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曦月(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2019年,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在此方案中明確提出,將要在高職院校以及應用型本科高校中開啟“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簡稱“1+X”制度)的試點工作。對于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未來將要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不僅僅是初級會計職稱證書,更涵括了其他各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將成為新形勢新環境下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面臨的新挑戰,對高職院校學生們的職業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創新培養理念,更新教育內容,確定以學生為主的培養意識,推進高職院校會計教育體系創新,力求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的會計專業人才。新形勢新環境的變化為高職院校帶來了機遇,國家的大力支持為高職院校的創新與轉型提供了強大的后盾和扶持,同時,新形勢新環境的變化也為高職院校帶來了挑戰,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去進行專業的變革創新,如何去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如何更快更好地讓學生適應行業變化發展的需要。
目前,在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工作中,學歷教育屬于特有的教育內涵,而職業教育則起著不一樣的作用,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的發展方向更加多元化。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學歷與職業教育相脫節的情況,導致人才培養中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出現劣勢,而在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實施“1+X”制度的過程中,可以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二者相互融合,針對性開展實踐操作教學工作,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真正意義上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
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中,實施“1+X”制度,能夠加強校企合作,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首先,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按照學生需要考取的職業技能證書開展校企合作工作,培養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其次,對于“1+X”制度而言,一般情況下會結合學歷證書需求與企業中的崗位工作需求,對學生提出較為嚴格的要求,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更深層次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來增強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性。
近年來,我國稅收相關的法律法規在不斷地修訂與完善,從而導致《納稅實務》相關教材和實操軟件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改革的速度。稅收法律法規應該跟隨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調整與優化,我國在稅收相關法律法規上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小幅度的調整,隔幾年就會有一些大的變革。比如,2012年逐步開始的國地稅合并、營業稅改增值稅等等新政策;又比如個人所得稅進行調整優化,對部分特定情形納稅人的預扣預繳方法進行簡便優化。政策的變化一開始僅僅是停留在對社會相關財務人員的培訓中,大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則遠遠滯后于政策的變化。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來說,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很難跟上政策的變化以及社會的發展需求。
高職院校的《納稅實務》課程主要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主要的教學方式為教師在課上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通過一些課堂練習與課后習題加以鞏固,最后以一定課時的實訓操作進行企業相關案例的模擬練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側重于理論學習,主要是通過做題考試等方式,加強學生對稅法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多的稅法相關實操技術和經驗還不夠,而這部分實操練習需要在企業中進行再次的學習和培訓才可以獲得。
目前,高職院校的稅務實踐教學主要是采用虛擬報稅平臺、增值稅開票平臺等涉稅實踐教學軟件,老師指導學生在實訓室進行增值稅防偽開票系統開稅票以及納稅申報,企業年度匯算清繳系統進行納稅計算、納稅申報等實踐。與一般教學方式教師的理論講解相比,實訓室模擬平臺的操作顯得更加具體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相關知識,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實訓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消費稅只有少量的申報練習,而且實訓的內容跟不上政策的變化;實訓案例中的增值稅稅率也未及時更新;個人所得稅也滯后于法規的變化。實訓平臺上的案例與稅收法律法規脫節,影響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技能,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的學習與掌握,不利于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隨著我國稅收法定進程的加快,中國稅制改革的全方位實施以及多領域并進,并且不斷取得新突破。中國現代稅制體系也在逐步建成,各項稅制改革不斷完善,稅收調節的作用也在不斷顯現,如最近幾年的營改增、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政策的不斷變化。所以,高職院校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圍繞納稅實務領域的發展,及時的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跟上改革的步伐。針對“教材滯后于稅法改革”的現狀,在“1+X”制度的背景下,及時創建《納稅實務》課程的教學資源庫。
建立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相融合的課程體系方案,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采取將職業技能證書(X證書)融入學歷教育(1)的模式,或者將職業技能證書(X證書)與學歷教育(1)對接融合的模式。一是將職業技能證書(X證書)的相關內容作為高職院校學歷教育課程的實訓內容,從而實現課證融合,融合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模式等,可以同時達到“1”和“X證書”的相關要求。二是職業技能證書(X證書)只有其中部分課程與學歷教育(1)進行融合,而不是全部融合,使得職業技能證書(X證書)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只需要滿足學歷教育(1)中的相關內容與要求,實現“1”與“X證書”的對接融合,使學歷教育對職業技能證書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直接融入專業的課程體系。
在傳統《納稅實務》課程的實訓訓練中,多數實訓案例與企業實際情況相脫離,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一定的經驗和技巧,實訓答案過于標準化,不夠靈活變通。因此針對此問題,可以在實踐教學方面加強和校外的企業合作,構建財務共享中心,實現業財稅一體化,讓學生可以進行真賬的實戰訓練。學生通過接觸企業實際的真實業務,可以更加直觀的學到會計人員處理業務的經驗和技巧。
隨著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正推動著企業創新和商業社會進步,快速迭代的智能商業不斷涌現,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將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入《納稅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中,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線上要求學生自行觀看并學習每一章節在智慧課堂上傳的學習視頻,并認真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積極在平臺參與討論,有疑問可以實時找老師答疑,也可以同學們相互討論學習;而線下指的是課堂,教師講授每一章節的重難點,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更好地培養他們的邏輯思辨能力、嚴謹、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1+X制度下,高職院校《納稅實務》課程必須采用與新興技術相結合,利用相關信息平臺來提高教學質量,著重加強實踐教學,以課證融合的模式促進培養更多符合會計行業發展要求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