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嬌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00)
“00 后”相對于其上一代的“90 后”,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僅在物質上有著先天的優越性,其精神世界同樣更加豐富,表現在自我、靈活、自信、張揚等特點,讓高校輔導員工作直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想真正將思想政治工作去“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開展,必須要摸清現階段學生群體特性。
“00 后”的孩子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他們往往擅于運用言語、肢體動作,產生豐富的情感表達,來獲得父母認可和寵愛。長此以久,“00 后”的孩子很難獨立完成一件完整的事情。正是這樣相對平坦的成長道路,讓原本在這個時代就缺少歷練的他們更容易被所謂的“困難”影響,所以他們抗打擊能力比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也比較弱。在大學中,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會出現以前求學路上沒有碰到的難題,如軍訓日常訓練太過辛苦、大學學習沒有想象中的輕松、宿舍舍友關系不融洽等等,都讓大多數“00 后”大學生極易出現極端情緒化。
“00 后”大學生成長在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和物質基礎相對較好的家庭環境中,致使他們容易產生很多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他們有較“80后”“90 后”更多的便利渠道去開闊自己的眼界,也更容易體驗到很多生活的樂趣。他們思維活躍,我行我素,更容易產生獨特的個性。但在大學群體生活中,越來越強調的遵規守紀、集體榮譽、團隊合作,是“00 后”身上顯現出來的短板。他們因為突出的個性導致行為不受約束,對嚴肅的校規校紀和老師的諄諄教誨容易產生不良的抵觸情緒,也因為強烈的自主意識,很難在集體和團隊中達成共識,缺少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原本就早早接觸網絡的“00 后”大學生群體駕馭網絡的能力更加靈活、熟練。電子信息媒介的傳播和應用,更是讓他們輕而易舉得就能掌握很多“80 后”“90 后”難以操控的電子技術。電腦、手機基本已經成為現在“00 后”大學生的左膀右臂。越來越多的社交軟件和電子游戲也讓更多的“00 后”感受到了虛擬世界的樂趣,較多“00 后”大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社交軟件等難以自拔,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和學習效率,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爆F階段,面對作為高校主要生源的“00 后”,對于以往高校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以,作為在大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高校輔導員來說,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順應現代學生發展的需求。
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擔任著雙重身份,這種雙重身份對大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00 后”大學生的想法和思維都十分超前,極具創新思想的他們,更容易欣賞和崇拜有著獨特閃光點的身邊人物。高校輔導員要想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人物”,首先必須要先從自身做起,嚴以律己,以身示范。在學生面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個人形象和言行舉止,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和人格魅力。不管是在平時的校園活動、班會組織,還是在宿舍檢查走訪、談心談話的過程中,都應該每時每刻身言傳教,做思想教育上的滲透,成為學生的榜樣。
當然,高校輔導員要想真正意義上的征服“00 后”這群“技術控”,還需要一些“硬核”的專業知識。輔導員在管理不同院系之間的學生時,應該時刻關注自己本院系專業的發展動向,盡可能地去學習和接觸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才不會在學生談論相關專業話題的時候,身處與學生無話可聊的尷尬境地。
高校對于“00 后”學生來說,已經不單單是學校那么簡單,他們希望在大學里不僅能夠學到足夠的理論知識,更渴望可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結交五湖四海的新朋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也早已不是單純的管理者,現在一個合格的輔導員絕對不是嚴令呵斥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而應是將學生視為己出,原則事情上進行教育批評,生活情感上進行感化和交流,成為學生心靈上的寄托,值得信任的長輩和朋友。
在工作中,高校輔導員要轉變教育觀念,正確分析和對待“00 后”大學生的特性,不能一味地否定他們的能力,隨意的“標簽化”甚至是“妖魔化”,辯證處理學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嚴管深愛”。對于在原則上經常犯錯誤并造成錯誤示范的學生,必須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對應《學生手冊》實施相應的懲罰措施;但對于那些本質良好,因為偶爾迷糊無意犯錯的同學,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適當地進行引導式教育,通過“內自省”做情感上的交流和觸動。
“00 后”由于情感豐富,容易受到外界壓力導致情緒波動比較大。這時,作為輔導員又要擔當起“愛的父母”,既要愛崗敬業,更要愛護學生。面對“00 后”,在情感溝通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合理運用共情手段,體會學生的處境和難處,在交流中體現“愛”,讓學生真正、真切地感受到輔導員的關心和理解,獲得信任感。
學生群體的特點往往體現時代的發展特點,對于當前“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網絡早已成為“00 后”大學生群體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習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备咝]o導員要想緊跟時代發展,緊跟當前“00 后”大學生群體的發展趨勢,成為學生眼中獨具一格的高校輔導員,就要不斷學習、思考、大膽實踐,結合新媒體創新工作中學生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緊抓機遇,迎接挑戰。
“00 后”善于運用各種流行的社交軟件QQ、微信、微博、ins、貼吧、抖音、表白墻等。這些社交軟件的應用確實是為生活、學習等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隨之而來產生的附加問題也慢慢顯示出來,特別是現在“00后”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強大的自尊心,并且缺乏對于網絡傳播及輿論影響的認識,很容易在短時間形成輿論的泛濫。所以,高校輔導員要想做好網絡思政,就要善于運用貼近學生的網絡軟件,及時地通過各種軟件動態了解最新的學生思想動向,通過多種網絡創新方式進行思想教育與引領。如,建立微信思政公眾號,定期更新相關學生思想引領文章和案例;運用小程序方式,成立學生訴求中心等。
現在高校大學生活動多在線下,形式單一、內容相似的活動性質已經很難調動起現在學生的積極性。其實,對于“00 后”,新鮮、有趣的線上活動更容易吸引他們的眼球。運用強有力的新媒體形式,更能帶動“00 后”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大學生文娛生活的質量。如,利用直播的形式進行班會的開展,不僅可以減少組織學生人數、地點安排等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可以增加每位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可以在直播下面發表自己的想法進行有效的交流??偠灾?,當前高校輔導員要想真正抓住現在學生的“心”,必須要打破封固的傳統思想,大膽地進行形式上的創新。
“00 后”大學生群體是新時代發展的重要后備軍,作為高校輔導員應盡快掌握“00 后”的特點,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基礎上迅速進行合適的角色轉變和能力提升?!?0 后”只是現階段學生的代名詞,將來還會出現“10后”“20 后”“30 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惟進取也,故日新”,高校輔導員要做的絕不是階段性的滿足提升,而是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持續能力提升。在面對新形勢下學生群體的更替,要積極地研究和創新,成為高校育人工作身后堅強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