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暢琦
(鄭州西亞斯學院音樂戲劇學院,河南 鄭州 451100)
古典舞蹈本身蘊含著深厚、豐富的民族文化與精神,是傳統舞蹈在當代的一種全新構建形態。為了更好地認識、傳承及發展中國古典舞蹈,必須要系統化學習古典舞蹈的相關內容,切不可只注重古典舞蹈表演,而忽視了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1]。高校作為培育現代舞蹈人才的搖籃,理應承擔起培養中國古典舞蹈傳承人的責任,強化古典舞蹈教學指導,力求可以使學生對古典舞蹈這門文學藝術形成深刻認知。
中國古典舞蹈以戲曲舞蹈為創作模板,充分融入了我國傳統武術當中的一些動作元素以及芭蕾舞等西方國家舞蹈中的有益成分,以傳統美學思想作為基本審美原則所發展起來的一種時代性與民族性特性比較顯著的舞蹈種類。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后,古典舞蹈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舞蹈知識體系,并且成了高等院校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業。從特征角度來講,中國古典舞蹈可以完美地展現出我國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與風俗習慣,如除了可以借助肢體動作對當時時代背景下的舞蹈形式進行展現之外,也可以借助舞蹈動作來向全世界的人們傳遞中華民族特有的舞蹈文化,這使得古典舞蹈作品本身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內在情感。
基于中國古典舞蹈的內涵與特征可知,中國古典舞蹈誕生于中華民族特有的舞蹈與戲曲基礎上,并且從獨特的審美視角出發,以聯系現代社會生活的元素為基礎,構建了富有文化特質與民族特色的一種舞蹈體系。通過在高校開展中國古典舞蹈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深入學習和了解中國古典舞蹈審美特征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豐富舞蹈相關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對中國古典舞蹈中包含的獨特中國舞蹈文化、古典精神以及審美取向等形成深刻認知,這樣有利于促使他們更好地傳承、發揚以及發展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舞蹈文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舞蹈素質[2]。此外,通過研究和學習中國古典舞蹈,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這些古典舞蹈作品背后包含的古代文化與民族精神,如每一個古典舞蹈動作除了包含相關人物或角色的不同情感之外,同樣蘊含著一些獨特的文化觀念,提高了高校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可以為后續他們學習其他舞蹈知識做好鋪墊。
不同于書法、美術等藝術形式,舞蹈作品在古代時期缺乏攝像機或照相設備等來對相關的藝術形式及信息進行有效記錄,所以古代舞蹈的保存難度更大一些。與此同時,中國古典舞蹈和中國古代舞蹈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具體表現在前者主要是一種以中國傳統美學觀念為核心,誕生于新中國成立之后并可以展現出古代人們充分尊崇古老舞蹈文化的一種舞蹈種類,同時其中也包含許多新時代的文化氣息。在對古典舞蹈這門舞蹈藝術的相關知識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一般不會選擇直接研究舞蹈,而是采取追本溯源的方式,從美術、文學作品、戲曲作品以及其他民族文化藝術作品當中去窺探有價值的藝術內容。
正如古代所說的“文化藝術不分家”,美術與文學作品不僅可以對古代樂曲或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征進行生動、全面記載,同樣包含著許多有關古代舞蹈作品創作者的獨特藝術見解以及當時時代背景下的藝術潮流與風氣等等。比如,在《霓裳羽衣歌何微之》(白居易,唐代詩人)這首詩歌中,作者借助詩歌生動地對霓裳羽衣舞進行了生動、形象地描述。如果我們在學習霓裳羽衣舞,那么可以通過學習這一詩歌作品來挖掘及整理出其中包含的優秀舞蹈元素與內容。因此,在開展高校中國古典舞蹈教學期間,我們切不可“就舞論舞”,而應該鼓勵和引導高校學生廣泛地狩獵美術、音樂以及文學等多門有關舞蹈藝術的課程,從它們當中有效地挖掘和汲取有價值的藝術元素與內容,這樣可以為學習中國古典舞蹈方面知識夯實理論基礎。
教學方法是影響中國古典舞蹈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學方法的可行性與適宜性與否,需要從教師方面與思想方面來進行校核,所以相應的古典舞蹈教師必須要以身作則,本身要正確認識與看待我國古代優秀的民族遺產,并在實際的古典舞蹈教學中有計劃地向學生滲透熱愛國家和社會的優良品質,同時還要注意充分對“教”和“學”的多主體勞動給予充分尊重,嚴格做好古典舞蹈課堂紀律維護及管控工作。特別是要注意在古典舞蹈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以飽滿的激情去指導與教育學生,如仔細地示范中國古典舞蹈動作,并且要注意耐心地指導學生逐漸糾正本身身上有的一些缺點與不足,保證可以切實做好自己的教學及指導工作[3]。
基礎訓練是提高高校學生古典舞蹈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即便相應的舞蹈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也同樣需要給予學生具有韻律且富含情感的舞蹈鍛煉內容,尤其是針對那些初學者要指導他們從單一基本舞蹈訓練出發,借助動作的逐步規范化來幫助他們逐步過渡到開展古典舞蹈組合動作訓練。此外,在古典舞蹈課堂教學期間,高校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或者犯一些錯誤,這時候教師要注意及時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及時解決自己在古典舞蹈訓練中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比如,學生在做全新的舞蹈訓練期間,教師要注意仔細、清晰地為學生講解及示范全新舞蹈動作的同時,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示范動作來進行模仿訓練,并認真指出他們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及時查漏補缺,不斷提高自己的古典舞蹈綜合素質。而如果高校各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古典舞蹈素質方面存在一些差異性,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貫徹層次化教學及訓練理念,科學地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之后以小組的方式指導學生訓練自己的古典舞蹈基本技能,確保可以提高他們的基礎訓練質量。
在現階段高校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更加喜歡現代音樂或現代舞蹈,對中國古典舞蹈這種舞蹈藝術形式常常缺乏強烈的參與欲,學習興趣不高,甚至許多高校學生在參與古典舞蹈教學過程中常常會感覺非常枯燥,以至于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古典舞蹈方面知識的效果,也會對古典舞蹈訓練的成效帶來不利影響。基于《教育心理學》可知,興趣是一個人主動接觸及認識某一事物所產生的一種主動傾向與積極情感。只有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行為個體的理解力與聰穎程度才會得到大大提升,并且可以有效產生主動探索的全新方法。因此,在開展中國古典舞蹈教學期間,必須要注意立足激發高校學生參與古典舞蹈教學的興趣,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參與古典舞蹈教學的注意力。其中情境創設法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古典舞蹈教學中的一個有效教學方法,所以在平時的古典舞蹈教學當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地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激發他們主動學習與探索興趣的教學氛圍。
首先,在教學中要注意靈活地對教學組合進行合理創編,但是要避免設置過難或過多的組合。鑒于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在進入高校開展舞蹈專業知識學習之前一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教育或培訓,所以過難、過多的舞蹈組合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及訓練難度,進而會影響他們學習的興趣。其次,在創編舞蹈組合期間還要注意增加其趣味性及吸引力,保證可以使學生對相應的舞蹈組合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與表現欲望。此外,在為高校學生創設良好教學氛圍期間,也要注意同時發揮古典舞蹈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氛圍創設中的主導作用。比如,可以結合學生的聽課情況,適時地、合理地應用一些活潑生動、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保證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古典舞蹈教學活動當中。特別是在實際的古典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增強自身情緒的感染力,力求可以實現“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古典舞蹈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同理,在古典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學好、學會中國古典舞蹈的本錢。在古典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是指導學生開展素質、技術、形體以及藝術表現力等幾個方面的訓練,借助這些完善科學訓練體系構建來保證高校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古典舞蹈表演舞臺上面的形象塑造任務。其中身體方面的訓練是構成整個古典舞蹈訓練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注意在實際的古典舞蹈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身體素質訓練。
在實際的身體素質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需求以及古典舞蹈表演的需求等,有計劃地訓練高校學生的身體重心掌控能力以及身體的柔韌性、軟開度、肌肉活力、爆發力與耐力等,這些都是保證學生有效完成古典舞蹈肢體動作,充分展現出古典舞蹈的神韻之美的重要基石。與此同時,在實際的古典舞蹈訓練過程中,除了需要結合傳統古典舞蹈方面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法與技巧之外,還要注意有效地運用現代人體方面的知識與理論,做好學生的日常訓練指導,使他們可以有效地鍛煉自身的韌帶、肌肉能力以及重心平衡把控等相關身體素質內容,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鍛煉的效果,使其有效地支撐以往古典舞蹈教學及訓練活動的開展[4]。比如,針對“前、旁搬腿”這一古典舞蹈動作需要完成180°動作,并且需要保證動力腿與主力腿都可以做到直膝狀態,同時也要求主力腳要做到半腳尖著地,并盡可能地控制到最高的高度位置處保持2個八拍左右的時間。要想準確地做出這一動作,必須要保證訓練者身體肌肉的耐力、韌性與爆發力等滿足支撐動作的要求,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缺一不可。但是在開展身體素質訓練中,要注意本著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訓練方式與訓練量,力求最大程度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訓練效果。
總之,古典舞蹈是當下高校舞蹈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關系學生舞蹈綜合素質的發展。在開展高校古典舞蹈教學期間,可以從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舞蹈相關藝術出發,注重優化古典舞蹈基礎訓練教學方法,合理營造輕松愉悅的古典舞蹈教學氛圍以及加強高校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確保不斷提高高校學生古典舞蹈訓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