與音色將其表達和詮釋出來,以此呈現出情感共鳴與交融的效果,獲得更高的藝術價值。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全面構建以情感要素滲透為核心的教學體系,讓學生真正掌握對情感要素的理解與表達能力。
從字面意思分析,情感即人的情緒與感覺,一般屬于受到外界刺激后產生的心理變化與特征,主要有喜、怒、哀、樂四種狀態,這四種狀態又可以細化為歡樂、歡喜、歡快、憤怒、憤恨、哀愁、感傷、憂傷、憂郁、憂愁、絕望等不同深度的情緒層次;要素是指情感是音樂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其實質與本質中的必要元素。從宏觀層面分析,情感要素存在于流行音樂的方方面面,如旋律表現的情緒、歌詞描繪的情境、編曲效果呈現的意境、歌手演唱的效果、創作者的創作經歷等,都是能夠引起人們情感變化的要素,也是流行音樂演唱中需要展現的內容。
流行音樂是當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音樂類型之一,其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受眾的普遍性與大眾化,雖然古典音樂與嚴肅音樂具有更高的藝術性,但是,普通群眾并不能從中獲取其情感表達的意義與內容,難以實現通俗易懂的效果。流行音樂中的情感要素表現力強,呈現效果直接,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共鳴。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流行音樂的通俗性滿足了人們的情感需求,通過情感要素的表現,讓人們產生了共鳴情緒,體會到了音樂藝術的魅力;另一方面,每個人有自己的憂愁與壓力,流行音樂可以借助情感要素,引導人們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達到解壓和建立共情的目的,這也是流行音樂影響力大、表現豐富的關鍵所在。
對于流行音樂而言,情感要素的表現離不開聲音要素的支持,聲音要素的表現也需要情感要素的輔助,二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這就需要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把握好情感與聲音的協調性,將二者融會貫通,以實現“樂者本于聲,聲音發于情”的演唱效果。
聲情并茂是流行音樂演唱的基本要求,情感要素的滲透需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其一,演唱者通過剖析與體會歌曲的歌詞、旋律、風格、手法等各個方面,感受其中潛藏的情感與思想,以深刻理解歌曲蘊含的情感要素;其二,演唱者通過唱功、音色、演唱風格等將自己理解的情感表現出來,以此獲取聽眾的情感共鳴和反饋。具體表現為以下兩方面內容。
流行音樂作品的情感都是以生活為主要來源,通過創作者的加工與修飾,形成具有獨立情感載體與內涵的作品。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經歷與價值觀,對于音樂作品情感要素的理解也會產生較大的差異。本文僅從外在因素展開探索,提出演唱者理解作品情感的必備能力。首先,演唱者應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能夠敏銳且細致地發現音樂作品與實際生活乃至社會關系、世界發展規律等之間的聯系,從而能夠在情感與實際之間建立可靠且有效的網絡,感受音樂作品時聯想到生活實際中的事物、畫面、人際關系和情感特征,如親情、愛情、友情等,這些深刻的自我情感可以幫助演唱者進一步理解作品中傳達的相似情感[1]。
其次,演唱者應具有細膩、敏感且深刻的感受力。如果說觀察是建立情感網絡的環節,感受就是在網絡上實現信息交換的過程,只有產生信息交換,才能真正體會到他人的感受與情緒。音樂作品就是演唱者與創作者之間的網絡,演唱者只有具備更強的感受力,才能真正透過作品挖掘出創作者最深層次的創作意圖。
再次,演唱者還要擁有豐富且活躍的想象力。在心理學中,想象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后形成新形象或新內容,在流行音樂表演中,演唱者要根據自身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明確作品基本的表現形式與詮釋方向,并結合自身的感受與演唱能力,進行適當的想象與表達,以此呈現出二次藝術創作后的演繹效果,為觀眾構建一個全新的意境畫面。
最后,演唱者還要具備精準的感悟能力。感悟的重心在于“悟”,即根據自身的觀察、感受,在想象與聯想后內心所產生的價值判斷與審美認知,是一種思想升華的過程,一般表現為漸悟與頓悟兩種形態。在流行音樂表演中,演唱者既可以循序漸進地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逐漸領悟其中蘊含的情感,也可以在一瞬間聯想到自身的經歷或事物,從而當即產生新的認知,這都是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中情感要素的途徑。因此,演唱者要具備多方面的認知與經驗,一方面要養成自省、總結、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要積累生活經驗,對文學、社會學、美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知識有普遍的了解,以此提升自身的感悟力。
對于演唱者而言,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要素是前期準備工作,而將其中的情感要素進行合理而充分的表現,則是最終的目的與追求的方向。對于流行音樂表演藝術而言,唱功是演唱者表現情感的關鍵所在,演唱者在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后,所有的情緒與意象都需要演唱者借助聲樂技巧進行呈現。因此,演唱者既要把握音樂旋律、節奏、音高音準及歌詞吐字上的效果,又要將自身的情感狀態通過肢體動作、表情等表演出來,呈現出最自然狀態下的情感,但這并不是條件反射的結果,而是需要演唱者以自身的記憶、聯想及自我暗示為引導,通過自主意愿控制而呈現出來的效果。這恰恰就是唱功所發揮的作用,是演唱者控制力的體現,演唱者既要使情緒鋪墊、給予、呈現的程度飽滿,又不能受到自身情緒過分波動或激烈的影響。
唱功的具體表現主要涉及發聲與音色兩部分內容。發聲是演唱的基礎要求,也是體現唱功的技術要求,更是情感要素表現的前提條件。首先,演唱者應擁有良好的氣息控制能力,對于特殊情感的表達,演唱者必須通過氣息的延長或控制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即使在流行音樂中,演唱者也需要熟練掌握美聲的氣息練習方法,以扎實的基本功為情感的鋪陳建設道路。其次,演唱者還應掌握多種發聲部位的發聲方法,這不僅是達到一定音高的有效途徑,更是表現不同情感的重要渠道。音色是演唱者與生俱來的聲音效果,不同的音色在表現不同情感時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演唱者應根據自身的音色條件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從而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音色與情感相互融合所產生的作用。
在理解流行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要素時,研究者應了解創作者的多方面信息。本文以汪峰的《我愛你中國》為例,從觀念、行為、音樂三方面展開探析,挖掘影響音樂作品中情感要素滲透的關鍵因素。
要想判斷一首音樂作品的表達觀念,研究者就要了解創作者的人生經歷與創作動機。汪峰生于北京,成長于軍區大院,少年時成績突出,家庭幸福,并且考入理想的學校,可以說是長在紅旗下的意氣風發的少年。從其成長經歷來看,愛國在他的心中是一份很自然的情感。但是,為了追尋音樂理想,他與家人產生了隔閡,辭掉工作進入社會打拼,這段艱難的經歷又讓他飽受磨難。在經歷曲折后,他對社會與世界的認知發生了改變,也正因如此,《我愛你中國》這首歌曲并不是簡單地弘揚愛國之情,而是包含了更為復雜的有關生命與生存主題的意義,這使得這首作品的情感要素更為豐富。
創作者的行為是其內心真實想法的展現,也是探析其音樂作品中情感要素的一種方式。汪峰五歲時在幼兒園登上了人生的第一個舞臺,演唱的曲目是《紅星閃閃》,由此能夠看出,愛國是他從小就深植心中的不變情愫。2008年,汪峰還擔任奧運火炬手,為北京奧運會傳遞圣火,并且創作、錄制了《我們的夢》《夢想的光芒》等多首歌曲,以慶賀祖國首次舉辦奧運會。從這些行為不難看出,汪峰對祖國有著很深的愛,從幼年時期就形成的愛國思想已經成為他人生的一部分。
分析創作者的音樂作品,可以發現其創作規律及對情感的體會和運用。從汪峰的創作生涯來看,其早期的作品偏向消極與悲傷,這主要是因為其剛開始創作時的艱難經歷,使得他本身的情緒比較低落,創作情感也傾向于消極方向,以表現自身的失意和惆悵。從2004年的專輯《笑著哭》開始,汪峰的創作理念開始轉變,一首《飛得更高》登陸了各大音樂排行榜,這讓汪峰感受到,歌曲可以給人們帶來力量,帶來樂觀和積極向上的感受,因此后續創作了《怒放的生命》《勇敢的心》《光明》等歌曲,以彰顯音樂的正能量。從這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汪峰的創作情感從原來的消極轉變為積極,這也是《我愛你中國》這首歌曲誕生的內在因素。
綜上所述,情感要素是流行音樂中的關鍵內容,是音樂藝術魅力的根源,也是音樂演唱者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演唱者只有理解了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真實情感,并將其通過演唱效果進行充分表現,才能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獲得音樂藝術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在流行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音樂作品中情感要素的挖掘與分析,讓新一代音樂人擁有更長遠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