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萍
(西安培華學院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發展的穩步增長,企業、行業對土建領域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因此許多高等學校都陸續設置了土建類專業。伴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高校連續幾年進行了擴招,土建專業從業人員的劇增,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關注點逐漸由土建行業人才規模的增長轉移到了人才質量的提升[1]。
土建行業對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數量需求的缺口較大,與此同時高等院校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高等院校需要對結構性人才短缺的現狀給予關注,對于培養模式、培養目標進行及時的調整以適應需求。如何在辦學層次提高、辦學規模擴大的同時,提高辦學水平是目前高等學院進行職業教育需要面臨的問題。
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指明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方向、明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標準和路徑的同時,提出了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要求[2],與此同時鼓勵職業院校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社會文化建設的態勢下提高自身競爭力。
西安培華學院為了順應人才培養結構優化調整的趨勢,達到應用型轉型的目的,積極推動1+X證書制度的實施。與此同時,《建筑CAD》課程作為西安培華學院土建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為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達到畢業要求,積極推行了改革。
在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日益深化的態勢下,伴隨著經濟發展的轉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對職業教育進行了重構。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證書(即“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旨在解決教育部門頒發的學歷教育證書與人社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未成體系的弊端,并且對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學校需要加大產教融合、深度了解地方產業的需求,積極實施專業對接職業崗位,新課程對接新技術,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企業復合型人才素質需求。
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中提出的1+X證書制度,其中“1”為學歷證書,通常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有直接關系,之所以限定為“1”是強調學生需要對專業進行深入學習、了解并且掌握,也突出了學歷證書的重要地位;“X”泛指多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僅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有關系,還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有關,這個變量體現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初級、中級到高級變化的不確定性,也暗指了職業教育學業證書制度從1到X的逐步升級,為建構學業證書制度打下了基礎。
土建行業在與世界接軌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對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導致了人才就業的錯位。了解崗位工作的內容、掌握崗位工作的技能、感知工作對象的需求、具備團隊成員的協作,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學業成果得到公平評價和公開認定,才能適應社會與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從而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1+X證書制度是以畢業導向為目標,以產教融合為手段方法,以德技并修為方向,強調了人與職業的深度融合,反映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實結合的內在規律,提出了培養具備正規學歷兼備職業人屬性的人才需求,為國家職業資格框架體系建立提供了契機,為探索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協同授予提供了可能[3]。
在課程改革前,以系統知識為導向、以教師為主體進行知識傳授,以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繪圖軟件基本命令、掌握計算機基本繪圖方法與具備計算機基本素質和技能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熟練繪制完整工程圖、熟練結構設計與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表達能力為核心目標。
在課程改革后,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強化了課程的能力目標,通過老師對圖紙的講解與學生的練習,使學生能利用CAD繪圖軟件進行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的表達、施工圖紙的繪制等,達到“實戰”要求。改革后考慮了對學生使用現代工具與職業規范進行建筑設計與結構研究的技能培訓,強調了團隊為解決工程問題進行溝通與協作的技能培訓,加強了《建筑CAD》課程與后續相關課程的聯系,體現了《建筑CAD》課程為后續課程服務的意識。改革后的《建筑CAD》課程以新技術的應用、重點培養學生掌握工程知識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拓展訓練為核心目標,為學生適應單一崗位(制圖員)需求,向適應多種崗位(制圖員、施工員、設計員)需求進行了轉變,同時更加注重創新力的培養。
課程在改革前,以培養學生靈活使用菜單、使用工具欄,掌握建筑類專業制圖基本知識,熟悉字體、線型樣式,熟練掌握尺寸標注,熟悉建筑平面圖、建筑立面圖、建筑剖面圖及建筑詳圖的繪制過程為培養內容。
課程在改革后,以培養學生熟練使用菜單、使用工具欄,掌握建筑類專業制圖標準,掌握圖幅、比例、字體、線型樣式,線型圖案、圖形樣式表達、尺寸標注,掌握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與詳圖的繪制為培養內容。同時按照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4]考核標準,新增了培養學生掌握正投影、軸測投影、透視投影的識讀與繪制方法,掌握形體平面視圖、立面視圖、剖視圖、斷面圖、局部放大圖的識讀與繪制方法。
課程改革后加大了對學生建筑制圖標準的學習要求,加大了對軸測圖繪制與識圖的要求,加大了對建筑平、立、剖及詳圖的繪制與識讀的要求,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繪圖技巧與思維拓展,為學生提前融入崗位環境、適應崗位要求、完成崗位任務,達到企業所需的崗位適應能力與創新能力奠定了基礎。對建筑制圖標準、建筑圖識讀以及建筑圖繪制也提出了較高要求:從傳統教學中對簡單命令的學習,到與專業結合度較高的案例融入,有利于強化了學生的專業制圖功底,切實貫徹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
在課程改革之前,《建筑CAD》課程作為《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課程的一個部分,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由于新生招生數量的不確定,第一學期的課程大多由兼職老師進行授課。由于時間倉促,安排的教師大多缺乏一定的工程背景,再加之課時緊張,老師們主要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后囑咐學生自主完成作業。這種教學形式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但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性比較差,交流時間和空間受限,所以教學質量較難保障。
在課程改革后,將《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與《建筑CAD》分成兩門課程進行教學。在大一第一學期進行32課時的《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授課,讓學生進行制圖的基本操作學習,在后續的課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以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核心培養目標,加大了啟發式教學和實例式教學的比例。讓學生對制圖有基本了解后,在相關專業課程的支撐下再去學習建筑CAD,能更好地將軟件與專業結合。所以在大三第一學期進行24課時《建筑CAD》授課,通過循序漸進地講解難易適當的工程案例,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與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達到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目的,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與獨立解決問題。
在教學手段上,西安培華學院采用成熟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與實例模擬演示,結合先進的成圖技術(BIM虛擬、施工過程三維仿真、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和直觀。對于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課程改革之前,采用終結性的考核方式,即總評成績=平時成績×20%+期末成績×80%。部分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考試前突擊練習,考核的內容無法全面準確地記錄學生的實際操作掌握情況,所以最終成果可能有失公允。
在課程改革之后,采用全過程性的考核方式,即總評成績=平時成績×20%+平時成績×30%+中期測試成績×20%+案例成績×30%。這種考核方式強調了學生平時基本操作掌握的必要性,中期操作考核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查漏補缺,案例考核多以制圖比賽的樣題,或職業技能等級測試的樣題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整個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總結問題的能力。
對1+X證書制度的研究,對職業教育標準的分析,西安培華學院《建筑CAD》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倡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目標,教學目標轉向重點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中利用先進的成圖技術作為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加大了對學生建筑制圖標準的學習要求,加大了對識圖的學習要求,教學內容與企業的用人標準保持一致,為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不忘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因為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所以《建筑CAD》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引起重視。本文結合當前課程教與學的現狀分析,對課程進行了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教學手段、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改革,嘗試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做積極的探索,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相信隨著CAD教學的不斷改革,新教學方法的出現,教學效率和效果會不斷提高,更加符合應用型本科學校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