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婷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新事物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為學生形成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傳統的課堂提問模式中問題死板,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鑒于此,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理念,設計出與時俱進的課堂提問策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推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增強,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做好鋪墊。
一、課堂提問的意義
課堂提問是各個學科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也是教學中常見的環節。在核心素養引導的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到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將學生作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設計問題,并且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樣就能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提問的價值。數學在小學科目中是一門基礎類學科,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除此之外,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提升,而且要激發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為今后社會的發展培養現代化人才。
二、基于核心素養設計課堂提問
(一)借助生活化提問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數學知識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進行關聯,設計課堂提問,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在設計生活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需要講解的重難點內容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讓學生意識到哪些知識能夠運用到生活中,同時需要安排提問時間和問題數量,保證課堂問題的串聯性。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提問中加入舊知識,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通過生活化的提問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校園的一角,并且借助三角板向學生簡單介紹角的形狀,讓學生對角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這幅校園一角的圖片中有很多像三角板上這樣的角,大家可以找到幾處呢?”學生積極尋找,并發現鐘表上時針與分針組成的角、剪刀張開形成的角、桌子上的四角,等等。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創設良好的探究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學生在圖片中尋找“角”的過程中,也增強了觀察能力和應用意識。在學生對角有了正確的深一步認知后,教師接著為學生出示剪刀、吸管和籃球的圖片:“這些物品中哪些物體面存在角?如何把實物上的角畫下來呢?”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思考、歸納總結出“角上的尖尖的地方是頂點,兩邊的直線為角的邊,所以籃球與吸管上并沒有角”。這時,學生已經對角有了認識,于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材料動手制作一個活動角,并向學生提出問題:“角是怎樣變大的?又是怎樣變小的?”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生活中的剪刀思考問題,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又會很快地探索出規律。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不斷地思考、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二)借助游戲化提問促進學生的推理能力
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小學生都喜歡游戲,他們可以在游戲中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情緒,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注重問題的趣味性,以此激發小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本質。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結合游戲化的問題,引導學生投入課堂學習。在游戲化的學習狀態中,學生能喚醒自身的思維推理意識,從而形成舒適輕松的學習氛圍。除此之外,趣味性的課堂提問還能讓學生改變對教師的印象,降低緊張情緒,大幅度提升其課堂參與程度。
(三)借助階梯化提問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如果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出一樣難度的問題,就會導致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不夠吃的現象,并且會讓不能回答出問題的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他們就會在課堂中故意躲避教師的提問。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提問中進行層次劃分,形成階梯化的提問,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調動創新思維。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面積》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將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為:1.面積含義問題;2.數方格求面積問題;3.運用面積含義解決實際問題。在階梯化的提問推進中每個學生都能開拓思維,并且有效深化知識,從而有效點燃創新意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良好的課堂提問設計能夠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十分符合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提問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教師要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對此進行深入研究。要讓每一個問題都為之后的教學埋下伏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