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
如何促進學習者深度學習已成為當下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嘗試構建小學生科學深度學習的評價工具,以期對小學生深度學習評價問題有所參考。
一、評價框架
筆者研讀課程標準,認為小學生科學深度學習能力包括:1.獲取、整合、內化科學信息的能力;2.提出并能進行研究、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3.以實驗和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探究能力;4.具備交流、分享、質疑和批判、創新的基本科學素養。各層次能力對應學習結果如下。
(一)獲取、整合、內化科學信息的能力
獲取科學信息能力指具有強烈的主動性去搜集和獲取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科學知識的能力。
整合科學信息能力指能夠從所獲取的信息中準確提取所需,并按照信息的內容嘗試總結規律,初步建立彼此之間的關系。
內化科學信息的能力指學生在將新舊知識塊進行整合時,借助調查、比較、分類、分析、歸納和總結的科學方法,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拓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提出并能進行研究、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
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指學生需要根據所處的情境或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識別、理解,并提煉出具有探究意義的科學性問題。
研究科學問題的能力指學生在分析相應的科學問題時,針對問題逐步剖析,將問題分解成各個待解決的部分,推動整個問題的順利解決。
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指能夠將各個待解決和處理的片段進行組合,并選擇合適的策略,與問題建立有效的聯系,最后實現獲得新知、習得新技能。
(三)以實驗和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探究能力
發現和提出探究問題的能力指理解實驗內容,針對所要探究的現象提取探究問題的信息。
設計方案進行探究的能力指在了解探究背景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作業條件、合理的作業器材,進行科學的實驗模擬。在實驗前能夠嘗試對實驗現象進行有理有據的猜想,并進行分析。
對實驗的分析、解釋能力指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預期結論的關系,嘗試給出合理的解釋,并能運用解釋解決其他問題。
(四)交流、分享、質疑、反思的科學能力和批判、創新的科學意識
交流、分享、質疑、反思的科學能力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基于學習活動,分享自己的思想,同時了解他人的觀點。當遇到與他人意見不合時,大膽地質疑問題的矛盾點,在基于科學實驗的條件下能夠對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及時調整并做出評價。
批判、創新的科學意識指大膽質疑,多視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方法、利用新材料完成探究。
二、評價工具的設計
維度1:獵取、整合、內化科學信息的能力
學習水平0——不明確學習任務。
學習水平1——學習結果出現了任務中的某個單一要點,沒有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
學習水平2——學習結果出現了探究任務中的部分要點,但是無法將這些要點建立聯系。
學習水平3——學習結果中出現了探究任務中相關要點,并嘗試對這些要點進行整合,形成知識網,做到真正理解探究任務。
學習水平4——能夠對探究任務中的所有要點進行整合,并能嘗試進行聯想、關聯,進而解決生活中科學問題。
維度2:提出科學問題、研究和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
學習水平0——不能理解問題。
學習水平1——考慮問題不全面,浮于表面,沒有真正挖掘背后的問題,廣度不足,深度不夠。
學習水平2——具有針對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的能力,但對各要素不具有機整合能力。
學習水平3——能完成實驗探究,并能得到正確的探究結論。
維度3:以實驗和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探究能力
學習水平0——不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對實驗和實踐的目的不明確。
學習水平1——能進行探究,但只停留在實驗操作的層面,不能很好地進行交流思考。
學習水平2——對實驗能夠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思維是片段化的,不能明白實驗順序的設計意圖。
學習水平3——能夠參與實驗探究問題,并能夠與同學很好地交流分享,形成觀點。如遇和同伴觀點不一致時,能聽取別人的觀點,嘗試進行質疑、論證。
學習水平4——對探究問題有自己的理解,并能根據探究結果探究生活中的問題。
維度4:具備交流、分享、質疑、反思的科學能力和增強批判、創新的科學意識
學習水平0——不能進行探究。
學習水平1——能進行探究,但只停留在實驗操作的層面,不能很好地進行交流思考。
學習水平2——能進行小組合作完成探究,也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能對別人的不同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
學習水平3——能夠參與實驗探究問題,并能與同學很好地交流分享,形成觀點。如遇和同伴觀點不一致時,能聽取別人的觀點,嘗試進行質疑、論證。
學習水平4——具有探究精神,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究,思維清晰嚴謹,并能有效地與同伴開展交流分享,能帶著批判的眼光進行分析。
三、思考
本文嘗試建立小學科學的深度學習評價工具,但仍需大量課例應用此評價工具,從而不斷完善,不斷提高評價結果的參考價值。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主題科學促進小學生科學深度學習的教學樣態研究”(D/2020/02/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