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敏
利用空余時間,讀了《教師的課堂管理藝術》這本書,讀后讓我受益良多。作為教師,我一直在尋找課堂管理這方面的書籍來豐富自己,但從沒找到一本用大量鮮活案例說理,讓讀者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比較,在比較中發現,在發現中領悟,在領悟中成長……方面的書籍。
全書分為八章,內容涵蓋比較全面,比較適合老師的閱讀。第一章:課堂管理收放自如,最好的管理就是“少管理”;第二章:調整好自身角色,首先做好你自己;第三章:加大課堂管理制度的建設,制度重于一切;第四章:把握好課堂管理的第一步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第五章:課堂管理中的策略智慧,用好策略管好事;第六章:善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即抓住學生的眼球;第七章: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從細節中來,到細節中去;第八章:溝通是管理的生命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中還學生自由的空間、學會授權,省事省心、既“放得開”,又“收得攏”的章節;根據自己平時的已有教學經驗淺談如下:
一、還學生自由的空間
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多參與,多給他們創造時機,營造自由學習的空間、想象與活動的空間,去發揮他們的特長,表現他們的個性。根據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少給孩子條條框框束縛的東西,少一點示范性的東西,多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想象空間。把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也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相信只要給學生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他們定會給你一個出人意料的驚喜。
二、學會授權,省事省心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總裁杰克.韋爾奇有一個著名的管理理論——“管得少”才能“管得好”。要管得少,又要“管得住”,就必須進行合理的委任與授權。這個理論也同樣可以應用到課堂管理中。在班集體中,老師應該放一點權力給學生。如果我們經常怕這怕那,不敢放手讓學生去策劃、組織活動,凡事都親力親為,就好像扶著小孩走路一樣,怕他摔跤一直不放手,那么小孩就很難自己學會走路,學會奔跑。而教育中的授權就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信任,被授權的學生會認識到老師對自己的信賴,從而大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主動性。所以,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就會多提供一些機會、多創造一些條件讓我的學生去參與,不要怕他們會失敗。只有讓他們從小成為學習、生活的小主人,長大后才能成為社會的主人。
三、既“放得開”,又“收得攏”
在課堂管理中,所謂“放”,就應該給學生創造能夠展示自我、啟迪思維的環境和氛圍,允許學生自由想象。應該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改變過去在統一、規范的要求掩蓋下,忽略學生個體的存在及限制學生在課堂上發言、質疑、提問權利的現象,調動學生主動、愉快學習的積極性。所謂“收”,既結合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肯定學生創造性思維成果,激勵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和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并對不同意見和不同結論通過比較與鑒別,引導、矯正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糾正理解上的偏差。教師要有在“小”課堂中尋找“大”智慧的意識,只有真正理解教育,才能改變教師課堂上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真正做到:即“放得開”又“收得攏”。
通過本書的閱讀和借鑒,總結了有效課堂管理的以下方法:
1.打好愛的底色
能時常站在自己童年的角度理解當下的孩子;通過觀察自己孩子的成長,將心比心地看待學生,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是我們眼中的全世界;如果下節課是我的課,下課鈴一響我就有想立刻沖進班級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沖動。
2.創設安全的課堂氣氛
3.充滿自信與激情走進課堂
充滿激情、自信、陽光走進課堂,因為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4.讓學習變得容易
(1)抓住教材的核心要點和學生的學習心理。(2)會用最簡潔、明晰的語言把核心內容講清楚。(3)善于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5.合理的課堂結構
(1)減少單純聽的時間,增加學生的參與時間。如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議一議、動手操作操作。(2)保持動量,讓不同的學生始終有事情可做,關注維護整堂課的積極動量。(3)管理過渡。有效管理好過渡主要有環節之間的過渡和學生行為過渡的一致性。(4)動靜搭配。(5)時間管理。明確時間意識,本次課在學習的過程中,課的導入需要幾分鐘,新授需要幾分鐘,課的練習又需要幾分鐘等等。
6.忽略和表揚
(1)善于淡化甚至忽略學生課堂中的某些不當行為。(2)改變表揚方式。(做對的向老師招招手、微微笑……)
7.別等事情變得更壞
8.學會等待
在課中不要讓幾個優生壟斷課堂。要注意差生的情緒變化。
9.重復很重
(1)學習指導語的重復。例如:萬以內加法自主合作學習要求:A、自學書本第16頁例1,和同伴交流一下計算方法;B、試著完成第16頁的做一做。(2)技能的重復。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在例題講完的情況下,在讓學生練習做一做,做一做講完,再讓學生按剛才的再做一遍。
10.移開講臺,到學生中間去
讀完此書,能夠讓我在新課程實踐探索的道路上,不斷更新課堂管理理念,優化課堂管理行為,形成新的教學本領和新的課堂管理藝術,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最大的感受就是:讀此書能學以致用,便是一種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