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紅萍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大連 116000)
公共物品就是滿足人民的需要并且與私人物品相對應。公共物品具有的兩個特點是非競爭性與非排他性,其中非競爭性就是指消費者對某一公共物品的消費對其他人對這一公共產品的消費并沒有影響,非排他性則是指任何一個消費者都可以消費公共產品,任何一個消費者都不會被排除在外。
公共服務包括廣義的公共服務和狹義的公共服務,廣義上的公共服務就是指國家實行調控市場經濟、監督市場、管理社會事務等職責的活動,也就是政府行政管理的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督管理行為和調控宏觀經濟的行為都從屬于廣義的公共服務,并不能直接的滿足人民的需求。狹義的公共服務是指滿足人民生存生活生產等直接需求。[2]
一般來說,公平就是公正平等,是合理且公正的處理事情,不偏袒兩者中的任何一方?!肮骄唧w是指合理恰當的運用法律。在法律上,是指對涉及當事人權益的法律事件或糾紛的永久性處理?!?。關于什么是公平,有三種簡單的看法:第一,公正和平等就是公平;第二,公平就是貢獻的大小,也就是說,貢獻多的人應當分得更多的回報;第三,公平就是需要的滿足,每個公民的一些基本需要應該被滿足。
效率在經濟學領域是一個經常使用的一個術語,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在經濟學中,效率可以理解為投入產出之間、成本和效益間的比例關系,即在盡可能短的工作時間內創造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水平和資源存量條件下,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為社會創造最大的福利。經濟學家提出了帕累托最優,這意味著生產資料的再分配不再能使一個人的處境更好,除非至少會使另一個人的處境更糟,這個狀態被認為是最好的狀態,表明經濟已經是效率最高了的狀態。也就是說,資源合理的配置可以使整體的效用達到最大,產出可以使所有的消費者獲得最高的滿意度??梢哉f效率是使社會保持運行的基礎和決定性力量,決定了社會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
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國學校學生開學返校、各種類型的職業國家資格考試、研究生考試初試的成績公示都不得不被延遲,這嚴重擾亂了我國的教育秩序的正常運行,但是在國家的領導和指揮下,教育等有關部門及時的推出了線上教學的解決措施,設法滿足學生在家學習的需求,維護了疫情期間的教育秩序。據統計,截止4月3日,全國的普通高校在線教學的共計有 1454 所,95 萬多名高校教師開設了 94.2 萬門線上課程,累計713.3萬次在線教學,參加線上學習的學生高達11.8億人。[3]
線上教育的效率。由于疫情爆發的突然,線上教育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存在很多問題。線上教學大都是教師通過網絡完成對于書本上的知識的教學,但是國家停課不停學的政策,號召學習的內容不應該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應該使教育立足于社會的現實情況,結合當下疫情的大背景開展教育,使學生在全球抗擊疫情的國際大環境中了解疫情的危害、探究生命的意義、感受社會情感、辨別多元的文化、主動思考和發展。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因為老師和學生處在不同的空間,教師的工作難以開展,缺少了教師的監督使得一些自制能力差、學習的興趣不高的學生在網課的時候玩手機,并未投入到學習當中。導致了教學品質難以提高,就連保持原有的教學品質都成為了問題。線上教學缺少老師和學生的活躍互動,使教和學的被分裂成了兩個部分而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根據全國范圍的調查,師生之間的互動對教學的效果有積極正面的影響,但是在調查的樣本之中,有66.8%的老師認為與學生互動的不充足是線上教學最大的障礙。[4]有將近四成的學生覺得線上學習的效果一般甚至很差。[5]
線上教學的公平。利用發達的網絡技術擴展高品質的學習資源的輻射范圍和面積,推進教育的公平化是我國教育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目標。從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學生電子信息設備的持有是導致線上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之一。受所處家庭的經濟和網絡的環境制約,疫情期間,一些學生由于線上學習的條件不足和缺失,不能進行網上的學習。參與線上教學困難的學生大都分布在農村和某些貧困的地區,由于農村的網絡建設不足以及信號不好的問題,有些學生甚至需要到山頂這樣的惡劣環境參與網課的課程。學生進行網絡教育的過程有著顯著的不公平,在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上存在差距。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網絡技術在不同地區的使用程度不同,部分鄉村地域的網上教學還止步于空中課程的觀看,但是在發達城市,已經開始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網絡大數據分析的一系列新的網絡技術來達成任務的打卡,網上作業點評、個性的學習規劃。[6]不同的階級群體從線上學習得到的效益有著一定的差距,根據網上課程的學習效果研究,發現弱勢的家庭中的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和完成率明顯較低。[7]
線上教育不公平低效率的解決建議。建立健全為民眾終身的學習服務的資源體制。盡早的建成國家在線教育的資源中心,整合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學習資源,國家負責進行購買,以免費的方式提供給所有人,清晰明確將課程進行分類,對選課做出參考和指導,構建對課程的評價機制,并保持不斷的動態的更新。不同地區應該注重開發符合當地教育的需求并且有自己特色的課程,將其補充為國家的課程體制的一部分,而不是重復的建設相同的教育內容。學校應該注重提高網上授課教師的網上教學的能力,以順應互聯網教育的潮流,給學生提供網上學習的指導、作業考試的評講、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增加資源的提供,盡可能的縮小城鄉間網絡技術的差距。加強農村的網絡設施的建設,盡早完成鄉村網絡的普及和大面積覆蓋,增加鄉村、偏遠的地區和貧困的地區學校網絡教學的設施,同時號召社會力量進行慈善的捐贈。