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三灘中學,甘肅 靖遠 730615)
隨著新課改的進程不斷深入,我國各個教學階段的學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語文教學作為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新課標要求教師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同時,語文閱讀和寫作是現階段中考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語文過程中,如何教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進行獨立的教學,忽視了閱讀和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對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進行研究,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為學生日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存在著心浮氣躁、急于求成的不良習慣,導致學生閱讀完后,對于文章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不甚了解,閱讀質量較差。另外,由于學生正處于青年期,在閱讀方面,僅喜歡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閱讀面較窄,學生想象力受限,不利于學生樹立健康的三觀。再者,部分學生對于閱讀缺乏興趣,很少去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并且在課上閱讀時,參與度較低。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閱讀水平較低,將會嚴重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并且學生往往會忽視閱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重要作用,使得學生難以提升閱讀能力和學生語文水平。[1-2]
另外,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認為教導學生語文就是將課文中的主旨大意傳授給學生,卻忽視了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一篇文章每個人閱讀后的理解是不同的,學生由于閱讀經歷較少,經驗不足,在進行閱讀理解時,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大部分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僅對于文章的主題思想有一定了解,沒有深入的分析,沒有從文章中提取到關鍵點,閱讀效率低下,這就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提升學生閱讀效率。
此外,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較差,目前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在閱讀時都是一種淺層次的閱讀,僅是對文章的問題和主旨進行了解,而沒有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文章文本,深入了解文本內部和整體。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繼續與速讀也需要精度,兩相結合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但是初中生對于寫作往往存在著一種畏懼心理,其根本原因是學生不知道些什么,大腦中沒有相應的素材。學生寫作素材匱乏主要原因是閱讀量少,作文素材陳舊,缺乏對社會和世界的認識。另外,學生在遇到寫作困難時,會向老師請教,而老師的答案多是寫生活,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許多的寫作素材,但是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多是平平淡淡的事情,很少會出現驚天動地的事情,這就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刻意得夸大事情,影響寫作質量。
現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往往是教師給出一個作文題目,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并完成寫作,最后有老師批改和點評,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是有缺陷的。一方面,作文寫作缺乏寫前指導,由于作文寫作避免同質化,老師僅僅會給學生指出文章的主體,這就導致學生寫作困難,因為老師給出的題目很有可能是學生所不熟悉不了解的方面,導致學生下筆難。另一方面,缺乏寫中的過程指導,即教師對于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情況是不了解的,對于學生為什么這樣寫也是不清楚的,只是在作文完成后給予學生相應的點評,不利于學生發現自身寫作的不足。
此外,受應試教育影響,寫作的目的是考取一個好的分數,寫一篇好的文章。在小學、初中階段的寫作練習也多是以一兩種文體進行練習,通過長期的練習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學生語文成績提升較為緩慢,長此以往會產生厭惡心理,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影響語文成績的提升,形成惡劣循環。
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基本技能,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夠使積累足夠的語文素材進行語文寫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導學生閱讀和寫作時,應從閱讀素材中的文章結構、表達形式以及情感等方面指導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目前,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所選取的素材多是自己生活中的點滴,但是受限于作文要求,學生可能沒有類似的情感經歷,導致學生寫作質量不好。而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和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對作者的感受進行想象和欣賞,從而豐富其學生的生活經歷。另外,除了感悟作者的思想外,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掌握或學習一些新的看待問題的思路,這就需要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細細品味文章內容,從而提升學生深度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3]
閱讀作為人類生活工作的基本技能,語文課標中要求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取認識世界和發展自我的信息,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可以了解文章的結構和個人特點,還可以了解到作者寫作背景,從而引起共鳴。學生閱讀核心素養的提高需要的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共同提升,大量的閱讀能夠為寫作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而通過寫作,可以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有重點地進行閱讀,彌補知識空缺。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語文感興趣,才能夠靜下心來,投入到語文學習中。為此,教師要做好準備工作,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例如:在教室空閑的區域放置一個書架,同時放置一些文學讀物,以豐富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或者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狂人日記》《西游記》等。另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可以安排每周的閱讀課,給學生留有時間,去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并且在閱讀過程教師要給予閱讀技巧的指導,通過閱讀實踐的方式,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比賽、朗誦比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通過比賽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他人的優勢以及自身的不足。[4]
初中學校中,教師在日常的語文課程中都是按照語文課本教材開展教學活動,留給老師和學生專門進行語文閱讀練習的時間很少,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工作,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學生在對各種文學作品進行賞析和閱讀時,會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同時,學生在課余時間,也應該盡可能地去了解一些國內外的時事政治和傳統文化習俗,一方面,初中生正處于了解和認識世界的年齡段,盡可能多的閱讀課外素材,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拓寬學生視野。另一方面,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物能夠更好地培養自身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教師在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閱讀素材中的優美語句進行摘抄,摘錄到固定的筆記本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素材的積累效率。[5]
學生閱讀量的積累和閱讀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中考試題中,作文寫作的分值占比很高,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教師在日常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教導學生課本知識外,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寫作以及相應的寫作技巧。其次,教師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寫作練習,只有學生真正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寫在了紙上,才算是真正的進行了寫作。最后,教師要對于學生的寫作進行點評,點評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指出學生寫作中的不足,更多的是期望學生在改正自己的不足后,語文寫作能力有顯著提升。
另外,為了進一步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可以在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或者文章后,寫一份觀后感,觀后感無須要求字數和文體,讓學生自主發揮,從而通過閱讀學生寫的觀后感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也可以組織學生對語文課程進行點評,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增多,互相之間溝通交流更加容易。并且,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適時調整課程節奏,優化教學方法。又或者,教師在講解完成一篇文章后,組織學生續寫或者仿寫聯系,使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融入語文寫作中,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作者文章所有表達的情感,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寫作比賽,定期開展班級或者年級的作為寫作比賽,對于優秀的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將其印制在校報中,激發全校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
總而言之,語文作為初中階段最重要的一名課程,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需要有機地結合,一方面,教師在日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仿寫,深入閱讀活動,促進學生積累閱讀素材,拓寬學生視野。[6-7]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方法,除了必要的寫作前后的指導外,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寫作過程中的指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正確認識世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