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姍姍 鄭博
(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14)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道路交通運輸迅速增長,交通需求與交通設施供給、道路服務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各類交通事故頻繁,基本趨勢是事故發生數和事故死亡人數逐年持續上升,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極其嚴峻,如何有效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在此背景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的交通管理,使用效率科學的分析方法、挖掘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各種原因是合理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預防交通事故的關鍵。
利用交通事故、交通違法等信息開展交通安全形勢分析。對本地交通事故發生原因、區域、路段、時段、肇事車型、道路類型和駕駛人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分析,發現道路風險隱患位置,并準確分析交通事故影響因素和深層原因。
對道路交通事故數據、機動車數據、駕駛人數據、違法數據進行分析,結合日常排查、專項排查工作機制,找出潛在的安全隱患,將隱患信息報送各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和業務處室實施整改和管控,及時消除隱患,整改后及時對整改效果進行評估,達到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目標。
系統按照分層解耦的方式設計,共分為4層架構:(1)基礎設施層。以保障系統運行環境為目的,建設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安全設備的硬件基礎資源,以及操作系統、數據庫、云平臺等軟件運行環境。(2)數據層。基于大數據平臺,將六合一平臺的人、車、事故、違法等數據,以及PGIS道路交通空間數據進行匯聚清洗、關聯融合、存儲管理,形成各類風險隱患主題庫,作為分析研判的數據支撐。(3)分析層。建立事故多發點、事故多發段、事故成因、安全形勢等分析研判模型,基于大數據技術,對風險隱患主題庫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形成分析結果,用于指導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4)應用層。構建從排查、上報、審核、調查、整改、復核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治理的閉環管理流程。
公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大致可歸為兩大類。一類是道路安全檢查,主要是指對現有道路進行全面排查,側重于對已建道路開展以預防為主的事前檢查;另一類是事故黑點鑒別,主要是鑒別出一段時間內現有道路上交通事故的數量或特征異常突出的點,側重于對已建道路開展的以治理為主的事后檢查[1]。
通過匯總近3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數據對事故多發點段進行分類:(1)一類交通事故多發點段,滿足如下條件之一即可:近3年內,發生1起及以上一次死亡5人(含)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事故的發生與道路因素有關的;近3年內,發生2起及以上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近3年內,發生6起以上死亡交通事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存在特別嚴重安全隱患的其他事故多發點、段。(2)二類交通事故多發點段,滿足如下條件之一即可:近3年內,發生1起一次死亡3~4人道路交通事故,且事故的發生與道路因素有關的;近3年內,發生3~5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的;近3年內,發生6起以上致人傷亡的交通事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其他事故多發點、段。(3)三類交通事故多發點段,滿足如下條件之一即可:近3年內,發生1~2起死亡交通事故,且事故的發生與道路因素有關的;近3年內,發生3~5起致人傷亡的交通事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存在安全隱患的其他事故多發點、段。
(1)道路因素分析:把道路分為高速、國道、省道、城市道路和農村道路,分別統計這5類道路事故發生情況已經常見的幾種事故原因。(2)人員因素分析:對事故當事人的年齡、職業、駕齡、準駕車型進行綜合分析,統計死亡率最高的年齡段、主要責任年齡段以及各種駕齡段發生事故的占比排名。(3)車輛因素分析:基于車輛類型和使用性質兩大維度進行二次歸類,對客車、貨車、小車、面包車、摩托車以及電動自行車事故情況進行分析,統計各類車型的亡人事故占比、致死率、主責占比。(4)違法因素分析:對造成事故的違法行為進行分析,對高發的違法行為進行排名,統計致死率最高的違法行為,并對近期事故占比持續上升以及上升較為明顯的違法行為進行識別。(5)環境因素分析:對事故發生時間和所在道路的環境情況進行分析,如天氣、光照、坡度、轉彎角度等,統計環境因素對事故發生的影響變化,對造成事故量上升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最終基于事故成因分析結果,指導開展相關的隱患治理整改工作。
(1)總體情況概述:統計說明全市交通事故總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以及同比增長、下降幅度,重點概述亡人事故情況和較大事故情況。(2)事故特征分析:包含事故分析情況、道路類型分析、天氣因素分析、車輛類型分析、事故形態分析和事故原因分析。(3)亡人事故分析:主要針對出現死亡的事故進行分析,對存在共性的違法行為、車輛類型等方面進行說明。(4)整治情況分析:對專項整治工作、隱患排查工作情況進行分析,并回顧上一周期整治情況與整治效果跟蹤結果。
(1)隱患排查。1)日常排查:在日常執勤執法工作過程中,對急彎、陡坡、臨崖、臨水、長下坡等重點路段標志標線和安全防護設施嚴重缺失、損壞,以及群眾或者其他部門反映的明顯危及交通安全的道路安全隱患進行梳理和排查,并進行現場取證,形成日常道路安全隱患排查記錄。2)專項排查:專項排查的目的是針對惡劣天氣,如雨季等特殊天氣情況,或者春節等節假日,組織有針對性的交通安全隱患排查[2]。針對專項排查發現的突出安全隱患問題,排查工作專項小組對道路安全隱患問題進行取證記錄。(2)隱患上報。對于日常排查工作,可根據上報記錄,生成待分析的排查工作報告。之后由隱患排查人員進行進一步核實分析,完成日常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報告。對于專項排查工作,由專項排查工作小組對道路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記錄進行匯總分析,形成最終的專項道路安全隱患排查報告。(3)隱患審核。發現隱患后需由所轄大隊進行審核,對隱患內容進行確認,排除掉無效和不需要處理的隱患數據,可根據實際情況上報支隊審核。(4)隱患調查。根據安全隱患排查報告,組織開展線下調查工作,核實了解安全隱患的具體情況,錄入并上傳調查報告。(5)整改意見。對隱患內容出具整改意見,生成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并報送或抄告相關責任單位。采用多管齊下的整改策略,全方位地開展隱患治理工作。如改善道路不適當的道路線性規劃,消除危險的道路線形工程設施;將機動車輛與非機動車輛分開,將機動車輛與公路交通的一般環境中的行人分開;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增設交通信號燈、減速限速表盤等[3]。(6)隱患治理。與隱患治理部門保持溝通,跟蹤整改情況,及時獲取隱患治理的執行情況。當隱患治理玩抽,由責任單位反饋任務完成回執并登記整改結果,上傳相關附件資料存檔,記錄經辦人相關信息。(7)治理復核。對整改完成的隱患進行實地復查,通過現場拍照記錄整改后的形態,確認隱患已排除,實現隱患排查全過程閉環處理。
本方案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事故信息、事故原因、事故特征及分布特點等進行分析,開展道路交通事故易發風險評估,提早發現道路存在的交通安全隱患,并對暴露出的安全隱患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意見,最終形成可控、閉環的隱患治理流程,確保城市道路安全水平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