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霄燁
(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音樂系,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從我國2014年提出要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后,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如何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探索創新經濟的發展,借助創新經濟引領經濟社會的建設,成為當前教育改革關注的重點問題。受到創新創業發展的影響,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也出現巨大的變化,傳統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弊端逐漸凸顯,如何構建全新的雙創教育體系開始引發廣泛關注。因此,要結合雙創教育背景,針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組織實施進行細化分析,促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實現良性發展,形成全新的發展格局。
雙創的提出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的變革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有效貫徹落實創新創業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環境出現了相應的變化,也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其一,雙創工作的開展能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為大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空間,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從引導學生樹立多元化就業思想角度進行分析,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意愿,確保學生能靈活就業、多渠道就業,有針對性對大學生就業活動中遇到的各項問題進行合理化的處理,保障學生就業質量得到逐步優化。
其二,雙創背景下就業指導工作能深化大學生對就業的認識,使大學生能在參與就業活動的過程中正確的定位自己,能對自己的未來薪酬和職業工作形成合理化的心理預期,從而使大學生能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崗位參與就業,提高對崗位工作的認同度和積極性,在實現個人潛能的同時也能促進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優化,使他們獲得良好的就業體驗,切實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新教育的綜合發展效能。
其三,雙創背景下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能對大學生的就業結構進行優化,借助雙創背景下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能使大學生多渠道就業,并且也能適當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使大學生不再集中在大城市、熱門領域就業,而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選擇到基層尋找商機,參與創業活動,從而使就業結構能得到合理優化,促進就業市場資源結構的優化,也能保障大學生就業質量得到明顯地提升。
其四,雙創背景下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能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效率,使大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地認識相關崗位工作,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對自身就業方向進行明確,從而結合創新創業背景做出合理化的選擇,使大學生的就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確保大學生就業效率不斷提升。
雙創背景下,要想促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發展,就要把握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從多角度探索創新規劃措施,彰顯雙創背景下就業指導工作的效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受教育空間,從而深化大學生思想認識,提高大學生就業綜合水平。下面就結合雙創背景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創新進行細化分析:
雙創背景的形成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新時期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實現良性發展的目標,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轉變傳統教育理念,要注意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角度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組織實施,并對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優化,打造高質量的就業指導工作空間。
其一,要堅持開放多元的教育理念,面向創業創新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落實,以此為基礎改進就業指導工作,在其中適當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提高大學生對就業的客觀認識水平,把握就業創業的影響,在工作中作出合理的選擇,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就業觀,在就業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
其二,要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在全面分析社會多元化經濟建設需求和人才培養需求的基礎上,強調就業導向對學生專業教育和選修課程學習等進行設計,學校重點從強化學生素質結構、職業能力結構和專業知識結構的角度對課程進行設計,并將就業指導課程與專業課程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提高就業指導課程教育的綜合影響力。
其三,重點開發創新創業課程,設置創業實踐教育、創業訓練項目、職業生涯規劃項目、就業引導課程相結合的專業化課程體系,從多角度引導學生對自身未來職業發展進行規劃,突出就業指導工作的全面性和創新性,確保能借助就業指導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能在就業實踐中做出合理化的選擇。
其四,豐富課內外實踐課程,重點對課外實踐課程進行開發,可以嘗試組織就業模擬活動、創新創業比賽、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方式促進產學研的多元結合,多角度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創業實踐和就業實踐創造良好的條件,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從而凸顯創新創業背景下就業指導的價值,為學生順利就業做出積極的引導[1]。
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過程中,按照創新創業背景的影響以及新時代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對于信息技術的合理化應用,可以在教育活動中嘗試引入技術創新的思想,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探索,使雙創背景下就業指導技術能得到全面更新,能為學生學習和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持[2]。在就業指導工作實踐中,可以積極探索互聯網+模式的應用,構建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就業指導課程融合發展的教育活動體系,在創新技術的支撐下對就業指導工作效果進行系統的優化。
其一,搭建在線就業指導服務平臺,在在線平臺上對就業指導資源進行整合,及時檢索網絡上關于就業創業方面的信息,結合具體的情況指導學生學習基礎的就業指導知識,了解就業指導政策變化等,從而強化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他們能更好地做好就業準備工作。
其二,引入虛擬仿真教學技術,構建就業指導仿真模擬空間,組織學生在虛擬仿真環境中直觀參與就業實踐活動,教師結合仿真情境的變化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指導,使學生能獲得積極的就業體驗。如在關于應聘外企營銷職位的過程中,就可以模擬相應的面試情景,并且為了讓學生了解外企營銷工作的基本情況,可以嘗試導入外企營銷工作場景,使學生能在模擬情境中更好地表現自己,展現個人才能,積累就業面試經驗,提高就業指導教育的綜合效果。
其三,構建創新創業在線項目規劃體系,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開發虛擬的創新創業項目,使學生能在虛擬空間中體驗創新創業實踐過程,能對涉及創新創業可能遭遇的挫折、面臨的風險等形成良好的心理預期,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經驗,能對創新創業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從而在就業實踐中做出最契合自身實際情況的選擇,真正實現個人價值[3]。
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在雙創背景下參與就業指導活動,不僅能了解最新的就業動態知識、強化自身就業競爭力,還能親身參與到創業實踐中,能對創新創業形成更加全面系統的認識,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因此為了能為學生開辟更加專業的教育空間,發揮雙創融入就業指導工作的價值,就要嘗試在學校中搭建創業孵化器,使就業指導實現綜合化發展。
其一,學校要積極探索創業孵化園的構建,開發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區和創業實踐區,教師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和體驗創業區,與參與創新創業的學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他們的創業經驗,更加直觀系統的感受創新創業工作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教訓[4]。
其二,學校開發創新創業項目實踐指導活動,即組織學生參與學校創新創業實踐項目,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親身參與創新創業過程中問題的處理和模式的構建,使學生能從自身個人發展角度對創新創業形成準確的把握和系統的認識,在畢業后能結合自身能力情況做出合理化的選擇,從而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綜合效果。
其三,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學校聯合政府部門提供精準化的創新創業服務,讓學生能全方位了解政府創新創業優惠政策和稅費減免政策,也可以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在企業與其他部門的支持下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審批和孵化提供的資金支持,并有意識地引導大學生參與基層創新,面向農業、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開發進行創新,從而在多領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實現個人價值,也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保障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能真正展現其作用。
雙創背景下高校在組織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就業指導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要明確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只有能打造高素質的隊伍,才能順應雙創教育組織實施的要求,提高就業指導教育的效果,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
其一,嚴把人才引進關,聘請高素質、具備創新創業指導經驗的就業指導教師參與到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中,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咨詢、職業規劃指導、職業生涯設計等方面的工作,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
其二,強化培訓管理,提升團隊素質。在雙創背景下,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要重視對現有人才隊伍實施有效管理和培訓,重點從創新創業教育入手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使他們能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改革創新,有意識地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拓展就業指導范圍,促進就業指導效果得到不斷優化。
綜上所述,把握雙創背景的影響,積極探索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改進和創新,能更好地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為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做出積極的引導。因此要客觀審視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方向,并結合具體工作需求積極探索就業指導教育的改進和創新,促進雙創教育的合理化融入,從而構建多元立體的就業指導教育空間,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從而促進高校大學生實現自身就業理想,在未來能服務社會經濟建設,實現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