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晶 胡 珊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安順 561000)
DR圖像處理技術,作為由計算機控制的一種典型數字化X線的攝影技術,是在現代數字化改革過程中,在醫學影像領域應用最為廣泛也是最為核心的數字圖像技術。DR圖像處理技術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DR軟件的功能也較為強大,這就需要在應用過程中充分掌握應用技巧。因此,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影像學知識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還需要將DR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方法、DR軟件的使用技巧,充分融合到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內容當中,實現醫學影像學的現代化全面改革。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體系當中,大部分學生和教育者,往往對圖像處理技術的掌握程度都普遍較差。所以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優化過程中,就需要充分重視起DR圖像技術的教學融合力度。
在社會各行各業都在不斷融合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從而實現更為高效、高質量的發展背景之下,醫學領域也在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設備和新興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整體改革過程當中,醫學影像學作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上其本身組成體系較為復雜,所以改革難度較大。DR圖像處理技術在醫學影像學教育領域的融合,要從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在醫學影像學方面的整體應用要求和DR圖像處理技術的針對性應用角度出發進行分析: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這一現代科學技術,在醫學影像學領域的改革過程中,主要應用到了圖像的獲取、圖像整體處理,以及圖像的識別重建三個部分的核心技術。其中對于圖像獲取技術的應用是最為首要的,圖像的獲取本質上就是對患者的相關檢查數據和圖像資料進行分類整合。在對數字圖像進行掃描檢測的過程中,得出相關的圖像結果,再將獲取到的圖像結果輸入計算機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和數據轉變,將圖像轉變為較為好處理和存放的數據結果形式進行統一的歸納和呈現。獲取圖像是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第一步,只有準確地獲取到了影像圖片資料,才能夠使計算機可以按照流程處理出現數據,從而將影像圖片轉化為醫療分析的重要依據,實現系統化的保存。
在獲取了圖像之后,就需要對圖像進行統一的處理,將其轉變成為信息數據,存儲在醫學影像數據庫中,以備后續的調用。在這一階段就需要圖像處理這一核心技術的參與,圖像處理技術將存入到計算機的影像數據進行歸類、壓縮和數據編碼,從而實現有效存儲。
最后是對于圖像的識別重建,在對數字圖像進行處理時,為了使其能夠更好地以數據狀態進行存儲,就需要對圖像進行變換。在經過變換儲存之后,在后續的實際需求處理過程中,就需要依靠數字圖像的識別重建技術,對數字圖像進行針對性分析和需求分割,再對數字圖像的重點區域特征進行強調和突出,最終展現到屏幕上,實現識別重建。
針對醫學影像對于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需求,數字圖像處理技術中的DR圖像處理技術是最適應醫學影像學方面技術需求的。因此,DR圖像處理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到了醫學影像學領域[1]。
第一是DR圖像處理技術在治療輔助方面起到的作用。在進行醫學治療的過程中,DR圖像處理技術所起到的治療輔助作用,就是對醫療數據進行組建,從而實現幾何模式的直觀呈現。利用DR圖像處理技術,可以最真實地還原患者的病情狀況,還可以實現對微小部位的放大和觀察,從而幫助醫生更為細致地觀察發生病變的部位,從而進行醫療分析。
第二是對于放射治療效果的強化。DR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除了可以幫助醫生更為細致地觀察病灶,還能夠促進醫療技術的優化改革。DR圖像處理技術在治療方面的應用主要在于放射性治療方面,在進行放射性治療之前,需要對病變位置進行精準的定位,并展開治療方案的制定。如果定位病變位置時出現偏差,將很容易導致治療方案出現錯誤,最終導致治療出現錯誤。這時就體現出了DR圖像處理技術的重要性,在對病變位置進行定位觀察以及治療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用DR圖像處理技術,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患者的患病狀況,從而實現病變部位的準確定位,在進行治療方案的規劃時,利用DR圖像處理技術還可以實現病變以外部位的機體狀況檢測,從而有效降低放射治療的風險性。
第三是實現數字解剖這一現代化醫學技術。數字解剖是醫學影像領域在現代化數字信息改革過程中提出的重要醫療技術,數字解剖技術是依賴于高科技,將視覺和力學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建立起虛擬人資源,實現對于機體各個組織結構和機能的透析,最終實現最為真實的解剖模擬的一項技術。數字解剖可以有效起到手術模擬以及臨床教學的作用,對于手術模擬和醫療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在數字解剖技術理念的構建過程中,DR圖像處理技術是最關鍵的一環,在DR圖像處理技術的參與下,才能夠按照真正的人體結構建立虛擬人的數據資源,從而展現人體組織的結構機能。
第四是增強腦組織認知。腦組織作為人體機能運轉的核心,是人體組織結構的重要部位,在醫療過程中需要進行深刻全面的研究。但是由于腦組織存在許多較為復雜的結構,所以想要實現對腦組織結構和機能的全面認知,就需要對腦組織進行全面觀察,進而逐層深入進行結構功能的探析。在傳統的醫學發展模式當中,由于核心技術的不完備,使得腦組織的研究腳步較為緩慢。近年來伴隨著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整體的提高和發展,醫療技術水平也得到了相應提高,尤其是在DR圖像處理技術被廣泛運用到醫學影像領域之后,可以利用DR圖像處理技術,實現無損傷的經過大腦皮層對腦組織進行透視觀察,從而全面展現腦組織的結構,進而深入研究腦組織各項機能。
目前各大圖像處理技術軟件的主流公司所推出的DR圖像處理軟件,在程序屬性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且區別較大,這就使得選擇DR軟件的難度較大。此外,由于不同老師的圖像處理能力不同,其所具備的經驗也有很大的差異,就導致了在進行DR圖像處理技術的教學時,比較難統一標準。這就很可能使學生的DR圖像處理能力受到很強的限制,對于醫學影像學領域的整體改革產生不利影響[2]。
在長期的醫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臨床專業、藥學專業還是影像學專業等等,都是以課本理論教學為主,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醫療概念和理論,但是卻不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尤其是DR圖像處理技術本身操作性就較強,需要較多的實踐操作作為基礎,所以在教學體系改革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教學形式的制約而無法全面展開教學。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DR圖像處理技術的重要性,實現DR圖像處理技術的有效教學深入,就需要在醫學影像學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選擇合適的插入點,將DR圖像處理技術以及DR軟件的使用進行融合。老師可以在講解相應的影像檢查方法和列舉經典病例時融合DR圖像處理技術的講解,將DR圖像處理技術的教學自然引入到醫學影像學的專業教學當中。在講解完傳統影像檢查方法的使用方法、局限性、缺點和適用的檢查范圍之后,就可以系統講解這一檢查階段該如何融合DR圖像處理技術,展開講解DR軟件應該如何實現相應操作,以及在檢查過程中利用到了DR圖像處理技術中的哪些核心技術和方法,從而讓學生在全面學習醫學影像學知識的同時建立起DR圖像處理技術的應用思路,從而為后續具體的實踐課程打下基礎。在對典型的病例進行具體講解分析的過程中,對于不同的病例與各種不同檢查方法的特異性和使用范圍進行具體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改革的開展情況,插入對DR圖像處理技術的科普和系統講解,從而實現醫學影像學的教學體系改革。
DR圖像處理技術的教學方法較多,根據技術應用理論以及教學內容的需求,利用比較式的理論教學法與實踐操作結合的手法,實現DR圖像處理技術的課程教學較為合適。比較教學方法可以從新舊知識的比較和內容正誤的比較入手,也可以從知識點處于知識體系中的位置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或者根據教學實例的差異進行圖片、實物或者列表的綜合比較[3]。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過程中,比較教學方法本身應用就較多,因此在展開DR圖像處理技術的教學融合時,應用比較教學方法,就能夠較為自然深入地將DR圖像處理技術的課程教學,融合到醫學影像學的現代化教學體系當中。在理論課堂之上,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醫學影像的各類操作圖片以及檢查藝術的照片展現給學生,從而在此基礎上,給學生科普DR圖像處理技術,并展開DR圖像處理技術的理論教學。這樣才能給學生打下較好的理論基礎,從而在后續的實踐課程當中,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高度結合。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很強的技巧性和操作性,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理論講解式教學,學生將很難真正掌握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有效應用方法。再加上DR軟件本身體系結構就比較復雜,如果不能在實踐的同時進行教學,那么學生不僅不能掌握DR圖像處理技術的高效應用技巧,甚至根本不懂DR軟件該如何上手,這對于醫學影像學的長遠教學發展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總而言之,在醫學影像學的后續教學改革過程中,老師和學校不僅需要重視DR圖像處理技術教學課程,還需要安排足夠的上機實踐課程。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按照小組合作的形式,實現上機操作,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充分結合,從而真正掌握DR圖像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