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媛媛
(山東體育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主力軍,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怎樣充分發揮輔導員的最大優勢,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必須要研究、重視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就業形勢、社會關系和組織形式日益多樣化,并且逐步與世界接軌,在此基礎上,大學生的思想活動也日益多樣化。新的社會環境對人才的需求也有所變化,也給高校培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原來單一計劃經濟下的高等教育運行機制已經日益變得僵化,加上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日益增多,學生管理觀念和教育方法也日益落后,這都造成傳統的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無法滿足現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的發展,也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發展和成長的需求,高校學生管理體制正面臨著全新而嚴峻的考驗與挑戰。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大部分地區現行的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體制逐步建設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模式,這將有利于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然而,部分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體制并未與時俱進,無法真正地滿足當今社會教育發展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甚至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所以,高校廣泛的建設和完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性的學生管理新體制是非常必要的。
輔導員的工作是一份較為勞心費神的工作,其工作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隨著時代的發展,輔導員的工作面臨著新局勢、新挑戰、新使命。所以,輔導員只有不斷地改善和創新自身工作方法,與時代接軌,有進取心,懷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并用心去培育每個大學生,爭取成為學生思想上的引領者、學習上的協助者、生活上的陪伴者,才能成為一名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貢獻者。
建設和改善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體制對完善教育體制、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在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存在一些較為顯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由來大多是心理動機的驅使和心理效應的影響。
優先效應。人對最初獲取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不會輕易改變,甚至會同化后續所接受到新信息的解釋,這就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即優先效應。輔導員通常會根據學生入學時的外貌、談吐、行為舉止等方面來獲取對學生的第一印象。但是這種印象特征的獲取是表面性的、有限性的而并非本質性的、持久性的。同時,這種印象將會約束著輔導員對學生新印象的產生以及深入的認知,使得輔導員難以用發展、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光環效應。對他人或者某一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只認識其一方面特征,認識不到其他特征,從而產生認知不足的心理效應被稱之為暈輪效應。其表現為,當一個人覺得他人或某一事物的一方面特征較為優越時,很難認識到他們其他特征的不足。這種心理效應會對輔導員的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致使輔導員主觀片面地去認知學生,很難公平、公正、全面地去看待學生。而這些問題,一方面將會直接致使部分帶著優越特征的學生驕傲自滿、放縱自己,從而不利于這些學生身心健康和個人發展。另一方面極大地挫敗了部分未帶優越特征的學生的自尊心,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不利于這些學生個人潛力的發現和學習動力的挖掘。
蝴蝶效應。一個極其微小的起因,通過一定時間和一些因素的參與作用而產生極為巨大的影響力,這種效應被稱為蝴蝶效應。這種效應告訴我們,任何事情的發生都離不開量的積累和發展。部分輔導員在工作中時常不注重細節,不注重對事情發展的把握,不注重對學生情況變化的留意,直到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涌現的時候,處理其問題的過程中才發現,問題的產生都是由自己忽視的細節醞釀而成的。
責任分散效應。責任分散效應是一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而產生的效應。其主要是指,當一個人遇到了麻煩,需要人幫助,假如這時有很多人在現場的話,那么就由大家來分擔幫助遇難者的責任,進而產生責任分散。由于每個人分擔到的責任很小,以至于觀者可能會意識不到自己的那份責任,從而產生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理,造成全體冷漠的場景。
鳥籠邏輯效應。假使一個漂亮美觀的鳥籠掛在房間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一段時間,主人可能會選擇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只鳥放在鳥籠里。這就產生了鳥籠邏輯效應。鳥籠邏輯產生的效應緣由較為簡單: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通常會采用慣性思維來思考問題,往往忽視邏輯思維,不注重實事求是。
輔導員在管理班級學生干部時,常常存在干部職位混雜、分工不明確的問題。部分輔導員一心忙于自己的事務,往往會忽略或不夠深入了解班級的實際情況,致使所帶的學生干部中有一部分人總是忙忙碌碌、事務繁多,另外一部分人總是閑來無事,這都導致組織無法集中和團結。除此之外,整個學生干部組織之間的職能混亂、相互推脫,會極大地降低學生干部組織的辦事效率和集體效用的充分發揮。
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一種超級不耐煩或者叛逆的心理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超限效應。這個效應告訴我們,過度的教育會產生超限效應,這樣的教育不但不會起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會產生反作用。目前,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往往不夠全面、深入,且存在模式呆滯、方式單一、情感機械、反復強調的現象。如此以往,學生會對這種教育產生超限逆反心理,不但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反而更容易產生同樣的錯誤。由于這種逆反心理和抵制情緒的堆積,會使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1]。
拆屋效應。假如家長讓孩子要學會自主學習,他們可能找各種理由推脫不去主動學習,但是如果和孩子說可以勞逸結合,一方面學好,一方面玩好,這樣孩子會覺得要求上做出了讓步。另外可以讓孩子有選擇,更容易接受學習這一事實。這種先提出較大的要求,然后提出較小的要求,產生的心理效應是拆屋效應。
目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輔導員數量不足、行政人員配置不當,這造成輔導員不僅要做好學生工作,還要處理好大量到行政事務工作。許多輔導員致力于處理行政事務,從而對學生工作的管理力度較為松散。如此以往,其所帶領的學生干部也帶著松松散散的態度去工作,這樣只會使自己分配的任務大打折扣,達不到理想的狀態。在做一件工作時,如果局部的環節沒有做好,那么都會影響到整體工作的運行效果,所以輔導員需要嚴格要求自己,為自己所帶領的學生干部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2]。
新穎效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最新刺激物的出現給人留下的印象,由此產生的心理效果稱之為新穎效應。這種效應會影響輔導員容易根據學生的近期表現來給予相應的評價,同時,會導致這種評價在短期時間內不會改變。這種短期認知會導致輔導員對學生的認知不夠全面化,不利于管理工作方公平公正的開展,進而會引起部分同學的不滿。
羅森塔爾效應。教師對學生心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被人們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教育實踐表明:一個教師喜愛某些學生,會對他們抱有較高期望,得到老師較多的關注和關懷,使學生學習更加有動力。相反,那些被老師給予較少關注的同學,久而久之會覺得老師言談舉止存在偏心現象,這會使這部分同學降低對學習的興趣。因此,輔導員需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位同學,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身心發展。
根據目前的輔導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圍繞革新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體制相關方面,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正確運用好各種心理效應。需要科學認識各種心理效應的優劣利弊,還要拿捏有度、靈活而藝術地運用各種心理效應,使其積極、有效的作用被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推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條不紊地開展。
加強管理工作制度建設。結合當前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相對完備的、獎懲、問責制度,這也可以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干部的責任感、使命感,為較強的整合中心的形成和全體學生凝聚力的增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廣大輔導員需端正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教育是人生一大重要內容,輔導員要注重細節、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懷有認真負責、謹慎細心的工作態度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追求工作高效進行。另外,還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全面了解并把握學生的變化情況。
尊重學生人格。輔導員需要經常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實時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尊重學生的想法并給予他們建議和指導,以便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對待學生要真誠、耐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待每位學生做到公平公正。涉及學生的工作事務要做到堅持民主公開原則,從而擴大自己的群眾基礎,讓學生信服自己的工作[3]。
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比賽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增強本領,從而促進自身全方面發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需要不斷改善和創新教育體制,尤其是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體制。只有高校不斷革新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體制,高等教育才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