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磊 徐佳銘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江西 南昌 330088)
美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育人工作,是促進高校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其中指出要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加強各學科有機融合,整合美育資源,補齊發展短板,強化實踐體驗,完善評價機制。由此可見,高校美育教育應主動站在新的時代起點上,以更廣的視野、更寬的思路,積極謀劃美育與多種形式的校園第二課堂活動之間的創新結合,深入挖掘第二課堂對高校美育教育的應用潛力,推進以美育人與以德育人之間的深度融合,切實提高美育教育的育人實效。
從孔子的“君子六藝”到蔡元培的“五育并舉”,美育教育一直貫穿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教育之中。在辭海中,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審美、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美育教育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既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激發大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的教育。而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第一課堂之外,運用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育人平臺,對于促進大學生美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
傳統的美育教育依托于第一課堂進行,往往采用“一對多”的授課方式,教師講授的內容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來進行安排,以教師經驗分享和理論講解為主,美育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容易固化學生美育思維。而第二課堂更多的是以課外活動的形式存在于校園中,美育教育者可以通過學術交流、文藝表演、藝術競賽、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式來開展美育,形式不受專業和課堂限制。此外,學生在第二課堂的過程中,可以選擇自己熱衷的美育活動,合理安排自己的美育時間,以自己喜聞樂見的方式參與其中。這樣能有效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良好互動。所以,第二課堂有助于在教育時間、教育方式和實踐形式等方面提升美育教育的靈活性。
在美育第一課堂中,學生的角色定位只能是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對美育的講解和指導,在美育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一定制約。而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學生既可以是一項美育活動的參與者,也可以是一項美育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在美育教育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更多機會去接觸書本、課堂以外的美育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美育視野和美育層次。此外,第二課堂中整合了許多美育資源,教育內容豐富多彩,既可以是美術、音樂,也可以是戲劇、舞蹈等,充分滿足學生對美育的不同需求,幫助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文化藝術的美,進一步提升學生個人的美育素養。所以,第二課堂有助于提高美育教育的趣味性。
第二課堂可以同時兼顧理論和實踐,不受時空的限制,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統一起來,可以讓學生邊學習、邊實踐,所取得的美育效果相較于第一課堂更為有效。在第二課堂活動中,美育教育可以不分課上課下、校內校外,能讓學生在廣泛的社團活動中加強對美的領悟、塑造和傳播。同時,通過加入美育類型的學生社團,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一起認識美;通過組織參與美育交流活動,學生可以與美育方面的專家一起深入地領悟美;通過參加文化藝術類表演競賽,學生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創造美;通過共青團、學生社團的新媒體平臺,學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宣傳、分享美。所以,第二課堂能在認識美、領悟美、創造美和分享美的過程中切實增強高校美育教育的實效性。
部分高校在第二課堂美育教育工作中缺乏應有的重視,第二課堂更多地偏向于對學生進行智力教育、素質教育和技能教育,美育所占比重較少。此外,不少高校在開展美育第二課堂活動時,存在組織力度不夠大、涵蓋范圍不夠廣等情況,常常忽略對活動中特有的美育內涵進行全面深入地挖掘與融合。各高校對美育的相關政策、制度的解讀未能深入到學生中做到全覆蓋,未能在校、院、班之間形成良好的美育第二課堂聯動機制。
根據筆者調查了解,目前許多高校美育教育方面的專職教師數量存在大量空缺,美育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大部分都是以輔導員作為指導老師,而輔導員本身專業的限制和美育經驗的缺乏,容易導致美育第二課堂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產生沖突,不能進行科學、全面的美育教育規劃,影響第二課堂對于美育作用的有效發揮。部分高校開展美育第二課堂活動的場所設施嚴重缺乏,很多學生藝術社團缺少固定的舞蹈室、音樂教室、繪畫室等。雖然多數高校都設有大學生活動中心、音樂廳、大禮堂等1到2處固定場所,但往往局限于大型活動才能使用,并且各高校美育第二課堂場所設施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良莠不齊。
美育是一項系統性育人工作,涉及藝術美、自然美、技術美和旅游美等方面的諸多知識,其自身需要靈活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作為支撐,以此提升美育教育的趣味性、實效性。當前部分高校雖然開展了相關的美育第二課堂活動,但缺乏特色和創新,活動形式單一。例如,每學期僅僅舉辦一次的歌唱類比賽、元旦晚會等藝術類活動,依靠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文件學習,側重于對美育政策、精神的解讀,美育第二課堂體系不完善、活動種類不豐富。此外,部分高校在美育第二課堂中,活動設計和開展內容存在“孤島”情況,未能有效結合美育第一課堂教學進行延伸和補充教育,存在脫離學校美育教育實際需要和學生實際需求的狀況。
美育,作為一項系統的育人工作,不是一兩門藝術課、一兩次講座交流、一兩次實踐學習就能達到美育目標的。在高校中,第二課堂具有導向、激勵、凝聚、教育等功能,具備多姿多彩的活動方式,其對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層次的。高校第二課堂與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為高校美育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新的路徑。
高校依托第二課堂創新美育教育,首先需要加強美育第二課堂的頂層設計,制定美育教育在第二課堂中的長遠發展規劃,出臺第二課堂美育教育方面的制度性文件,為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美育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其次,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牢牢堅持以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切實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納入第二課堂活動組織的全過程,實現美育教育與各種第二課堂活動的深度融合[2]。最后,要及時轉變第二課堂邊緣化的舊有思維,充分挖掘第二課堂美育教育的優秀做法和優秀經驗,積極營造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的校園環境,實現第二課堂美育教育在師生中的全覆蓋。
第二課堂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高校應加大對現有美育資源的整合力度,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系統規劃美育第二課堂活動。一是要進一步做好美育教師的引進工作,并在現有美育教師隊伍缺乏的情況下,積極組織校內的輔導員、班主任、思政工作者等隊伍進行美育方面的系統培訓,盡早搭建起美育第二課堂的教師指導隊伍,加強美育教育的專業性。二是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校內外資源,推進第二課堂美育教育所需的軟硬件設施建設,提供經費支持,積極利用短視頻、新媒體等媒介,讓廣大學生群體關注、參加美育第二課堂活動。三是要努力以學生社團為載體,成立形式多樣的學生美育社團,打造美育精品社團;通過各類比賽增強學生的美育體驗、通過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的美育塑造,在與傳統文藝活動碰撞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第二課堂美育教育工作品牌。
美育第一課堂包括古典樂器類、舞蹈表演類、書法繪畫類、傳統文化類等課程,是傳播美、塑造美,進行美育教育的主陣地,旨在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審美基礎、形成較為合理的美學知識結構和掌握相關的藝術技能。而第二課堂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校運用第二課堂進行美育教育時,應準確把握兩者的角色定位,以美育課程體系為基礎,以美育第二課堂活動為依托,在美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之間構建聯系緊密、協同育人的聯動機制,讓學生在春風化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的熏陶。高校在開展美育第二課堂活動時,應找準合適的切入點并放寬思路,充分與美育第一課堂的學習內容相結合,避免組織“孤島式”的美育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在第一課堂學到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能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得到全面提升,積極響應美育第一課堂教學,切實將美育第二課堂活動打造成美育第一課堂的實踐延伸,讓美育教育在高校中擁有廣闊的生長空間[3]。同時,高校應進一步完善第二課堂美育教育的評價機制,圍繞第二課堂活動主體性、藝術性、情感性等方面的審美特征,組織學生對第二課堂的美育教育進行評價,不斷完善第二課堂美育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基于第二課堂的高校美育教育工作創新,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心靈美、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的新時代大學生;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群體對美育教育的內在原動力,營造健康向上的美育氛圍;有助于高校形成充滿活力、包容開放、多方協作的高校美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