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霞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孟子》中“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提到“創業”一詞,《辭海》中“創業”是指創立基業,《新華字典》中“創業”是指“開創事業”,創業的英文為“venture”有風險和冒險的意識,“創業是資源整合、機會發現、創業者聯合的創新型活動,是新公司或新組織創建的過程,可分為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兩種類型。”①侯文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大學生創業是在創業群體中具體化為大學生群體,是大學生充分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利用掌握資源而尋求個人價值和實現社會收益的過程,本質上是一種創新精神的實踐。
一是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擔負著國家創新能力的提升的責任,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打下了人才素質基礎;二是緩解社會矛盾和就業壓力的需要。當前,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2021年高校畢業生已達909萬人,大學生就業壓力更大,創業除了緩解個人就業壓力,還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減少因就業壓力而產生的社會矛盾問題;三是社會價值創造的需要。大學生自主創業在解決個人就業困難問題的同時,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優秀的創業人才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為社會創造了更多財富,實現先進技術的轉化,激發整個社會的創新意識和社會觀念轉變;四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高校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培養知識淵博,視野開闊,具有創新精神的綜合型社會人才,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業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喚醒學生創業意識,促進學生創業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五是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人生價值的實現是人一生追求的重要目標,“人的價值評價要看人在創造客體價值的過程中是否實現了自我的主體性價值”②王東明.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創業能夠發揮個人才干,積累個人財富,進而回饋社會,得到社會認同,他人尊重,挖掘出個人潛力,展現自我價值,充分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大學生創業的行業領域大多圍繞個人專業和自身人脈資源展開,按照創業項目分類,分布在以下幾個領域:
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掌握科學技術前沿領域和先進思想,有一定的技術功底,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業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優勢,在該領域創業成功的概率也會高。但由于科學技術領域創業對大學生自身專業技能素質要求較高,進入該領域創業門檻相對較高,有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相應的大賽或進入企業合作實習、實訓來積累經驗,掌握一定的經驗、技術和人脈,進而開創個人事業。目前大學生參與的主要高新技術創業領域有各類計算機軟件開發,如網絡游戲開發應用、網絡營銷平臺開發、學習軟件設計開發和日常應用型軟件設計和開發,機械、化工、生物制造技術更新、農業種植研究、食品加工技術創新、服裝鞋帽設計等。
智力服務是一個較為傳統的大學生創業領域,是大學生創業自身具備的資本,大學生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識技能,為需求者提供如翻譯、家教服務、培訓機構、設計等方面的服務,智力服務領域的創業由來已久,門檻較低,常成為大學生勤工儉學的方式,為大學生創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源。同時,大學生從事相應創業能夠具有天然的智力集群優勢,其同學、老師都可作為其資源,有利于其創業發展。目前大學生參與的主要智力服務創業領域有各種專業的技能培訓服務、咨詢、翻譯機構、家教服務中心、成人考試補習、會議禮儀服務、網絡維護、各類平面設計工作、各種專項代理業務等。
連鎖加盟創業一般指大學生通過資金投入獲得原服務商的品牌使用權、技術支持、管理培訓以及推廣服務的創業方式。這種創業形式對于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技術、管理運營經驗、資金等方面的要求低,創業的難度和投入的成本相對較少,進入該領域的門檻也不高。但連鎖加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運營方式,如何選擇出質量好且適合大學生創業的加盟項目對大學生較有難度,容易產生因不了解市場盲目創業導致的經營風險。目前大學生選擇較多的連鎖加盟創業領域主要圍繞受90、00后年輕人歡迎和熟悉的餐飲、服務行業,如快餐店、飲品店、快遞服務、便利店、學習培訓機構、服裝飾品、體育用品、家居服務等。
自主開店是校園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創業方式,主要是由于能夠利用高校校園的顧客資源,同時由于熟悉同齡人的消費生活習慣,能夠準確把握消費者的喜好,大學生會結合自身掌握的文化知識、專業特點等形成有特色、有新意的特色小店。自主開店可以根據自身資源和資本來控制規模和消費群體,入門較為容易,成為當前大學生創業人數較多的領域。當前大學生自主開店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具有文化氣息的咖啡屋、飲品店、讀書屋、快餐店、服裝飾品特色專柜、手工制品、婚禮化妝司儀管理服務等,包括當前較為流行的網絡直銷也是大學生容易入手和樂于參與的創業形式。
大學生創業相比一般的創業者具有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創新精神、政策扶持、自身年齡身體等多項優勢,其成功的概率和社會價值的創造率較高。
大學生從小受到國家系統教育,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因長期受到的學習訓練,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學習能力強,有一定的創造力,進入社會后,他們更容易將所學知識與社會資源相結合使用,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近年來,由大學生創業帶來的成果較多,如網購平臺、應用軟件、熱門網游、學習軟件等產品,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實用價值和便利。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是大學生創業者擁有的最強有力的資源優勢。
創新思維是“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認識的能動作用,突破固定的邏輯通道,以靈活、新穎的方式和多維的角度探求事物運動內部機理的思維活動。”①賀善侃.創新思維概論[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1:18.指打破傳統和習慣,在未知領域形成與眾不同的看法和方法的思維活動。大學生作為年輕的社會群體,其思維受教育和知識儲備影響,具有一定的新穎性、求異性,能夠靈活地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能力,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形成有社會實用價值的創意項目。“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②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0-22(2).大學生作為社會最活躍的群體,其思維活躍,創意新穎,對知識和社會實踐有強的領悟力,易于接受新事物,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夠發揮其積極的推動力,主要體現在專業、經營管理、互聯網平臺等方面的創新創造。
大學生能力素質影響著創業活動的踐行,大學生年輕,思維活躍,具有非常強的活力和創造力,勇于挑戰自我、承擔風險,能夠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認識力和行動力,進而創造性地開展創業活動。而且年輕的大學生有“初生牛犢“的精神,自信心較強,對自己追求的事情能夠有激情和熱情的去體驗、嘗試。部分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管理服務活動,部分學生以選修營銷、管理類、創新創業類的課程和培訓,接受了系統的知識能力儲備和訓練,積累了領導、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經驗,有較好的管理、組織潛力。另外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還參與創業訓練項目和大賽,也掌握系統的創業流程和知識,甚至有個別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嘗試開展或參與創業項目,充分鍛煉了創業能力,為其畢業后走上創業之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大學生創業政策扶持主要是指國家和政府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在稅收減免、貸款利率優惠、貼息等。大學生創業政策起始于20世紀末,之后國家和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制定和完善各項政策。1998年,教育部發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要加強對在校大學教師和大學生的相關創業教育,政府制定一定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2010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核發《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通知,鼓勵大學生創業并享受相關稅收優惠。2010年5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鼓勵各大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2013年,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2015年政府多部門出臺政策,對大學生創業進行稅收、貸款等多重政策傾斜。2016年出臺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2017年出臺了稅費補貼政策,2018年出臺了經營許可審批方面的優先照顧政策,為大學生創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大學生可充分利用扶持政策,降低創業成本和阻力,進而促成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有效創業。全面從國家和政府層面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政府部門通過改革創新、優化體系、提升服務,更大程度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形成全社會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生態,從而營造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
大學生進入社會初期年齡在21-26歲之間,正處于人生的青年時期,身體各項機能處于最佳狀態,進而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各項事業和工作中去,在創業過程中不容易受到因疾病等困擾、干擾,而且抗壓能力強于40歲以上人群,因此在創業活動中大學生相比較而言有更多的身體素質優勢和資本,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去。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大學生要充分利用國家和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充分利用自身具備的知識素養、能力活力和年輕的資本等優勢,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個人喜歡或善于開展的創業活動中去,在緩解就業壓力、增加社會財富,創造社會價值、引領時代潮流走向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