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蕾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據相關研究表明,當前高職課堂思政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尚存在某些不足,未達到理想效果,如對課堂思政教學認識不足、實施主體不清與分工不明、教學方式傳統固化、教學資源不足等。因此,在課堂思政建設工作中,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開展有效的、創新性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推進課堂思政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本文對當前高職院校課堂思政改革的必要性與進行了分析,并對課堂思政融入專業課程中的改革方向與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為推進“課堂思政”在專業課程中的融合提供參考。
時代發展對于思政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各專業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是關于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思政教學領域,需要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需要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這就要求新時代思政課程建設要注重制度化、模式創新、適應新時代新技術三個關鍵點,建立一系列系統且呈現方式靈活新穎的課程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學習、生產、生活中去,打通思想政治教育從認識到實踐的整個認知過程。
隨著當前社會網絡媒體的興起,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接收無法分辨是非,自身思想建設和自我追求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因此,學生思想教育刻不容緩,不應再局限于每周兩節課的枯燥理論教學,應該在各類學科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即誕生課程思政。在相關文件中出現了“職業教育要把思政與職業規劃、規范、道德、精神相結合,普通本科要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相關闡述,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對社會輸出專業化人才,而這一目的的實現需要將高職院校將專業教育、職業教育跟思政教育相結合。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應充分挖掘本門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應用到專業課程教學中[1]。
在課堂思政融入專業課程的工作開展中,其在專業課程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是專業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需中的關注的內容之一。在時間方面,隨著課程思政的提出,教師在教案設計時需合理安排思政時間,平衡專業知識與思政教學各自所占的比重,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強化學科教學效果與綜合素養培育成果。在內容上,高職學生群體思想道德水平不一,要實現將其培養成為有理想,有目標,有血性,有道德的新時代青年的目標,并不是隨便說幾個故事就可以完成的,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規劃,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在適當的時機引入適當的內容。思政教育內容的引入不光要結合專業課知識點,還要結合學生的狀態,從而達到培育學生道德品質的目標。
高職教育的核心育德目標在于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全面培養。每一門專業課都有其獨特的專業特色與德育目標。如農學院的環境學,核心的育德目標應該是綠色發展和環境友好意識;農學院的動物學,核心的育德目標應該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值得敬重,需要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等。各專業學科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時應基于本學科的專業特色開展思政教學,從而有的放矢地豐富學生思政教育內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課程評價標準是專業課程改進優化的指導方向。面對當前高職院校課堂思政教育缺乏的現象,學校可以依據自身專業建設情況與教學工作開展狀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師教學能力考察機制,優化當前教師教學能力評價標準,構建合理的學生專業能力培養體系。在教師教學能力考核標準制定過程中將課堂思政教學水平納入教師考核標準中,從而依靠考核標準指向與價值督導促進專業教師強化對于課堂思政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推進專業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深化課堂思政建設,促進思政教育的全面落地。
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作為在校園生活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本身就是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政治理論水平,為學生樹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標桿。在教學中,多發揮榜樣精神,感召學生。比如在教授計算機基礎的這門課程中,不是只告訴學生,計算機之父是約翰馮諾依曼,還可以在教學中穿插馮諾依曼刻苦鉆研、嚴謹篤學的學術態度;馮諾依曼在工作中一絲不茍、追求創新的職業素養;馮諾依曼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人生態度。這些,都是給學生塑造榜樣的育德方式。再者,職業院校教師應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學習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并積極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經驗交流分享會,課堂思政落實示范課等活動不斷提升思政教學能力[2]。
學生對于課堂思政的內化認同是課堂思政能否融入專業課程并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培育產生積極影響的關鍵所在。好的思政教育應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心田,讓學生在自主接受思政教育的基礎上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質。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注重學生對于思政教育因素的接受度,通過多元化措施把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課程之中。在推進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中深入推進的過程中為你的課程賦予更高層次的思想意義,深入挖掘專業課的思政元素,比如藝術類課程可以從中華美育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文素養等方面來挖掘,醫學類課程可以從珍愛生命、救死扶傷、仁心仁術等方面來挖掘,理工類課程可以從科學思維、科技報國、工匠精神等方面來挖掘。在找到與專業相關的思政點以后,再通過情景設定、實踐體驗、熱點啟發、作業引導等方式來促進思政教育在專業課堂中的滲透。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專題講座、思政主題文藝匯演或組織社會志愿活動等多元途徑提升學生對于參與思政教育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強化對于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課堂思政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認同度,讓學生在自主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3]。
“互聯網+”的出現,為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搭建了一個廣闊而嶄新的舞臺,應運而生的網課成為一種受歡迎的教學方式,課堂思政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工具,自制思政教育短課程或學校購買優質網課,利用課上、課下時間教學或自學,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另外“互聯網+”還提供了豐富的溝通和交流的工具,打破了傳統交流時的時空限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促進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
改革課程設計,教材、教案、PPT 等教學資料中體現思政元素,各類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深度挖掘課程內容,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國內、外時事、經典名著和古今中外名人事例等元素,將課程設計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理論與現實有機結合,讓學生理解思政教育是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從而促進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4]。
課堂教學是課程設計和教案的具體實現,教育者在按計劃授課的同時,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另外教育者對課堂秩序的掌控能力是教師人格魅力和管理能力的體現,勿以惡小而縱容,勿以善小而不進行鼓勵,及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和引導,潤物細無聲,滴水石穿,逐步改變學生的行為習慣,寸積銖累,慢慢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
在課堂思政元素資源建設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以知識點挖掘思政元素為主導的思政進課堂。針對不同的專業課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教師積極思考,巧妙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溶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之中,把價值觀培育融入課程,潤物無聲,立德樹人,在引人入勝、潛移默化中實現教育目標。土木工程專業為例,在其專業課程《土力學》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地下水”部分時重點講解地下水污染對人民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引導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引領學生自覺踐行綠色生活,共同建設美麗中國。另一方面以專業領域建設成就、專業文化、專業發展方向等為主導的教學資源和教材建設。建立了反映專業領域建設成就、專業文化、專業發展方向等方面的“紅色題庫”,籌建100 個以上測驗題的“紅色題庫”,供專業教師用于課堂或結業在線考試用。建立了紅色專業案例,反映新時代專業領域建設成就和專業發展方向,尤其是反映“一帶一路”建設成就[5]。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融入課堂不僅強調教師的“教”,更要強調學生的“學”。改變以聽課為主的被動學習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政教學活動,例如指導學生錄制思政教育短視頻、開展征文、演講、攝影比賽、小視頻賽等方式,利用紅色題庫融入各類測驗,也可以用于組織學生競賽。此外,要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教育,那么這門課的評分也不應該只限于專業考試成績,還應包括思政教育的培養。或者說,學院在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同時,可以單獨開設立一個考核標準用于指導學生的思政學習融入生活。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分散于每門課課堂表現、課后調查、課后實踐等環節。將學生參與和效果評價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度。
高職院校需要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領導、工作、評價和有機融入機制,切實提升教師育人能力,提高學生課堂思政的內化認同度,堅持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價值引領,以推動課堂思政改革持續進行,培養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