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辰,汪海鷗,王舒陽
(1.遼寧科技大學 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遼寧 鞍山 114051;2.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
沈陽既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經歷了14年抗戰的偉大紅色城市。在抗日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的前輩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留下了大量的遺址、遺跡,它們是揭露法西斯侵略罪行的實物;在抗戰過程中涌現出了大量的抗日英雄事跡,他們斗爭過程中使用的槍支、土地雷等戰斗工具,電話電報等通訊工具和生活用品也被保留了下來。這些遺留的貴重物品和事跡也都被收錄在紀念館和博物館里。據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2],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3],沈陽共計4處。根據非官方公布的不完全統計,沈陽現存與抗戰文化相關的遺址遺跡有270處以上[4]。
沈陽的抗戰歷史文化起點早、時間跨度長、影響深遠、內涵豐富,作為先烈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沈陽抗戰歷史文化凝聚著民族抗戰精神的魂與根。它是激勵人們傳承偉大抗戰精神、勵志振興中華的助推劑,充分利用抗戰文化資源,對于提高沈陽城市知名度,促進對外交流和文旅融合等事業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抗戰文化是沈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中最具有國際意義的重要部分。沈陽是開展愛國主義和國際和平主義教育的理想陣地。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沈陽這些紀念館和陳列館等系列抗戰類展館,沈陽已經成為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勿忘國恥、珍愛和平、遠離戰爭的愛國主義和國際和平主義教育的理想陣地。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已經成為象征二戰歷史的國際標志性建筑之一,還有一座非常醒目的警世鐘[5]。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于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西靠京哈鐵路[6]。是日軍侵略我中華的發生地。初次修建在1991年,1995年開始第一次擴建,2008年歷史博物館重新開放。占地3.5萬m2,建筑面積1.26萬m2,展覽面積9180 m2,是國內外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央國家機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博物館主要分為七大部分展示:①事變背景;②事變爆發和東北的淪陷;③日本在東北的血腥統治;④東北軍民的抗日斗爭;⑤日本擴大侵華與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⑥全國抗戰爆發與日本侵略者的最終下場;⑦中日兩國人民以史為鑒期盼和平。展示大量的文物和史料及文字、圖片、照片、實物、虛擬人物蠟像、高科技模擬場景為主要形式。
沈陽“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位于沈陽市皇姑區黑龍江街77號,現為北陵電影院用房[7]。1996年7月17日,由沈陽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立為:沈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在建筑設計上延續了前蘇聯的建筑風格并融合了中國古典建筑風格,這是為了配合昭陵的建筑設計的,這種混合式建筑風格在沈陽市并不多見。陳列館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審判背景”“審判準備”“莊嚴審判”“尾聲”。舊址陳列館以保護修復為主,歷史陳列為輔。以事跡文字、保存的照片、文物遺存、影音新媒體等展覽形式,使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的歷史面貌得以保留并深度還原。
陳列館曾經作為審判日本戰犯的場所,在這里兩次開庭審判日本戰犯[8],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洗刷屈辱的審判,并使戰犯當庭全部認罪,成為國際審判史上的奇跡。作為見證這段重要歷史的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承載了重要的使命,對其進行了保護與充分利用,是發揮舊址愛國主義教育職能、全面提升遼寧抗戰文化地位的最佳載體。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福安巷3號,有四間青磚瓦房,看似平常的房子,在1927~1929年卻是東北地區革命運動的指揮中心[9]。2019年10月7日,中共滿洲省委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已成為進行黨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這個舊址里記錄了當時早期的共產黨員在這兒奮斗的一系列歷程,是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積極抗戰歷史的好地方。
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位于沈陽市大東區地壇街30-3號,是二戰時期日本在沈陽設立的一個專門關押太平洋戰爭中被俘盟軍的場所,時稱“奉天俘虜收容所”[10]。陳列館內包含史實陳列館、紀念廣場、戰俘牢房、日本軍官辦公用房、水塔、煙囪等。占地面積1.2萬余m2,在規模上可以說是反映日軍關押盟軍戰俘歷史的博物館的專題館中最大的。戰俘營分為兩大區域,即“囚營區”與“主勞役區”。這里曾關押著2018名外國戰俘。
“囚營區”包括:戰俘牢房、食堂、衛生所、鍋爐房、操場等,面積為52000 m2。“主勞役區”包括:戰俘勞動出工的工廠“滿洲工作機械株式會社(MKK)”。戰俘老兵回憶道:“這些激情的故事,在我的腦海中一幕幕浮現,每個受苦的勞工都有一段不同的經歷,那些被折磨致死的戰友們在講述遭受日本地獄般苦難和折磨。”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經成為象征二戰歷史的國際標志性建筑之一。
(1)總的原則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11],以展示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暴行罪證為史實,以弘揚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民族抵抗日寇侵略精神為內涵,以沈陽作為抗戰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和終點并形成獨特的抗戰名城為目標,為推動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在整體上進行大保護,在最大程度上采取保護原貌;局部更新修復,對抗戰紀念設施進行利用。
(2)形成以政府為主體,自上而下,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地方政府應該建立合理機制,以抗戰紀念設施為前沿,以吸引商業投資為輔助;制定一份完備的政府、市場、人民群眾共享的法規政策;以提供資金支持、加強市監督,提升學術研究、人民群眾參與;場館修復建設以經濟價值為基礎、以文旅產業為支撐、以愛國主義紅色精神為引領;提升抗戰紀念設施的輻射能力,驅動區域經濟發展。
(3)以文旅產業為導向,打造一批方便快捷可持續的旅游路線。對沈陽抗戰紀念設施深度發掘利用,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沈陽紅色文旅產業的可持續路線。可充分利用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并加以整合,促進文旅融合等各項事業的發展[12]。如:將歷史博物館、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中國滿洲省委舊址等陳列館和紀念館進行聚焦整合;在此基礎上結合沈陽歷史名城元素。加大對抗戰紀念設施的文創產品開發,促進抗戰紀念設施與遺址作用的有效發揮,促進抗戰文化的有效傳播及抗戰文化產業的發展[13]。
(4)促進學術交流,發揚紅色抗戰精神,推進愛國主義進校園。沈陽的抗戰文化資源豐厚,要充分挖掘各類抗戰博物館、陳列館以及舊址遺跡的資源,整理形成獨具特色的沈陽抗戰文化資源中的紅色內核,進而讓偉大抗戰精神成為城市精神的核心[14]。組織各類學術活動,舉辦各類國際學術研討會,各類社會教育活動的開展都緊緊將兩館融為一體,彰顯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的廣泛性與普及性,宣傳愛國主義教育與學校結合。共同擔負起面向社會不同受眾普及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歷史觀的責任與使命。把黨組織在沈陽抗戰中的戰斗歷程挖掘出來,把共產黨人在沈陽抗戰中的斗爭足跡展現出來,為沈陽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沈陽既是中華民族抵抗日本侵略者“起點”前的起點、“序幕”前的序幕;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審判的終點;還是一座歷史悠久、獨具文化特色、凝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精神城市;更是一座在抗戰中涌現諸多英雄的城市。對沈陽抗戰紀念設施深入挖掘具有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有助于國際社會充分認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樹立牢固的愛國主義情懷,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與功能[15],促進沈陽文旅融合等各項事業的發展,驅動輻射區域經濟,打造一條以抗戰精神為核心的紅色文旅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續道路。進而推動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