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娟
體育教學是我國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這門課程是影響我國高校學生身體健康與體質可持續良性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意義重大?;诖耍疚膶⒏鶕斀竦膶嶋H社會背景,分析大學生體質狀況與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指出其中的優缺點與社會面向,并借此探討有關體育教學改革的方法。
1 前言
體育這門課程,是我國高等院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自改革開放至當今步入新時代,“素質教育”的推進步伐始終在不斷的增速增質。然而,由于社會的飛速變遷,我們如今的生活環境已經與以往截然不同,因此,我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也變得不同以往。再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教學體制體系就顯現出了一定的不適應性。也即是:在我國的高校體育課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與缺陷。為了追趕教育改革深化的潮流,高校體育課程也需要依據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狀況進行相適應的改革,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建立和形成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的“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是我國當代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面向。使得廣大的大學生群體能夠充分的了解到體育鍛煉對于體質健康的關鍵意義,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運動技能,并使他們能夠從思維上接受體育鍛煉、理解體育鍛煉,進而養成長期鍛煉、適度鍛煉的良性習慣是我們的長期目標所在。另外,使學生如“終身學習”一般接受“終身鍛煉”這一觀念,進而再將其普及、深化到每一名高校學生的內心之中,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將其變成一種自覺行為。借此,為國家培養出多層次、全面發展的茁壯人才,在以后的競爭中擁有更優秀的身體資本,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增瓦。
2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淺析
2.1 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改革情勢向好
無論在任何一門課程中,教學目標都是課程的奠基石與敲門磚。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它決定著課程的傳教方法和變革方向,是課程的靈魂所在。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課程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而是變革人?!边@明確得告訴我們,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高校體育教學目標都要以人作為根本,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樹立為學生全面發展而服務的根本宗旨。于此,《新指導綱要》中對體育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做出了確切的定性: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使學生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的目的。在這一新《綱要》的指導之下,許多高校都依此對自身的課程進行了程度不同的變動與調整,許多高校都設置了更加人性化的課程安排,使體育課程的面向和基本目標進行了比較鮮明分類規劃。對于體身體素質比較優良的同學,他們可以選修更多的體育鍛煉課程;而對于體質較差的同學,也進行了適當的任務刪減。這樣的課程設置,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校體育教育體系中“大幫哄”式教學的弊端。也即,在“大幫哄”的統一化教育模式下,學有余力的學生精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跟上普遍目標又很吃力,進而就會出現很多問題與亂象,造成教學上的困難。面對此,我們應該明白:雖然課程的改革受到許多社會、環境、背景因素的制約,很難能夠對課程目標進行根本改動,現實中總是缺乏發展目標的練習。但是,如今的目標結構改革已經將學生進行了最基本的層次分類,使得無論體質較強還是體質相對較差的同學,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強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同學們對體育課的熱情與積極性,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優良的現象。
2.2 片面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造成課堂亂象頻發
在全新的社會背景下,在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中,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現狀出現了如上文所述的可喜進步,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關鍵、最主要、最嚴重的就是:教師在實際課堂中對于人的主體地位進行了片面的強調,而非全面的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類似于一種“面子工程”。當今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即是要求:以學生為主,重視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使他們能夠真正的熱愛體育,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這樣的出發點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是目前的情況卻并不是非??捎^。許多高校的體育課程在實踐中都出現了片面強調主觀能動性的不良現象。這種亂象的出現原因眾多,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學校名義上打著“滿足學生需求,拓寬學生眼界”的名頭,而去進行盲目的課程內容擴充與場地擴容,這種無厘頭的擴建,并沒有切實的考慮到學生的需求,也與自身的師資和經濟、場地設施承載力產生了沖突。一味效仿,卻不考慮實際的項目擴容、場地擴容使得這些項目很多并不被學生所接受與喜愛,而且很多普及程度比較低的運動,也因為師資的水平不達標、承載場地設施的安全技術水平不足,而不可避免的出現安全隱患。這些并未實際考慮到學生需求的盲目擴容,不僅不能夠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甚至還可能對學生的實際安全造成威脅,同時也是許多老師倍感壓力,給學校的經濟情況造成了重大的負擔,是一種非常不良的惡性風潮;同時,從另一方面看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如果過分的將學生放在課堂的聚焦點,那么,就很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v容學生盡情玩樂,而很少學習真正的體育知識,會使體育課程失去自身的價值。盲目快樂卻缺乏實際收獲的課堂,是由于很多教師在課堂中簡單追求學生喜愛度,而去尋求一些低級淺顯的活動和游戲。這樣的環節,其實在課堂中是為了與學生增加互動而不可避免的,但如果玩樂變成了課堂的主體,那么就會造成本末倒置,使體育課堂的意義缺失,十分不利于對學生身體狀況的改善與我國體育課堂的不斷增質。
3 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3.1 注重體育課堂的理論教育,使得理論與實踐巧妙的結合
即使在教育改革如此深入的當代社會,有許多大學生與社會人士對于體育課程仍然有一些誤解,他們總會認為體育課程就是在室外鍛煉的課程,而不需要理論知識,這是非常錯誤的。對于大學生來說,強健的體魄固然重要,但掌握體育與健康的人體知識,體育文化知識也非常重要。想要使體育活動變成學生的主動行為、自覺行為,就需要在理論上武裝學生的內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鍛煉觀念,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與技術技能。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于理論知識的宣傳教育。在高校課堂中,要適時的開展體育室內課堂教學,使教師對學生傳授相關的健康知識、科學鍛煉的方法以及一些鍛煉后拉傷、損傷的應急處理方式,此外,還要切實的結合實際,與同學們分享當今的體育賽事和進程情況,并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在理論上增強武裝力量,進而再加之與室外課堂的強強聯合,才能夠打造出更加健康,更加適應當代發展要求的全面性人才。
3.2 打破舊體系,構建更加科學的課程體系,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一門課程的改革,都離不開課程體系的改革。一門課程出現了不適應于當代現狀的情形,就說明它的課程體系出現了相應的不適配問題,需要改正。俗話稱:“不破不立”就是這個意思。因而,想要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達到增強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目標,就必須要打破傳統的課程模式,建立更加適應當代現狀、更加適應當代高校學生的,新的、科學的教學體系。在這個新的體系中,我們首先要秉持一個觀點不動搖,那就是要充分的以學生為主體。然而,這個主體也并非是片面的、強加的,而是要真正的去服務學生,去挖掘學生的體質潛力,使他們在體育課程中發現更多自身的優點與長處。同時,課程內容的設置也要通過普遍的調查,增添學生真正感興趣的項目,而拋棄一些冗雜的、無味的鍛煉。體育課程并非僅僅是對身體的鍛煉,也是對學生心靈的一種洗禮。因而,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我們要時刻把握學生的心態,使他們能夠以最健康的心理素質參與到鍛煉之中,并在鍛煉中強健自己的意志力與忍耐力,使身體與心靈上的磨礪達到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雙贏局面。另外,我們也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力,不要做出與自身情況相悖的決定。這樣一來,并非是真正的實現課程改革,而只能說是“隨大流”“打腫臉充胖子”,真正的課程體系改革是要充分在考慮實際的基礎上出發,如此才能夠全面提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
3.3 拓展思路,積極開發校外資源,實現校企合作
在上述段落中,我們多次提道:許多高校對與體育課程改革,往往迫于經濟及場地的壓力,而表現出有些無力。但這種無力并非不能得以改善,此種狀況可以通過積極開發校外體育資源實現有益的補充,或者實現互動性的校企合作而得以改善。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近幾年我國高校學生的人數成倍增加,各大高校的體育設施與體育資源的缺乏,已經成為普遍現狀。因而,許多高校面對內憂外患,紛紛選擇了開發校外體育資源作為積極的補充。在本校校內體育教育資源短缺的困境之下,通過與校外體育部門或者相關企業開展強強聯合,而解決一定的資金和設施問題,無疑是一種非常高明、有效的解決方式。在這樣的社會化聯合之下,不僅可以促進高校與社會各界之間的通力合作,更可以使更多的高校學生享受到更優質的體育資源,實現自身體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