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瑩瑩 江西省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
在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聲樂課程是必修課,同時也是提升學生就業水平與能力的重要內容。然而,現有課程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使學生的聲樂演唱水平和教學能力不能滿足幼兒教學需要。鑒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開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教學,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和能力。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材在與學生發展的銜接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材編寫內容傳統,不能準確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等。目前多數學前教育專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進入21 世紀以來,學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相關教學人員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全國各大高校對學前教育學生的大量擴招,造成入學學生專業素養水平參差不齊。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學前很少進行系統的音樂學習,對音樂藝術缺乏必要了解,再加上每個人的嗓音條件不同,教學難度不斷提高。集體授課無法有針對性地解決每位學生在表演唱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為學生開設的聲樂課程教學模式單一,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相對滯后,這使學生無法有效接受教學知識,也會讓學生對表演唱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會導致學生認為聲樂課程是一門無用的課程。
學前聲樂課程教材形形色色,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教材和課程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形成準確的判斷力。如果學生能夠接受學前教育專業表演唱課程的教學難度,那么相關教學內容也應該進行調整,如聲樂基本理論知識、藝術的賞析與評價、初中級藝術歌曲表演、兒歌的演唱方法與訓練、幼兒歌曲的彈唱訓練及表演唱等內容。在課程體系的編排與組織上,教師有必要進行相關的歌唱表演教學與訓練,如先培養學生的聲樂基礎技能,然后進行幼兒歌曲的演唱教學,接著可以訓練學生幼兒歌曲的彈唱及表演唱能力,也可以加入一些節奏練習和表演唱課程教學活動分析等,進而實現對聲樂課程體系和教學理念的創新。
我國高職院校基本都已開展聲樂表演唱課程教學,目前存在兩種教學模式:一是個體教學,二是集體教學。雖然兩種模式的教學效果都相對較好,但是授課形式都存在著一些弊端。如果要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就必須將集體教學和個體教學相結合。例如,在表演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互動的形式,在教學完成后,讓學生分組并在組內進行表演唱,同時讓其他成員進行點評,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并在教學中將這種模式傳遞給幼兒,讓幼兒也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學生在表演唱時會存在許多問題,如怯場、不夠自信等。聲樂集體課表演唱的訓練可以改善這些問題,增加學生自信。例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每一次表演唱聲樂課,訓練形式可以分為獨唱、二重唱、小合唱等,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同時,積極參與相關活動,通過提前訓練、走臺、正式演出等一系列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自信心,進而提升學生的表演唱能力。
通過對高職聲樂集體課教學的探究,筆者發現在集體課表演唱的課程教學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教師應該對相關的課程進行創新,采取對聲樂課程體系和教學理念進行創新、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學生表演唱的學習興趣等措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表演唱課堂的教學效率,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