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濤,周春暉,戴天航
新型交流反饋網課平臺的探索*
周晨濤1,周春暉2,戴天航1
(1.上海健康醫學院 醫學影像學院,上海 201318;2.上海健康醫學院外語教學部,上海 201318)
基于2020年疫情下網課新發展機遇和網課平臺現有的發展模式。針對現有網課中突出的問題和現狀進行分析,探討網課的發展方向和新網課模式的創意和創立的可能性,從而提出改進現有網課平臺并構建新型交流反饋網課平臺的思路,以滿足師生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實際需求。
網絡課程;網絡教育;課程開發;互聯網
網絡課程在高速網絡尚未完全普及的時代便已經出現,它的發展伴隨網絡存儲介質的發展而不斷增強,在2020疫情期間遇到了迅速發展的機遇。數據顯示,截至2020-03,中國網民數量超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0%以上[1],這為網課使用人數龐大提供了需求保證,網絡獲取資源的便捷性使得虛擬教育對于網絡課程的需求不斷增大,2020年特殊的情況也讓網課從獲取額外知識的渠道迅速轉變為主流授課方式。同時,現有網絡課程存在著課程范圍過廣、需求內容與課程資源供給不符、網絡教學資源提供的方式過于簡單而降低了教學效果等問題。現有網課平臺盡管在資源數量和范圍的共享性上較為完善,但在設計交互性功能即為互動性和貼合教學實際引導方面相比于線下課堂教學存在缺失與不足,本項目致力于探討新型網絡教學資源的提供。
本項目先從網課平臺的對象需求進行分析,探討通過改進教學方的數字資源提供模式和方法,改變填鴨式知識灌輸方式,拓寬教學方式并具有多樣性,提出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案和網課平臺功能的構建。
通過提供新型教學資源達到增強知識點的聯結和提升可學習性,幫助網絡教學能全面普及和常態化,提升開放性應用網絡平臺的學習效率和反饋效率。
目前國內的網課平臺相當豐富,如騰訊課堂、學而思網校、新東方在線等,還有常用的學習通、u校園等較為官方的學習平臺以及智學網等刷題軟件。國外也有如MIT opencourseware、Udemy、edX等知名網絡課程平臺。課程在資源的量級和覆蓋面上已經十分優秀,但在課程總量巨大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粗制濫造的網課。從目前網絡課程的發展情況看,海量的課程與精確學習的需求間存在突出的問題。
現有網課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①課程質量問題,表現在網絡課程在資源量充足的同時存在課程質量參差不齊、歸納性交互性差的問題,導致線上學習效率低。②在單個課程內部知識點散亂。學習內容的簡單排列,比線下課程教材更難以理解和學習。③在同類型課程之間,重復性的教學內容多、缺少真實學習情境、缺少小組間的交流、缺少合理的學習大綱和框架等,難以吸引學生持續專注學習。④現有網絡課程未對教育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等進行設計,無法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2]。
網課平臺學習資源的服務對象主要有三類群體:第一類服務對象為有學習需求的在校學生,包含小學、初高中大學專本科的學生;第二類對象為使用和制作教學資源的教師;第三類服務對象為校外輔導課程提供者、成人再學習深造者等。教育網絡課程設計內容必須針對消費對象需求,在豐富全面的基礎上加強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針對上述前兩類主要群體的不同需要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針對在校學生學習,對不同網絡平臺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是重要的改進點。整合資源可以有以下兩條途徑:①通過一個主平臺鏈接次級平臺實現不同課程的跳轉,通過主平臺來統合記錄各個平臺學習進度;②優化各平臺的專有功能,特化每個平臺專有的優勢,實現功能完整的教學鏈,優化學生體驗和提升學習效率。
面向教師群體,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編輯功能是網課質量提升的重點。從現有的網課教學資源來看,除直播教學外,大多課程都是通過教師視頻教學或演示文稿來傳授知識,用作業測試的發放進行課后的教學反饋。雖然教學資源完整呈現給了學生,但課程的互動性較差,也無法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答。網課平臺應該通過改進網課設計模式,開放給教師更多在制作課程上的選擇,再增加課外輔導內容滿足需求者,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可編程的特性來增加課程交互性并提高網課教學趣味性和學習效率。
在提供知識點目錄上,引入章節間更有統合與連接展示方法是提高知識連貫性和整體性的一種極佳選擇,如使用思維導圖的模式代替原有的章節列表,對章節中心思想和內部次級知識點作區分和連接,在知識核心點與次級知識點間添加關聯性提示和總結,方便學習者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最終對整體的把握。
選擇思維導圖具有對知識應用整合的作用,且在外觀上方便理解及具有可視化程度高的優勢。通過程序設計內嵌預設的分支,為教學方提供導圖的編輯是簡單而有效的。僅通過改變列表排版順序,為每個分章節添加思維導圖式的外形,并增加知識點間連線,就能實現最基本的功能,同時也可將現有的思維導圖創建軟件,如Xmind、Mindmanager、ProcessOn等嵌入在網頁中實現更高級和復雜的導圖編輯。此外,有對知識點進行整理的功能,同時也能夠開放給學生方,需要切出教學頁面進行記錄且難以定位具體知識點的問題,學生在現有導圖目錄上記錄重點能大幅提高其對知識整體的把握。
在提供教學視頻方面,現存的教學視頻所使用的進度條定點彈窗提問對學生認真聽課和學習掌握知識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通過改變視頻的展現方式,能夠更好地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動視頻具有互動性強的特點,在視頻中的選項可以決定下一個視頻播放的選擇。對于沒掌握部分知識的學生,可進行強化學習,也允許對單獨的題目進行分步驟講解,配合視頻時間樹回放實現每一步的精準學習。這樣的教學資源提供模式能增強學習時效性,即學即練,即練即糾錯,強調知識的關聯性和一體性,提升記憶深刻性。平臺在軟件上的支持將催生有實力的教學機構制作互動性強、制作教學效果好的互動視頻,更能用微課程視頻配合互動視頻的方案,生成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平臺通過師生教學的評價和反饋在交流中不斷對微課程進行完善,并與更多的其他點狀微課程資源建立網絡,并隨著教學需求與環境發展來充實這個網絡結構[3]。
人工智能的結合為線上教學提供了高效的反饋途徑。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給予了網絡課程新的生命力,更近一步實現了數據的統計和綜合分析。基于網絡課程用戶足夠大的數據基數,通過人工智能可以在課后練習和學習過程中自動反饋學習的預估成果,智能評價的應用不僅僅在于評估學生個人的成績,更能用來推進教學視頻和教學方法的改良。
網絡課程可擁有結合線下發展的方向,隨著5G時代的到來,遠程教學模式的限制被大大降低,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方式也將是網課教學質量產生新的突破點的重要一環。新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VR)和混合現實技術(VR)成為未來網課遠程結合線下的一個新方向。通過VR技術構建的實驗室,可以解決傳統實驗教學中許多無法解決的難題,多種實際操作情形都能夠通過虛擬技術實現。VR技術通過其交互性、構想性、沉浸性和多感知性等特點,較為真實地還原實操實驗的真實性,還能避免線下教學工具、場地、空間等一些條件的制約,最大程度地滿足實操教學需求[4]。
網絡課程的提供不僅僅是線下課程的遠程版本,無論是技術上的優勢還是廣泛的多用戶同時分時交互,線上教學的模式都擁有著線下無法實現的額外優勢。現行網課的發展建立在技術革新的基礎上,要深入分析平臺用戶的需求,結合教學資源與新型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網課,為教師提供優質講課平臺,保持網絡課程這一新事物的強大生命力和長遠發展前景。
致謝:經過全組的通力合作,不僅克服了項目過程中的各種困難,而且學到了網絡課程和網絡技術方面的知識,還得到多方支持和幫助。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周春暉的細心指導!同時感謝學校給予我們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平臺和對項目的支持!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現狀統計報告[R].2020.
[2]林君芬,余勝泉.關于我國網絡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01(1):55-59,77.
[3]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4]侯煒.VR技術在耳部解剖學習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5):33-35.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1.033
2095-6835(2021)01-0091-02
本文系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市級項目階段性成果
周晨濤(2000—),男,上海健康醫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醫學影像技術。戴天航(2000—),男,上海健康醫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醫學影像技術。
周春暉(1963—),女,上海健康醫學院外語教學部教師(指導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及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指導。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