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力甫卡爾·賽買提
(阿克蘇地區伊斯蘭教經文學校,新疆 阿克蘇 843000)
自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課以來,重點大多集中在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將中國傳統文化基本排除在課程內容之外。但是,現代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的具體內容和評判標準,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的精華的提取。所以,歸根到底來說,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的教育的根本內容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文明、風俗、精神等的總體稱呼,它是通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斷豐富發展的匯集成反映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民族特性的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
是經過長期歷史檢驗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們的傳統、得到大多數中國人的認可是經受住歷史檢驗的,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國人的政治、思維、行動、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指導性作用;是我們將中華文明區別與其他社會主義文明相結合的標識,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一個民族獨具特色、民族精神的體現和代表;傳統的文化能夠讓我們的國人尋找到歷史的歸屬感,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我國的傳統文化具備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潛力,若將其推廣為一種新興產業性文化,其物質效益和文化效益都應該是豐厚的;傳統的文化,可以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加深對中國的關注和理解。
1.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課
首先,課堂教學教育要更加深入有利于將當代我國中華優秀偉大傳統民族文化的文學知識教育進行更加系統化、理論化和綜合科學化的知識傳授與應用教育,這也是當代我國青少年中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深入開展當代中華優秀偉大傳統民族文化知識教育的最直接、更便捷、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和有效方法。中小學階段的政治思想中學政治與理論文化課程想要真正做到希望自己目前能夠成功地學習融入弘揚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傳統的優秀文化,就要把自己目前所學習在思想中的政治與理論文化這個課程的所有具體內容都能夠融入深化到弘揚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傳統的優秀文化中來進去,才能很好地做到充分發揮自己目前所學習的思想與政治文化課程教育培訓課程對于促進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優秀文化的教育弘揚與其在傳播中的作用。把現在的意識形態教育思想與民主政治教育課程理念融入運用到當今中國的現代傳統教育文化中。如對于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中,關于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的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就可以積極引入一些傳統的先賢的故事,在傳統文化中,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將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于自己的道德修養相聯系,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及具備的道德素質,激發學生的道德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再比如對于學生進行愛國教育課程時,可以在講授的過程中積極引入一些為中國革命、為實現民族的獨立的革命先輩們,讓學生們從這些人物身上去感受愛國情感和精神,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也要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設置上更加多樣。除了傳統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教授課程之外,也可以開展一些活動課,比如讓學生相互介紹一些自己知道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文化背后的深刻內涵等。
2.增強對弘揚中華優秀民族傳統美德文化的保護弘揚和推廣宣傳工作力度
對于我們中華優秀民族傳統和文化的教育一刻都絕對不能輕易地放松,在切實抓好課堂教學的基礎同時,還要繼續加強宣傳和推廣力度,通過校內校外的各類活動來豐富我們中華優秀民族和傳統文化的信息和傳播途徑,擴展其影響力,形成"課上學、課下做、人人修"的良性環境和氛圍,讓我們中華優秀民族和傳統文化真正成為廣大學生的品質和素養提升的重要來源。
在這種宣傳教育手段上,我們不僅可以同時運用校園板報、宣傳欄、校園文化廣播站等向廣大學生群體進行教育宣傳,比如弘揚孝道、禮儀、誠信等傳統觀念;通過我們舉辦了校園攝影藝術作品展、書法作品講座、詩詞文聯專題講座、藝術作品表現比賽活動等多種宣傳方式,營造了我們校園內關于傳承和創新發展弘揚中華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濃厚文化氣氛;還有也可以同時選擇由我校班主任親自指導負責組織召開"班級是我家"、"感恩有你"、"做誠信公民"等被列為一個教學主題的一次班會,通過這些為一個教學主題同時舉辦一次班會的多種活動宣傳形式,讓我校全體學生自我積極地組織參加,自我主動接受并得到更多的文化教育;正是借助于教育新媒體的這種工具,它必然能夠形成突破歷史時空的技術局限,傳遞、交流、共享的強大教育職業知識特點,以廣大在校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意識形態,促進我校思想理論政治教育課程素材教學與促進弘揚傳承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各種教育資源教學優勢相互地結合、高度整齊地相互融合,增強了它的時代感、社會感和吸引力。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質
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涵蓋廣博,加強專業師資團隊建設十分重要。作為教師就需要對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自身具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的素質,去認識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和其背后的深刻內涵。只有教師真正地去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揮表率作用,才能夠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在課堂上明事理、辨清是非、懂榮辱的目標。
1.加強對中華優良的傳統和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廣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心
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一直是中華民族強烈凝聚力的動能之所在,是一個維系整個中國人民利益的精神紐帶,已經廣泛地滲透在社會、政治、經濟以及其精神生活的每一個領域,也成為我們建設立身于這個世界的一個寶貴精神支撐。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優良傳統和文化的教育,有助于更加準確而深刻地把握我們這個民族的進步與發展史,增強廣大學生的認同感和民族文化自豪心。
2.加強對優秀傳統和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由于我國高校學生對于多元化文化存在的現象認識缺少其應有的辨認和分析能力,部分高校學生為了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而自言過激地貶低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滋生了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的不良現象。這與當前我國中學階段在進行價值觀塑造中學生思想政治課堂教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欠缺,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思想政治課堂中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將會更好地幫助廣大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3.加強對優秀民族傳統和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廣大學生的民族愛國情操
愛國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高尚的民族人格文化情感,這種高尚人格文化情感不僅體現在對屬于祖國的大水山河行云流水、祖國的悠久繁榮歷史及其優秀優良傳統、祖國的繁榮發展偉大前途與人類社會和諧命運的真誠敬畏,它就是在要求我們把自己的愛國、報國、救人、興國、強國的核心價值和主觀看法當作崇高的一個人格與一種美德標準來認真學習踐行。在當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上,涌現了許多關于愛國、報國的偉大民族經典哲學理論實踐思想和愛國英雄故事,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報國志士豪情,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憂國憂民民族精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擔當等。這些十分具有深刻經典故事意味的愛國思想和歷史故事已經發展成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和傳統文化珍貴瑰寶,成為了凝聚中華兒女的精神凝聚力和調動社會公眾向心力正能量的重要來源,在新世紀發展的一個歷史增長階段,思想和故事政治教育課程學科教育更需要充分地學習吸收和教育借鑒古代中華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各個領域的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利用這些豐厚的綠色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大力推廣發揚和組織開展高等學校的綠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知識宣傳教育,培養和不斷提升廣大學生的綠色社會主義愛國思想情操。
總而言之,思想理論政治教育課程建設是目前我國初高等教育階段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在這個多元教育文化復雜多樣的中國現代教育社會中,不僅必須不斷要學習吸收、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文化,還必須從傳承中華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特別是在我們的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專業課程德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對保護弘揚傳承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文化精神給予我們高度的愛和重視,加大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與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力度,老師們還要不斷地對我進行創新探索與認真學習,在有效地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育教學理論技巧與教師專業技術素養同時,增強自己對保護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文化的責任意識與創新能力,進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