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楠
(河北省望都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當今正處于科學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21 世紀,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各種新興科技技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處在這樣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技術產品也被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加之國際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現實社會情狀,英語這一學科對于中職教育而言顯得格外重要。面對這樣的大環境背景,對于中職英語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接下來文章將從“互聯網+”時代背景對中職英語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路徑兩方面進行探討。
隨著互聯網信息產業的快速蓬勃,教育行業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積極應用互聯網教學推動教育的發展。然而任何事物的興起發展都有一定的歷程。當前,在我國大部分的中職院校中,可以發現大多數教學方式依然采用傳統的模式,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進行單一的輸出,而學生進行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盡管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起到了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互聯網技術不斷地發展,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教育行業的持續創新發展離不開經濟資金的支持,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影響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教育技術設備的應用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當前,盡管我國已經加大對教育資金的投入力度,重視教育的全面均衡發展。但是依然存在著城鄉教學水平差距大、教育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的現狀。
一些中職院校由于受經濟條件影響,其網絡教學基礎設備不夠完善,從而導致中職院校的英語課堂講述方式較為單一,大多數學校由于教學硬件設施不夠齊全,諸如電子多媒體設備、影音視聽設施等無法正常使用,只能由教師按照課本單方面來傳授知識。但是英語學科作為一門的語言學科,其學習考核講究“聽、說、讀、寫”各個方面,且格外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以及英文表述能力。如果僅僅采用這種單一的傳授方式讓學生去把握這一門語言性學科,的確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把握程度。
新興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教師的教學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例如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以及音頻、視頻的下載剪輯,包括投影設備的連接等等,這些新興技術的應用給教師們帶來新的挑戰。仍然存在一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落后,一方面,其堅持用傳統講述中文的方式來講述英語,不注重對學生西方語言文化的灌輸、不重視英語教學的實際目標。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很容易流于表面,無法真正掌握英語的要點與精髓。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真正地學好英語這門語言,讓學生很難在現實生活中熟練地運用英語來正常交流。
另一方面,一些教師默守成規不懂得創新。這些老師對于新興科學技術保持一種逃避心理,其不重視對新型科學技術的學習與應用。但是作為英語學科,其最為重要的是對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語言能力的測評。長此以往,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課堂氛圍的活躍,而且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其學習效率下降,影響其未來英語學習的發展。
英語,作為中職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語言學科,其重視對單詞、語法、句型的長期積累與長期聯系。要想讓學生真正投入學習并掌握好這門課程是十分關鍵且有難度的。然而,對于大部分中職學生而言,其存在著自身學習能力較弱、基礎知識的掌握較為欠缺、學習主動性不強的特征。這種情況對于中職英語教師而言,本身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著一定壓力,如何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課堂知識內容的吸收就顯得格外重要。
面對這樣的現狀,倘若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一味地按照自己原有的教學方式,通過單一的課本知識來向學生傳遞干巴巴的知識點。同時,也不注重對新興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重視對課堂模式的創新變革,這樣一來將會使學生喪失對課堂的積極性,影響課堂整體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將會使得學生對英語這一學科產生抵觸情緒,進而甚至會危害到學生正常的自主學習能力。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與此同時,科學網絡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創新驅動力。2013 年,騰訊首席CEO 馬化騰提出了“互聯網+”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計劃方案。方案指出網絡技術可以與各個傳統行業相互融合,傳統行業借助互聯網可以實現新的發展。教育行業也開始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網+教育”,這種融合方式也給中職英語教育也帶來了新的契機。
處在互聯網時代蓬勃發展的當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廣闊性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例如最常用的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圖片、視頻、音頻來設計自己的課堂環節,通過豐富的教案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投影儀展示課件,增加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真切感知。
同時,可以在網絡空間中下載一些經典的英語演講、英文電影。并穿插在課堂期間來讓學生欣賞,一方面,開闊了學生視野,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同時,也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堂上模仿影視作品中的英文發音,學生之間角色扮演來互動交流,提高學生開口說的能力,增加學生進行英語語言表達的機會,從而減少傳統的“啞巴英語”這種不科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去接受新的知識,完成課程要求中相應的學習任務,促進其對知識的深刻掌握。
在傳統的中職英語教育模式中,教師一直以來處于一個主導地位,將教材的內容傳送到學生的大腦中。然而在新時代的際遇下,伴隨著各種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轉化,教師可以將網絡空間中的教學網站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多媒體視頻、音頻、圖片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
同時,教師也可以提前安排預習任務,讓學生借助互聯網自主預習并準備課堂展示,推動“翻轉課堂”的應用。這種方式能夠轉變課堂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教師處于課堂主導地位轉變成學生處于課堂主導地位,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活躍課堂氣氛,并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互聯網 +”時代的發展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的無限性,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過程中單一的課本和老師而言,互聯網空間中的學習資源更為豐富多樣,并且隨著微博、微信、微視頻以及客戶端的涌現,學生可以利用多種媒介平臺去接受新的知識,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輸入。通過計算機輔助設備來呈現知識點內容。充分發揮其高效率檢索、大容量信息、以及生動形象趣味的特征,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互聯網設備,通過高科技技術來活躍課堂氛圍,應用情景教學模式來加深學生的記憶。例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音頻配音播放,讓學生學習并現場模擬,還可以通過一些趣味小故事的形式將英文日常的交流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在互動過程中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不斷創新,不斷改革。我國中職英語教學也是如此,為了順應著網絡高速發展的大浪潮,積極地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貫徹落實“互聯網+教育”,盡管其在英語教學領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著一定的發展空間。為了更好地推進“互聯網+教育”根據當前中職教育的發展現狀,做出以下思考。
當前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各種互聯網平臺層出不窮,無論是“三微一端”,還是慕課網(https://www.icourse163.org)、微課網(www.vko.cn)等新興教育平臺,都為老師與學生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但是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互聯網平臺各種信息良莠混雜的弊端。尤其是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一定要在運用互聯網平臺學習的過程中重視平臺的選擇,同時也要重視對信息的甄別,避免一些不良信息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而作為中職英語教學而言,教師要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課堂引領者的角色,選擇合適的網絡平臺來推動學生的學習發展。例如可以運用微課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視頻的應用,針對特殊的知識重點進行深入講解。同時也可以運用網絡平臺上一些優秀講師的線上講座或是慕課視頻,來輔助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把握。
當前大部分學校都在積極推進多媒體設備以及網絡視聽課堂設備的應用,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教育基礎設備較為落后。面對這種情狀,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對一些教育設施落后的學校的資金投入,對于學校而言,要重視互聯網教育基礎設施的建立,在硬件設備上順應時代的發展,提供給學生更好的教學環境。
與此同時,在引進這些先進教育設備的同時,也要對學校內專職教師進行設備應用的培訓,讓教師熟悉網絡設備的運用,進而根據課本知識內容,合理安排課堂環節,運用先進設備來增強課堂的互動氛圍。
伴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推進,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專職英語教師,更應該意識到互聯網技術帶給英語教學的便捷性。要學會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敢于擁抱新技術,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力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科學地運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推動新世紀教育行業的發展。
中職院校的宗旨是為社會培養新型的實用性人才,而英語學科是中職教育重要的學科之一,其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在“互聯網+”環境背景下,傳統的中職英語教育方式面臨著一定挑戰。但同時“互聯網+教育”這一新型融合方式又為中職英語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面對這一系列的挑戰與機遇,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等各個主體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進中職英語教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