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榮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調查規劃設計院,浙江 杭州 310019)
森林經營方案是森林經營主體,為了科學、合理、有序地經營森林,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依據林業法律法規政策、森林資源狀況及其社會經濟狀況等編制的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利用的中長期規劃。為探索現代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管理模式,提高森林經營水平,加快現代林業建設,充分發揮國有林場的骨干示范作用,依照《國家林業局關于科學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全面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的通知》,編制了麗水市白云山生態林場2021~2030年森林經營方案。
麗水市白云山生態林場(以下簡稱“林場”)地處浙中南山區、麗水城區北部,與市區緊密相連。林場總面積39427畝,是麗水市民休閑健身的后花園,城區的自然生態和景觀屏障。林場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1 ℃,極端最高氣溫41.5 ℃,極端最低氣溫-14 ℃,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28.2 h,年均無霜期256.3 d,年平均降雨量1392.8 mm,年均相對濕度76.0%。降雨季節分布不均,3~6月份雨水多,約占全年降雨量的60%,7~9月份雨量少,蒸發量大,常夏旱連伏旱,導致山地干旱,抑制林木的生長。
林場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境內植物資源豐富,覆蓋率高。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現有植被類型大體可分山地草灌叢、針葉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及油茶、果木人工植被等類型。由于人為活動頻繁,大多原生植被已經反復利用改造。現有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500~900 m處的悟空探海景區和太山攬勝臺景區。喬木層主要由青岡、木荷、紅楠、甜櫧、褐葉青岡、小葉青岡等組成,是該區物種組成結構較為復雜的植被類型。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在常綠闊葉林以上,在海拔610~1000 m之間區域,主要位于太山主峰周圍,面積不大。針闊葉混交林是原有馬尾松、木荷、甜櫧林或黃山松林經多年封山育林后,向常綠闊葉林恢復演替的過渡性類型。馬尾松林垂直分布在800 m以下,黃山松林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上。山地草灌叢主要分布在1000 m左右的太山林區及其附近,主要樹種有扁枝越桔、映山紅、美麗胡枝子等。
麗水市白云山生態林場是在原浙江“省立第四苗圃”基礎上,于1927年11月建立。后經多次改名,最終確定為麗水市白云山生態林場,性質確定為正科級差額撥款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48名。
麗水市白云山生態林場經營林地總面積38169畝,水域面積275畝,其它非林地面積983畝。林場林地所有權和林木所有權均屬國有。在林業用地中,喬木林地36117畝,占林地面積的94.62%;竹林1459畝,占3.82%;灌木林地546畝(全部為特殊灌木林地),占1.43%;未成林造林地26畝,占0.07%;宜林地21畝,占0.06%。林場森林覆蓋率96.69%。
林場林地面積38169畝,生態公益林地面積36018畝,占林地面積的94.36%;商品林地面積2151畝,占林地面積的5.64%。林場喬木林面積36117畝,蓄積303830 m3。防護林面積21714畝、蓄積163474 m3,分別占喬木林面積、蓄積的60.12%和53.80%;特種用途林面積12999畝,蓄積127793 m3,分別占喬木林面積、蓄積的35.99%和42.06%;用材林面積1404畝、蓄積12563 m3,分別占3.89%和4.14%。按齡組統計:幼齡林面積3755畝、蓄積16308 m3,分別占喬木林面積、蓄積的10.40%和5.37%;中齡林面積7467畝、蓄積56380 m3,分別占20.67%和18.56%;近熟林面積9697畝、蓄積74256 m3,分別占26.86%和24.44%;成熟林面積12884畝、蓄積123025 m3,分別占35.67%和40.49%;過熟林面積2314畝、蓄積33861 m3,分別占6.41%和11.14%。林場森林資源特點如下。
林場生態公益林地面積占91.35%,商品林地面積占5.46%,按照森林分類經營的原則,林場生態公益林、商品林已區劃界定落實,林分培育方向明確,林種結構中防護林占優勢。
喬木林面積中,馬尾松占35.48%,其它針葉混交及黃山松等占5.54%,杉類占21.42%,針闊混交及其它闊葉林占37.56%,松樹占比較大。由于松林面積多,松材線蟲病發病隱患大,防治任務艱巨。
根據調查結果,防護林22904畝,占60.08%;特用林13105畝,占34.38%;用材林1627畝,占4.27%;經濟林486畝,占1.27%。林種結構比例為:防護林∶特用林∶用材林∶經濟林為60.08∶34.38∶4.27∶1.27。
林場以喬木林為主,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面積之比為:10.40∶20.67∶26.86∶35.67∶6.41,可見成熟林比重大。
以分類經營和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為指導,在嚴格保護生態公益林的前提下,積極調整森林結構,科學經營、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積極發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等產業經濟,把林場建設成為生態保護優先、經營管理科學、森林優質高效、產業發展充分、基礎設施完備、林區富裕和諧的現代國有林場。
為了長期經營、永續利用,林場森林經營具體目標為: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管理,至2030年,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基本持平;森林蓄積量提高12.84%以上,達到34.3萬 m3。至2019年林場現有總蓄積303830 m3,規劃年伐量4519 m3,總伐量為48709 m3;蓄積量年總生長量8560 m3,總生長量70015 m3;造林更新總面積18701畝,造林更新總生長量為7378 m3。加大林分改造和撫育力度,結合珍貴森林、彩色森林建設和大徑材培育,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林場單位面積蓄積由8.41 m3/畝提高至9.64 m3/畝。林場針闊混比例由6∶2∶2合理更新為4∶3∶3。經理期珍貴樹種補植造林面積8422畝,到經理期末珍貴樹種造林面積達到10422畝以上;經理期彩色森林建設面積8606畝,到經理期末彩色森林面積達到11606畝;經理期大徑材培育面積1338畝,到經理期末大徑材培育面積達到6338畝。發揮森林生態優勢,積極推進森林旅游產業發展。到經理期末,年接待游客達到150萬人次。加大引進科技在林場中的應用,增加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受林業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職工達到90%。加強林區基礎建設,基本完成林區護林房建設,改善林場生產條件和職工生活條件。林區公路密度達0.67 m/畝;林火阻隔網絡密度達1.4 m/畝。加強森林消防工作,林場林火受害率控制在年均0.15‰以下,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林場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下。積極探索可借鑒可復制的現代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管理模式。努力推進同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的合作交流;不斷加強推廣先進科學技術。
造林更新是培育后備森林資源的第一環節,是林場發展的基礎。造林更新規劃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及經營目標,科學配置,積極營造混交林,培育大徑材和珍貴樹種基地,實現多樹種、多林種、多層次的森林立體結構。林場經理期造林更新的面積主要結合森林撫育(包括珍貴森林建設、大徑材培育和彩色森林建設)、低效林改造進行補植造林。共規劃人工造林更新面積18701畝。其中2021-2023年安排造林更新面積7249畝,2024-2030年安排造林更新面積11452畝。在造林更新面積中,低效林改造面積335畝,補植造林面積18366畝。珍貴彩色大徑材森林建設樹種應遵循“鄉土化、珍貴化、喬木化”原則,因地制宜,體現特色,實現多目的,多樹種造林更新。重視保護和發展闊葉樹,提倡營造針闊混交林。商品林應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優化樹種配置。主要造林樹種有浙江楠、櫸樹、青岡、苦櫧、薄殼山核桃、銀杏、南方紅豆杉、栲樹、楓香、無患子、欒樹、烏桕、鵝掌楸等。
幼林撫育是更新造林的撫育管理,主要有松土、除草、培蔸、除萌及病蟲害防治。幼林撫育對象為本經理期安排的更新造林地,主要采取的經營措施為造林后三年(含造林當年)內每年撫育兩次。第一年5~6月份進行培土、除草,8~10月份進行中耕、除草、扶苗等;第二年2~3月份需補植的進行補植1次,5~6月份、8~9月份分別進行中耕、除草等;第三年5~6月份、8~9月份分別進行中耕、除草等。林場經理期規劃新造林18701畝,經理期內共需撫育幼林97136畝/次,其中前3年需撫育幼林28424畝/次,后7年需撫育幼林68712畝/次。
林場現有林木中幼林密度普遍偏大,影響林木的生長發育,應適時適度進行撫育間伐,控制林分密度。林場撫育間伐結合珍貴樹種補植造林、大徑材培育和彩色森林補植造林進行,經理期規劃撫育間伐面積18366畝,其中前三年面積7054畝,后七年面積11312畝。通過撫育間伐及時調整林分密度、林分結構,增加林木生長的合理空間和營養面積,促進林木生長成材,開展中間利用。
林場現有成過熟林蓄積231142 m3,經理期采伐量為48709 m3,占21.1%;林場經理期前三年采伐量13556 m3,年均4519 m3。其中撫育間伐年伐量2567 m3,更新采伐年伐量861 m3,低效林改造年伐量91 m3,其它采伐年伐量1000 m3。經理期安排撫育間伐和更新采伐,主要樹種是杉木、松木及柳杉等,采伐更新后樹種將更富多樣化,珍貴闊葉樹占相當比重,經過一個經理期的調整,樹種結構更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