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瑛
(無錫旅游商貿(mào)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近年來,因為普通高校不斷擴招,高職院校生源質量有一定下降,學生對語文學習積極性不高。其實,古詩詞也是當時的流行時尚,古代詩人所作的詩歌也是當時的流行元素。可見古典詩歌與現(xiàn)代時尚元素的融合,也許正好復興了詩歌的時尚特色。因此可以在教學詩詞歌賦時,借助現(xiàn)代時尚元素來協(xié)助學生去理解詩詞。
每首詩歌都有自己所要傳達的情感,優(yōu)秀的詩詞都是詩人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打動了一代代人,才流傳至今。古語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也就是說,要想感動人心必須有真情實感。在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中,很多詩人常常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對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強調讓學生們透過詩句去感受其中的感情基調,對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對詩句的理解能力獲得提升。比如《次北固山下》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關于這首詩老師可以給學生描繪出詩人在長江邊獨自遙望遠方的場景,他的內(nèi)心感受一定是身處異鄉(xiāng),看著江上的美景,但任憑景色秀色可餐,都不是自己的家鄉(xiāng),詩人那無限的思想之情就像腳下那江春水緩緩向東流去。經(jīng)過帶領學生們一同去欣賞古詩,能夠發(fā)現(xiàn)詩中或悲壯、或豪邁等多種感情,將古代詩人的意氣風發(fā)的精神面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比如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所表達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那樣憂國憂民的情懷。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很多古詩詞共有的特色,比如《使至塞上》一詩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馬上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荒涼大漠、蒼茫雄渾的場景中有獨特的線條美。又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場景:連綿不絕的柳樹和細雨,突兀的旅社、潮濕的塵土。王維用旅店、柳樹和細雨幾種元素,營造了一個清新的初春情景。還有很多詩詞都可以讓學生將其中的畫面用繪畫的方式描述出來,去感受詩中的意境美。
有眾多流行歌曲中有取自古典詩詞,而伴隨歌曲的流行,詩歌自然也會深刻留在學生腦海中,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月滿西樓》都是優(yōu)秀的作品,學生都可以背誦,但要進一步增加他們對詩中感情的認識。此時,可以讓他們體會詩歌中的旋律、演唱者的唱腔都是較好的辦法。如王菲版的空靈聲音,與原作中的憂傷而曠達的意圖十分相似,學生可以在這樣感性的、令人神往的氣氛中增加對原詩的理解。
很多流行歌曲還使用了古典詩歌中的語意,比如再創(chuàng)作,不但保留了古詩之意,有加入了現(xiàn)代思想,對于教學來說也是很好的素材。此時借助古今對比去增加學生對詩歌意蘊的掌握。比如《濤聲依舊》和《楓橋夜泊》的比較,有很多學生認為歌詞語言很容易理解,且有意味,如:“帶來一盞爐火,讓他溫暖我的雙眼”既古典又現(xiàn)代;也有學生表示:《楓橋夜泊》可以給人很多想象空間,對于“愁”可以有很多理解,但歌詞轉化成單一的愛情,詩的模糊感就失去了。又比如拿《還珠格格》主題曲《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與古詩《上邪》進行比較區(qū)別,當學生知道這也是出自改編后,紛紛十分驚訝,接著討論詩歌興趣便提升了,理解也更深了。或許,讓學生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時尚元素很多源自古典文化,讓他們維持對古典文化的鮮活感,比學習幾首詩歌更加有意義。
在學生意識到流行歌曲是源自古典詩歌后,可以讓他們將自己喜歡的詩歌轉換為古典詩歌,或是將自己喜歡的古典詩歌搭配上古典詩歌的曲調,讓他們注意情感的溫和節(jié)奏的和諧,相信他們的熱情可以搭配出很多詩歌的曲調。比如將《藍色生死戀》主題曲配上陸游的《釵頭鳳》,曲子的憂傷與陸游的作品氛圍十分相配。另有學生將《夜的詩人》配上《蝶戀花》的詞,將王杰的《英雄淚》配上蘇軾的《念奴嬌》。這些嘗試自然而然會在其心中扎根,學習詩詞歌賦成了一種有意思的娛樂方式。
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xiàn)代人,人的感情一定是相通的,“詩言志,歌言情”,古今詩都是為了抒發(fā)相同的感情,古典和現(xiàn)代語言所營造的都是相通的意蘊,這正是古典詩可以源遠流長的原因。這時老師可以將現(xiàn)代詩歌當作對古典詩詞的補充,以便方便學生的學習與理解。例如:在學習《夢江南》時“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就引用了席慕蓉的《悲喜劇》[1]。“長久地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假如過盡千帆后,你終會出現(xiàn),當千帆過盡,你飄然來臨,余輝中你的笑容那樣真實,又那樣不可置信,百萍洲,我只剩下一顆悲喜不分的心,那如云霧一般依舊漂浮著的,是我一絲淡淡的哀傷。”在原詩中婦人等候親人回來的相思之痛和席慕蓉詩中兩人相見后也難以撫平的強烈憂傷相互補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去體會作品要傳達的情感,讓他們的閱讀興趣一下被激發(fā)了。
很多現(xiàn)代詩就和古詩有很深的關聯(lián),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很好地使用。例如李白的詩可以用余光中的《尋李白》來理解,他是這樣寫李白的:“那一雙傲慢的鞋子至今依舊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里,人卻不見了,把滿度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和姜馬交戰(zhàn)的節(jié)奏,留給杜二細細地苦吟,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2]。余光中以形象的語句精確點評了李白的個性與價值,借他的詩去介紹李白,可能比只是單純介紹李白的詩來得更好。另外應該教同學去分析詩歌,比如李白有首詩“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是在李白迷茫時期,突然想到了同樣命運多舛的呂尚和伊尹。伊尹在招見之前也是夢見自己在釣魚,因此想到二位自己又有了自信,最終走上了自己的道路。老師在介紹本文時可以帶學生一起分析,古文的來源和故事,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刻認識作品。
如今很多學生喜歡現(xiàn)代小說,尤其是言情和武俠小說更深深影響著他們。如果在古詩教學中,完全可以利用他們熟知的小說去靠近其閱讀心理的距離,培育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如在課前讓學生查找瓊瑤詩歌的化用。比如《在水一方》和《詩經(jīng)·蒹葭》,小說《庭院深深》與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幾許》,《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與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簞秋》的關系;又比如在學習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課時,學生體會到了中年人生死離別時都會有些疏離感,這時可以借助《神雕俠侶》這部金庸小說,讓他們想著自己就是楊過和小龍女去體會,當讀到“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我和龍兒卻已經(jīng)相隔十六年了,他尚有一個孤墳,知道愛妻埋骨之所,而我連妻子葬身何處也不知……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然夢也不曾做過一個”時,教室里一片寂靜,學生都一臉悲凄,我們可以在故事里重新歷經(jīng)感情的激蕩,借此作品去理解蘇軾的用意。
現(xiàn)代動漫作品層出不窮,深受各個年級學生喜愛,他們幾乎是在動漫作品的陪伴中成長起來的。對此我們古詩詞授課可以利用這點,用他們喜歡的形式,將動漫加入古詩的學習中去。先給學生介紹一部與詩詞有關的動漫作品,如《漫畫唐詩》學生或許更多關注漫畫中的人物,但一旁的小字總會有一定作用,可以針對任務描摹、感情的體現(xiàn)、意境的再現(xiàn),讓他們?nèi)ヌ接憽_€可以給他們介紹詩與漫畫的不同,文字詩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漫畫的特點只直觀,但是較為單一。另外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作詩歌漫畫,如將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做成漫畫,很多擅長繪畫的同學畫出了各式各樣的人物。還有很多唐詩作品可以以繪畫的形式去理解,如將一首詩繪畫成一張張連環(huán)畫,像電視劇一樣觀看,這種形式可以激起學生對古詩的濃厚興趣。
現(xiàn)在網(wǎng)絡發(fā)達,不了解的事情學生可以隨時去查找。古詩詞大多意境復雜,很多學生理解時有困難,便可以利用網(wǎng)絡去解決。如在學習《唐詩鑒賞》選修時,學到李白一節(jié)時,可讓同學們分為幾個小組,分布尋找李白的生平、思想變化、詩歌風格等資料,有針對性去搜索,以找到適合的信息,接著是小組交流,讓他們討論對李白的印象,這樣每位同學都會對李白有一個立體全面的認識,也給詩作的理解帶來便利[3]。
我國有很多古代題材的電視劇,其中很多會牽涉詩歌和古代詩人,比如《荊軻刺秦王》就表達了易水將士,身先士卒的英雄事跡,讓人很容易想到詩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詩意。在詩詞課堂上,教師可以尋找到很多有關詩詞的影視作品,不但可以一同點評,而且可以培育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秦時明月》其中對古代風光以及策馬揚鞭的古代將士,還有疾如閃電的減法,都能夠很好地與詩歌關聯(lián)起來。借此,讓學生去閱讀高適的《燕歌行》和杜甫的《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與劇中畫面進行對比,他們昂揚奮發(fā),縱橫四海的氣魄十分相似,且劇中很多場面與杜甫詩中舞劍器法所產(chǎn)生的攝人心魄的效果極為相通,正是這些相似向能夠讓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3]。
每首優(yōu)秀的古詩中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特點,比如優(yōu)美的意境、精煉的言語、誠摯的感情。對正處在發(fā)散思維和語感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的高職學生來說大有裨益。新課標中指出要讓學生習得古詩詞過程中,有意識地積累、體悟和使用,逐漸提升自己的欣賞和審美情趣。對此老師在教授詩詞時應該基于新課標要求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去感受詩中之美,以提高其審美能力,介于古詩詞的難以理解,可以引入時尚元素如繪畫、歌曲、影視劇以及小說等方法去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引領學生去體會詩歌中的意境美,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